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64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地灯,属于家居照明领域;解决了使用者经常搬移落地灯时,容易造成灯杆和底座连接处松动或断裂,影响落地灯使用寿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灯杆、用于固定所述灯杆的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灯杆的一侧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且供底座于地面上滑行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与底座远离灯杆的一侧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座、用于转动的滑轮以及用于连接固定座和滑轮的连接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合理、亮点突出,能够避免由于使用者搬运导致灯具撞损的情况发生,减少使用者在搬运过程中对灯具造成的破损,提高了灯具的搬运效率,符合创新家具的基本范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地灯
本技术涉及家居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灯。
技术介绍
落地灯通常分为上照式落地灯和直照式落地灯,一般布置在客厅和休息区域里,与沙发、茶几配合使用,以满足房间局部照明和点缀装饰家庭环境的需求。落地灯常用作局部照明,不讲全面性,而强调移动的便利,对于角落气氛的营造十分实用。落地灯的采光方式若是直接向下投射,适合阅读等需要精神集中的活动。现有技术当中的落地灯包括电灯泡灯罩、支撑电灯泡灯杆以及将灯杆固定于地面上的底座,为了保持落地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底座一般都设置的比较重。在实际家居照明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占地空间和节省成本,一般是每个落地灯不同时间根据需要供应多处的使用,这样就要经常要将落地灯由一个地方搬移至另一个地方,基于现有技术中落地灯的结构设计,如果直接提灯杆,灯杆和底座的连接处容易松动或断裂,影响落地灯的使用寿命,如果搬底座,由于灯杆的长度又要一直弯着腰行走,搬运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地灯,能够让落地灯在地面上滑动,方便使用者搬运落地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用于固定所述灯杆的底座,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灯杆的一侧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且供底座于地面上滑行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与底座远离灯杆的一侧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座、用于转动的滑轮以及用于连接固定座和滑轮的连接架。采用上述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滑轮,让底座可以不直接跟地面接触,而是通过滑轮带动底座,使得底座能够在地面上滑行,当需要将落地灯由一个地方挪至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使用者仅需轻轻推动灯杆,让滑轮转动带动落地灯移动,不仅能够节省使用者的力气,而且还能够使得落地灯在移动的时候较为平稳,避免出现与其他家具碰撞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于固定座内部的限位板以及一端与限位板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轮转动连接的连接板。采用上述方案,与固定座连接的限位板以及连接板提供了一种利用滑轮带动落地灯移动的方式,让使用者在搬运落地灯的时候,无需举起落地灯,而是推动灯杆便可移动落地灯,省时省力,符合当前智能型家居的需求。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远离滑轮的一端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朝向固定板的一端开口,所述限位板沿周向延伸形成限位块;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滑轮自由转动的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槽内一端抵接于弹簧槽底部相对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侧的弹簧、开设于固定座内壁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以及固定连接于固定座靠近滑轮一端可包覆整个或部分滑轮用于制动滑轮的制动环;所述限位槽包括供限位块沿远离或靠近滑轮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凹槽以及连通第一凹槽远离滑轮的一端且与第一凹槽延伸方向呈锐角或直角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延伸的端部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接处的高度。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制动滑轮的时候,使用者握住灯杆下压,使得限位块在第一凹槽中纵向滑动,并带动限位板、连接板以及滑轮整体纵向移动,让制动环抵接在滑轮上,待限位块滑动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接处的时候,使用者旋转灯杆使得限位块滑入第二凹槽,由于限位块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的高度差,使得制动环抵接在滑轮上,达到制动的目的,使其不会滑动,体现出设计的全面性,符合安全性、便利性的特点。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座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二凹槽的延伸形成与地面平行的圆弧,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向靠近滑轮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三凹槽,第三凹槽靠近滑轮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凹槽靠近滑轮一端高度。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者下压并旋转灯杆,使得弹簧压缩,限位块从第一凹槽移至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处,这时候使用者松开灯杆,由于弹簧弹力的效果,限位块下移到第三凹槽,限制住限位块的活动的同时让制动环抵接住滑轮。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开设有供限位块于固定座内周向转动的周槽。采用上述方案,周槽提供限位块水平地在固定座中移动的路径,让滑轮在滑行过程中可以任意改变方向,更加方便使用者利用滑轮搬运落地灯。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凹槽内壁上设有跳豆弹簧,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跳豆弹簧对应的凹点。采用上述方案,当限位块进入第三凹槽之后,跳豆弹簧卡入限位块上的凹点;当使用者按压灯杆时,限位块纵向移动,跳豆弹簧卡出限位块上的凹点。设置跳豆弹簧和凹点配合一方面可以固定限位块,另一方面跳豆弹簧在被限位块压缩后弹进凹点使发出的声音可以提醒使用者限位块已经卡好到限位槽当中。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块是限位板的支撑点,设置两个对称限位块一方面让限位板平稳设置于固定座内部,另一方面在灯杆转动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制动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滑轮周向设置有凸条,凸条均匀分布在滑轮的外表面上。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当地面上洒有水的时候,凸条可以增大滑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让滑轮在地面上滑行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使用者按压落地灯,可以降低制动环与滑轮间的距离,通过制动环抵接于滑轮上造成制动,而凸条能够防止制动环没有完全抵接住滑轮使得滑轮还能够滑行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所述凸条设置为弹性橡胶条或弹性硅胶条。采用上述方案,弹性橡胶条比弹性硅胶条的强度更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制动环制动滑轮,而弹性硅胶条有利于滑轮更顺利地在地面上滑动。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靠近滑轮的底面上设置有海绵垫片。采用上述方案,增大限位块在限位槽中滑动的摩擦力,使用者下压灯杆需要更大的力度,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导致滑轮制动或者放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制动滑轮的时候,使用者握住灯杆下压,使得限位块在第一凹槽中纵向滑动,并带动限位板、连接板以及滑轮整体纵向移动,让制动环抵接在滑轮上,待限位块滑动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接处的时候,使用者旋转灯杆使得限位块由第二凹槽滑至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连接处,此时使用者松开灯杆,由于弹簧的弹力使得限位块固定于第三凹槽中,并由跳豆弹簧固定住;当需要放松滑轮的时候,使用者仅需要下压后旋转灯杆便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对滑轮的快速制动和放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滑轮组件的前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限位板以及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灯杆;12、灯罩;2、滑轮组件;21、固定板;22、固定座;23、滑轮;231、凸条;24、周槽;3、连接架;31、限位板;32、弹簧槽;33、连接板;34、限位块;35、凹点;36、海绵垫片;41、弹簧;42、限位槽;44、制动环;45、第一凹槽;46、第二凹槽;47、第三凹槽;48、跳豆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落地灯,如图1所示,包括灯杆11、灯罩12以及与灯杆11远离灯罩12一侧固定连接的底座1。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11)、用于固定所述灯杆(11)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灯杆(11)的一侧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供底座(1)于地面上滑行的滑轮组件(2),所述滑轮组件(2)包括与底座(1)远离灯杆(11)的一侧连接的固定板(21)、与所述固定板(21)远离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座(22)、用于转动的滑轮(23)以及用于连接固定座(22)和滑轮(23)的连接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灯,包括灯杆(11)、用于固定所述灯杆(11)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灯杆(11)的一侧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供底座(1)于地面上滑行的滑轮组件(2),所述滑轮组件(2)包括与底座(1)远离灯杆(11)的一侧连接的固定板(21)、与所述固定板(21)远离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座(22)、用于转动的滑轮(23)以及用于连接固定座(22)和滑轮(23)的连接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包括连接于固定座(22)内部的限位板(31)以及一端与限位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轮(2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远离滑轮的一端开设有弹簧槽(32),弹簧槽(32)朝向固定板(21)的一端开口;所述限位板(31)沿周向延伸形成限位块(34);所述滑轮组件(2)还包括用于限制滑轮(23)自由转动的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槽(32)内一端抵接于弹簧槽(32)底部相对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板(21)远离底座(1)的一侧的弹簧(41)、开设于固定座(22)内壁供限位块(34)滑动的限位槽(42)以及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2)靠近滑轮(23)一端可包覆整个或部分滑轮(23)用于制动滑轮(23)的制动环(44);所述限位槽(42)包括供限位块(34)沿远离或靠近滑轮(23)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凹槽(45)以及连通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桦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于强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