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267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凝汽器、间冷塔、一次风机、第一空预器、变频水泵、第一换热器、送风机、第二空预器、第二换热器、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与间冷塔的循环水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入口与变频水泵的循环水出口连通,变频水泵的循环水入口与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出口分别与第一空预器和第二空预器进风口连通,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源入口分别与一次风机和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机组余热利用,避免了高品质能源的浪费,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节能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火电间冷机组考虑到间冷塔的冬季防冻问题,机组最低运行背压设置为10kPa,此时,考虑凝汽器端差影响后对应的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约为42℃,该循环水有较高的余热能量可以利用。而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要求空预器入口风温尽量达到30℃以上,目前各电厂是用品质较高的辅助蒸汽来加热空预器入口冷空气来提高风温,造成了热能浪费,增加了机组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将间冷机组循环水余热用于加热电厂锅炉一次风和二次风,实现了循环水余热的有效利用,降低机组能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凝汽器、间冷塔、一次风机、第一空预器、变频水泵、第一换热器、送风机、第二空预器、第二换热器、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母管与所述间冷塔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变频水泵的循环水入口通过循环水分管与所述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预器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源入口与所述一次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源出口通过循环水集管与所述间冷塔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预器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源入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源出口与所述间冷塔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水泵的控制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凝汽器携带余热的循环水从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流出后,分成两股,一股通过循环水母管直接流入间冷塔进行冷却,另一股通过循环水分管流入变频水泵;经变频水泵调节循环水流量后,又分成两股,一股进入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中将余热换给从一次风机出口进入换热器的一次风,一次风温度升高至35℃左右后进入第一空预器;另一股进入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中将余热换给从送风机出风口进入换热器的二次风,二次风温度升高至35℃左右后,进入第二空预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第一换热器余热热源出口的一次风温度,并将该信号输送给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第二换热器余热热源出口的二次风温度,并将该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接收信号后,将操作指令通过信号输出端传送给变频水泵,变频水泵根据操作指令调节进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循环水流量,进而形成系统自调节模式。本技术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投入使用,通过结构设计,将原有利用辅助蒸汽加热两个空预器入口风温的方式改进为利用凝汽器循环水出水余热加热,实现了机组余热利用,用凝汽器循环水余热替代了辅助蒸汽加热,避免了高品质能源的浪费,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实用性强。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作为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母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循环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根据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循环水母管上设第一阀门,循环水分管上设第二阀门,通过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使系统可以根据第一空预器和第二空预器的入口风温需求,调节用于加热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循环水流量。作为优选的,所述循环水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根据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循环水集管上设置第三阀门,使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协同作用,在外界环境温度超过30℃时,循环水直接进入间冷塔,变频水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停止工作,节省能源。作为优选的,所述循环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集管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为PT100。根据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循环水分管上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循环水集管上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使凝汽器出口循环水温度和余热利用完后的循环水温度得到监控,以此来监控循环水余热被利用前后的温度差,监控系统余热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凝汽器;101循环水母管;102循环水分管;111第一阀门;121第二阀门;122第三温度传感器;201循环水集管;211第三阀门;212第四温度传感器;2间冷塔;3变频水泵;4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一次风机;7送风机;8第一空预器;9第二空预器;10控制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的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凝汽器1、间冷塔2、一次风机6、第一空预器8、变频水泵3、第一换热器4、送风机7、第二空预器9、第二换热器5、控制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母管101与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入口与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入口通过循环水分管102与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第一空预器8进风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一次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出口通过循环水集管201与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余热热源入口与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第二空预器9进风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送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冷源出口与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控制器10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与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控制器10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输入端与第二换热器5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变频水泵3的控制端连接。在以上实施例中,凝汽器1携带余热的循环水从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流出后,分成两股,一股通过循环水母管101直接流入间冷塔2进行冷却,另一股通过循环水分管102流入变频水泵3;经变频水泵3调节循环水流量后,又分成两股,一股进入第一换热器4,在第一换热器4中将余热换给从一次风机6出口进入换热器的一次风,一次风温度升高至35℃左右后进入第一空预器8;另一股进入第二换热器5,在第二换热器5中将余热换给从送风机7出风口进入换热器的二次风,二次风温度升高至35℃左右后,进入第二空预器9;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量第一换热器4余热热源出口的一次风温度,并将该信号输送给控制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量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器(1)和间冷塔(2),所述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母管(101)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一次风机(6)、第一空预器(8)、变频水泵(3)和第一换热器(4),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入口通过循环水分管(102)与所述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预器(8)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所述一次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出口通过循环水集管(201)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送风机(7)、第二空预器(9)和第二换热器(5),所述第二换热器(5)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预器(9)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所述送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5)的冷源出口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控制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控制器(10)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的余热热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频水泵(3)的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冷火电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器(1)和间冷塔(2),所述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母管(101)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一次风机(6)、第一空预器(8)、变频水泵(3)和第一换热器(4),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入口通过循环水分管(102)与所述凝汽器(1)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预器(8)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所述一次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出口通过循环水集管(201)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送风机(7)、第二空预器(9)和第二换热器(5),所述第二换热器(5)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变频水泵(3)的循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预器(9)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冷源入口与所述送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5)的冷源出口与所述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连通;控制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控制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凡宋战兵张乐天魏江曹超赵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