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及包含其的湿法脱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63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及包含其的湿法脱硫系统。该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包括连通管件、主输液管路、多个输液支管和多个浆液循环泵。连通管件具有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储液腔分别与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相连通,第二连通口均匀分布在连通管件上,第一连通口与主输液管路相连通,输液支管与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浆液循环泵与输液支管一一对应连通。由于第二连通口在连通管件表面为均匀分布的,采用上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进行分液时,由主输液管路流入储液腔中的含固浆液能够均匀地输送至输液支管中,从而实现了向每台循环泵均匀供给含固浆液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及包含其的湿法脱硫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及包含其的湿法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站锅炉及工业窑炉烟气净化设施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为解决吸收浆液pH对最重要的两个工艺过程—SO2吸收和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反向的矛盾(即浆液pH越高,SO2越容易吸收;pH越低,亚硫酸钙越容易氧化),pH分区工艺已被大量采用。pH分区工艺中将“新鲜”的石灰石浆液直接注入吸收塔浆液循环泵进口的工艺具有系统简单,投入低的优势,但该工艺要求将固含量高达20wt%以上的石灰石浆液均匀地分配给多台浆液循环泵,且在其中任意一台或多台浆液循环泵退出运行后,浆液管道不发生堵塞。如图1所示,传统的“母支管”式浆液分配装置包括主输液管路10’、输液支管20’和浆液输送泵30’,其中沿浆液的输送方向,输液支管20’依次设置在主输液管路10’上。这样浆液分配装置一方面无法解决浆液均匀分配给每台循环泵,另一方面无法解决其中任意一台或多台浆液循环泵退出运行后,其主输液管道不致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及包含其的湿法脱硫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母支管”式浆液分配装置无法实现给每台循环泵均匀供液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该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包括连通管件、主输液管路、多个输液支管和多个浆液循环泵。连通管件具有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储液腔分别与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相连通,第二连通口均匀分布在连通管件上,第一连通口与主输液管路相连通,输液支管与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浆液循环泵与输液支管一一对应连通。进一步地,输液支管包括第一输液支管,将垂直于主输液管路末端的平面记为第一平面,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的一侧,第一输液支管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进一步地,第一输液支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管路的入口端与对应的第二连通口连通,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的一侧,第一管路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第二管路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第一管路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相连通,且第二管路与主输液管路平行。进一步地,输液支管还包括第二输液支管,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的一侧,第二输液支管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β,β大于α,且β≤90°。进一步地,α的取值范围为15~90°。进一步地,第二输液支管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三管路的入口端与对应的第二连通口连通,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的一侧,第三管路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β;第四管路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四管路的入口端与第三管路的出口端相连通,第四管路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相连通,且第四管路与主输液管路平行。进一步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还包括运行隔离阀,运行隔离阀设置在输液支管与连通管件之间,用于阻止含固浆液从连通管件流向输液支管中。进一步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还包括检修隔离阀,检修隔离阀设置在输液支管与浆液循环泵之间,用于阻止含固浆液从输液支管管路流向浆液循环泵中。进一步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还包括含固浆液供应装置,含固浆液供应装置与主输液管路相连通,用于向主输液管路供给含固浆液。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湿法脱硫系统包括上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上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中,连通管件包括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从主输液管路流出的含固浆液经第一连通口流入储液腔中,然后借助于均匀分布在连通管件上的第二连通口将储液腔中的含固浆液输送至各输液支管中。最后再经由浆液循环泵将输液支管中的含固浆液进行合理地使用。由于第二连通口在连通管件表面为均匀分布的,由主输液管路流入储液腔中的含固浆液能够均匀地输送至输液支管中,从而实现了向每台循环泵均匀供给含固浆液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母支管”式浆液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含固浆液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连通管件;20、主输液管路;30、输液支管;31、第一输液支管;311、第一管路;312、第二管路;32、第二输液支管;321、第三管路;322、第四管路;40、浆液循环泵;50、运行隔离阀;60、检修隔离阀;70、含固浆液供应装置;10’、主输液管路;20’、输液支管;30’、浆液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现有的“母支管”式浆液分配装置无法实现给每台循环泵均匀供液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如图2所示,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包括连通管件10、主输液管路20、多个输液支管和多个浆液循环泵40。连通管件10具有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储液腔分别与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相连通,第二连通口均匀分布在连通管件10上;第一连通口与主输液管路20相连通,输液支管30与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浆液循环泵40与输液支管30一一对应连通。上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中,连通管件10包括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从主输液管路20流出的含固浆液经第一连通口流入储液腔中,然后借助于均匀分布在连通管件10上的第二连通口将储液腔中的含固浆液输送至各输液支管30中。最后再经由浆液循环泵40将各输液支管30中的含固浆液进行合理的使用。由于第二连通口在储液腔表面为均匀分布的,由主输液管路20流入储液腔中的含固浆液能够均匀地输送至各输液支管30中,从而实现了向每台循环泵均匀供给含固浆液的目的。采用上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能够均匀地向每台循环泵均匀供给含固浆液,解决了供液量不均的问题。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液支管30包括第一输液支管31,将垂直于主输液管路20末端的平面记为第一平面,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第一输液支管31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第一输液支管31可以在第一平面的靠近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或者与第一平面平行的方向设置,而将第一输液支管31设置在远离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一方面能使含固浆液借助于自身的重力进行输送,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当浆液循环泵40停止运行时,输液支管30中的含固浆液也能够自动留下,从而有利于避免管道堵塞。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输液支管31包括第一管路311和第二管路312。第一管路311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管路311的入口端与对应的第二连通口连通,在第一平面的远离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第一管路311与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第二管路312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二管路312的入口端与对应的第一管路311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二管路312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浆液循环泵40的入口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包括:连通管件(10),所述连通管件(10)具有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及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均匀分布在所述连通管件(10)上;主输液管路(20),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主输液管路(20)相连通;多个输液支管(30),所述输液支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及多个浆液循环泵(40),所述浆液循环泵(40)与所述输液支管(30)一一对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包括:连通管件(10),所述连通管件(10)具有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及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及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均匀分布在所述连通管件(10)上;主输液管路(20),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主输液管路(20)相连通;多个输液支管(30),所述输液支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及多个浆液循环泵(40),所述浆液循环泵(40)与所述输液支管(30)一一对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支管(30)包括第一输液支管(31),将垂直于所述主输液管路(20)末端的平面记为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的远离所述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所述第一输液支管(31)与所述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支管(31)包括:第一管路(311),所述第一管路(311)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管路(311)的入口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平面的远离所述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所述第一管路(311)与所述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α;第二管路(312),所述第二管路(312)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二管路(312)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311)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12)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浆液循环泵(40)的入口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管路(312)与所述主输液管路(20)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固浆液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支管(30)还包括第二输液支管(32),在所述第一平面的远离所述主输液管路(20)的一侧,所述第二输液支管(32)与所述第一平面具有夹角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辜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江油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