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0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其中制冷系统为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压力控制器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系统为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构成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制热系统为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负载、水泵、水箱构成的另一冷却液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低于‑7℃情况下制热且要求制热量大,对用电功率有限制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实现了制冷及低温制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液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
技术介绍
特种移动车辆配套冷液机,特种冷液机具有制冷、制热等功能,为车内设备和人员提供良好温湿环境。由于移动车辆机动、全天后特性,且特种车辆配套的发电机发电输出功率不会很大,限制了特种冷液机的用电功率。特种移动车辆在高寒区使用(设计要求达-45℃)时,为保证舱内较高的温度要求,特种车辆需求的制热量很大,传统的热泵制热在低于-7℃环境下制热效果差,不能满足车辆温度调节要求;为保证高寒区的低温制热要求,一般特种冷液机采用了电加热管制热,但此类方式制热能效低,当制热量需求大时,其用电功率也很大,特种移动车辆根本无法提供如此大的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冷液机低温制热且用电功率有限制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配置有风机的冷凝器,以及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制热系统包括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负载、水泵、水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负载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水箱通过管路与燃油加热器连接,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结合冷却液循环系统中负载、水泵、水箱的连接结构构成另一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的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与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设有YDK-0.02MPa压力控制器。所述的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附近设有外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的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压缩机、冷凝器配置的风机、水泵、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电磁阀B控制连接,压力控制器、水箱温度传感器和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信号传递连接。所述的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中,压缩机、风机与电磁阀B联锁控制,压缩机、风机与燃油加热器互锁控制,燃油加热器与电磁阀A联锁控制。本技术的优点:(1)、系统管路简单,易于控制;(2)、解决了低于-7℃情况下制热且要求制热量大,对用电功率有限制的问题,实现了制冷及低温制热。(3)、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广,在-45℃的环境下制热效果良好;(4)、调节方式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可靠,成本低,故障率低,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配置有风机8的冷凝器2,以及储液器3、过滤器4、热力膨胀阀5、板式换热器6,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2的进口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储液器3的进口连接,储液器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过滤器4的进口连接,过滤器4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热力膨胀阀5的进口连接,热力膨胀阀5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6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板式换热器6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通过管路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回流口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6、水箱9、水泵10、负载11、电磁阀B18,板式换热器6的冷却液出口通过管路与水箱9的一个进口连接,水箱9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水泵10的进口连接,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负载11的进口连接,负载11的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电磁阀B18的进口连接,电磁阀B18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6的冷却液进口连接,由此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制热系统包括燃油加热器12、电磁阀A17,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负载11、水泵10、水箱9,燃油加热器1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水箱9的另一个进口连接,在冷却液循环系统中水箱9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水泵10的进口连接,,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负载11的进口连接,负载11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电磁阀A17的进口连接,电磁阀A17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燃油加热器12的进口连接,由此构成另一冷却液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6与压缩机1连接的管路上设有YDK-0.02MPa压力控制器7。水泵10与水箱9之间管路上设有水箱温度传感器19。冷凝器2附近设有外环境温度传感器20。还包括控制单元16,控制单元16分别与压缩机1、冷凝器2配置的风机8、水泵10、燃油加热器12、电磁阀A17、电磁阀B18控制连接,压力控制器7、水箱温度传感器19和外环境温度传感器20分别与控制单元16信号传递连接。控制单元16中,压缩机1、风机8与电磁阀B18联锁控制,压缩机1、风机8与燃油加热器12互锁控制,燃油加热器12与电磁阀A17联锁控制。本技术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与控制单元。制冷系统上依次连通有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过滤器4、热力膨胀阀5、板式换热器6、压力控制器7、制冷剂循环后回到压缩机1,高温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与冷凝器2中流通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通过风机8排向周围的大气中完成对制冷剂的冷却降温,低温的制冷剂通过板式换热器6进行热交换,冷却液被降温。冷却液循环系统依次连通有板式换热器6、水箱9、水泵10、负载11、电磁阀B18,冷却液循环后回到板式换热器6,从板式换热器6出来的冷却液进入水箱9,通过水泵10抽入负载11,与负载11进行热交换后变成较高温度的冷却液进入板式换热器6,如此循环完成对负载11降温。制热系统依次连通有燃油加热器12、水箱9、水泵10、负载11、冷却液循环后回到燃油加热器12,经燃油加热器加热的冷却液进入水箱9通过水泵抽向负载11,对负载11加热,同时燃油加热器加装进气管道13和排气管道14,并且排气管道加装消声装置15。控制单元16控制压缩机1、风机8、水泵10、燃油加热器12、电磁阀A17与电磁阀B18的开启。压缩机1、风机8与电磁阀18联锁,与燃油加热器12互锁;燃油加热器12与电磁阀17联锁。压缩机、风机、水泵、燃油加热器与电磁阀的开启受水箱温度传感器A19、压力控制器7、外环境温度传感器B20控制。当传感器20感受到的环境温度较低并且传感器19感受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水泵10、燃油加热器12与电磁阀17开启完成制热;当传感器20感受到的环境温度较高并且传感器19感受到的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水泵10、压缩机1、风机8与电磁阀18开启完成制冷;水泵10的开启不受环境温度控制,只受负载11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配置有风机的冷凝器,以及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制热系统包括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负载、水泵、水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负载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水箱通过管路与燃油加热器连接,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结合冷却液循环系统中负载、水泵、水箱的连接结构构成另一冷却液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制热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配置有风机的冷凝器,以及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板式换热器、水箱、水泵、负载、电磁阀B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制热系统包括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负载、水泵、水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负载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水箱通过管路与燃油加热器连接,由燃油加热器、电磁阀A结合冷却液循环系统中负载、水泵、水箱的连接结构构成另一冷却液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液机的制冷制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萍任淑侠邱桐赵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