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检测杆(1)、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检测杆(1)的下端插入山体的基岩层内,第一拉线(2)连接检测杆(1)和涨紧机构,位移传感器(7)连接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和涨紧机构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监测上位机;监测箱体(3)外侧设有为蓄电池(5)充电的发电机构以及与控制器(6)相连接的雨量传感器(4)。利用第一拉线(2)连接插入山体中的检测杆(1),通过位移传感器(7)就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检测杆(1)是否发生松动,从而确定山体是否稳定,可靠性明显优于卫星和激光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灾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危害山区居民、车辆驾驶员的重要不安全因素,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检测多是采用卫星遥感或者激光等,成本较高,而且可靠性差,容易发生误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地质灾害检测装置成本高、可靠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地,该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检测杆、第一拉线、位移传感器、涨紧机构和控制器,检测杆的下端插入山体的基岩层内,第一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检测杆的上端,第一拉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涨紧机构,位移传感器连接第一弹簧与检测杆之间的第一拉线,位移传感器和涨紧机构连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监测上位机;位移传感器、涨紧机构和控制器固定在一个监测箱体内,监测箱体内设有蓄电池,监测箱体外侧设有为蓄电池充电的发电机构以及与控制器相连接的雨量传感器。所述的涨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在监测箱体内并与蓄电池连接,电动推杆通过第一金属杆与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金属防护网、第二拉线和震动传感器,金属防护网竖向固定在山体的中部或下部,震动传感器固定在监测箱体内,第二拉线的一端连接金属防护网,第二拉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的涨紧机构,震动传感器连接第二弹簧与金属防护网之间的第二拉线。所述的涨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在监测箱体内并与蓄电池连接,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连接座,连接座分别通过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连接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的监测箱体内设有限定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滑动距离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和限位板,限位板固定设置在监测箱体内,固定块固定在限位板与连接座之间的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上,限位板上开设有供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穿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固定块的直径。所述的监测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有导引环,第一拉线穿过导引环后进入监测箱体内。所述的发电机构包括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利用第一拉线连接插入山体中的检测杆,当出现山体松动后,检测杆松动,第一拉线在弹簧的作用就会发生移位,通过位移传感器就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检测杆是否发生松动,从而确定山体是否稳定,可靠性明显优于卫星和激光检测。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涨紧机构,山体滑坡通常发生在大雨中或者过后,为了节约电能,同时防止拉线、弹簧长时间受拉拽后疲劳,因此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涨紧机构不工作,此时第一拉线松弛,并不对山体进行检测,当雨量传感器检测到下雨后,涨紧机构工作,将第一弹簧、第一拉线拉紧,位移传感器开始检测是否发生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监测箱体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监测箱体的内部示意图。图中:1-检测杆2-第一拉线3-监测箱体4-雨量传感器5-蓄电池6-控制器7-位移传感器8-第一弹簧9-第一金属杆10-限位板11-固定块12-电动推杆13-太阳能板14-风力发电机15-导引环16-金属防护网17-第二拉线18-震动传感器19-第二弹簧20-第二金属杆21-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2,该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图中未示出)、检测杆1、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检测杆1的下端插入山体的基岩层内,检测杆1固定非常牢固,可以有效防止大风对检测产生干扰,第一拉线2的一端固定连接检测杆1的上端,第一拉线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涨紧机构,位移传感器7连接第一弹簧8与检测杆1之间的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和涨紧机构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监测上位机;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固定在一个监测箱体3内,监测箱体3内设有蓄电池5,监测箱体3外侧设有为蓄电池5充电的发电机构以及与控制器6相连接的雨量传感器4。检测杆1采用不锈钢金属杆即可,第一拉线2采用不锈钢丝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发电机构包括风力发电机14和太阳能板13。考虑到山区阴雨天气较多,所以采用了风力发电机14,通过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板13的结合来保证蓄电池5有足够的电量,工作更加可靠。监测箱体3的侧壁上固定有导引环15,第一拉线2穿过导引环15后进入监测箱体3内,导引环15防止第一拉线2与监测箱体3之间发生摩擦,保证第一拉线2的使用寿命,而且导引环15可以使得进入监测箱体3内的第一拉线2是水平的,位移传感器7检测更加准确,在位移传感器7检测到3~5cm震动后可以进行报警,即检测精度为3~5cm。涨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2,电动推杆12固定在监测箱体3内并与蓄电池5连接,电动推杆12通过第一金属杆9与第一弹簧8连接。为了防止晴朗天气的情况下电动推杆12不工作时第一拉绳在风力作用对电动推杆12造成拖拽,在监测箱体3内设有限定第一金属杆9滑动距离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防止电动推杆12失电后内部的活塞杆被拖拽,进而对电动推杆12进行保护。具体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11和限位板10,限位板10固定设置在监测箱体3内,固定块11固定在限位板10与连接座21之间的第一金属杆9上,限位板10上开设有供第一金属杆9穿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固定块11的直径。工作过程: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蓄电池5不供电,电动推杆12不工作,此时第一拉线2松弛,并不对山体进行检测,当雨量传感器4检测到下雨后,蓄电池5供电,电动推杆12收缩后将第一弹簧8、第一拉线2拉紧,位移传感器7开始检测是否发生位移。当出现山体松动后,检测杆1松动,第一拉线2在弹簧的作用就会发生移位,通过位移传感器7就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检测杆1是否发生松动,从而确定山体是否稳定,当检测到山体松动后,控制器6通过无线网络向上位机发生报警信息,上位机通知相关人员撤离。实施例2参见图3~4,本实施例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金属防护网16、第二拉线17和震动传感器18,金属防护网16竖向固定在山体的中部或下部,震动传感器18固定在监测箱体3内,第二拉线17的一端连接金属防护网16,第二拉线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9连接涨紧机构,震动传感器18连接第二弹簧19与金属防护网16之间的第二拉线17。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通过金属防护网16和第二拉线17检测是否有落石,当有落石滚落后对金属防护网16造成冲击,此时第二拉线17就会发生往复移动,震动传感器18就可以监测到第二拉线17发生的震动,当出现较大震动或者震动达到足够频率,说明落石非常大或者非常多,此时可以判定山体非常不稳定,控制器6通过无线网络向上位机发生报警信息,上位机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第二拉线17采用不锈钢丝即可。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连接座21,连接座21分别通过第一金属杆9、第二金属杆20连接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19。第一金属杆9与第二金属杆20上分别固定有固定块11,监测箱体3内固定有与固定块11相对应的限位板10。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17分别通过一个导引环15进入监测箱体3内。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检测杆(1)、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检测杆(1)的下端插入山体的基岩层内,第一拉线(2)的一端固定连接检测杆(1)的上端,第一拉线(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涨紧机构,位移传感器(7)连接第一弹簧(8)与检测杆(1)之间的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和涨紧机构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监测上位机;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固定在一个监测箱体(3)内,监测箱体(3)内设有蓄电池(5),监测箱体(3)外侧设有为蓄电池(5)充电的发电机构以及与控制器(6)相连接的雨量传感器(4)。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03 CN 2018214369621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检测杆(1)、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检测杆(1)的下端插入山体的基岩层内,第一拉线(2)的一端固定连接检测杆(1)的上端,第一拉线(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涨紧机构,位移传感器(7)连接第一弹簧(8)与检测杆(1)之间的第一拉线(2),位移传感器(7)和涨紧机构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监测上位机;位移传感器(7)、涨紧机构和控制器(6)固定在一个监测箱体(3)内,监测箱体(3)内设有蓄电池(5),监测箱体(3)外侧设有为蓄电池(5)充电的发电机构以及与控制器(6)相连接的雨量传感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2),电动推杆(12)固定在监测箱体(3)内并与蓄电池(5)连接,电动推杆(12)通过第一金属杆(9)与第一弹簧(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金属防护网(16)、第二拉线(17)和震动传感器(18),金属防护网(16)竖向固定在山体的中部或下部,震动传感器(18)固定在监测箱体(3)内,第二拉线(17)的一端连接金属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生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