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挡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25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包括第一平衡板及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与建筑的外墙围成填土空间,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平衡板连接。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当在填土空间内填土之后,填土会对建筑的外墙施加附加侧推力,由于建筑的外墙通过第一连接梁与第一平衡板连接,同时第一平衡板靠设在边坡上,使填土产生的侧压力部分传递至边坡而不是全部传递至建筑的外墙,因此可有效减少墙体的受力,同时由于建筑的外墙受力减少,可相应的减少对建筑的加固工程,降低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平衡挡土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
技术介绍
山地建筑处于变标高的倾斜场地,其地下室或底部楼层常处于两侧地面高差较大的情况。建筑的外墙临近高标高地面的一侧,常由于施工、使用、维护等原因,需将地下室与边坡之间的空间以土方填充。该填土方会对主体结构产生很大的附加侧推力及倾覆弯矩,会造成墙体的不平衡分布受力状态,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且需要增加对建筑进行加固的结构,会增加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少墙体受力及降低工程造价的自平衡挡土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包括: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与建筑的外墙围成填土空间;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平衡板连接。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当在填土空间内填土之后,填土会对建筑的外墙施加附加侧推力,由于建筑的外墙通过第一连接梁与第一平衡板连接,同时第一平衡板靠设在边坡上,使填土产生的侧压力部分传递至边坡而不是全部传递至建筑的外墙,因此可有效减少墙体的受力,同时由于建筑的外墙受力减少,可相应的减少对建筑的加固工程,降低了工程造价。进一步地,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还包括第二平衡板、第三平衡板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三平衡板均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二平衡板及所述第三平衡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平衡板连接。进一步地,在建筑的相邻两个楼层中,所述第一平衡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梁用于与其中一个楼层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平衡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另一个楼层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平衡板连接的第一结构梁及与所述第二平衡板连接的第二结构梁,所述第一结构梁沿所述第一平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第一平衡板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梁沿所述第三平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二结构梁与所述第三平衡板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还包括延伸梁,所述延伸梁与所述第二平衡板连接,所述延伸梁设于所述第二平衡板靠近山边坡体的一侧,所述延伸梁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平衡板并与所述第一结构梁连接,所述延伸梁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平衡板并与所述第二结构梁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还包括塑性卸荷板,所述塑性卸荷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平衡板与边坡之间及所述第二平衡板与所述边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塑性卸荷板为泡沫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梁为钢筋混凝土拉梁或钢筋混凝土肋梁,所述第一平衡板为钢筋混凝土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板上设有泄水孔及与所述泄水孔连通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设于所述填土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填土空间内设有排水盲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平衡挡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平衡挡土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连接梁,200、第一平衡板,210、泄水管,300、第二平衡板,400、第三平衡板,500、第二连接梁,610、第一结构梁,620、第二结构梁,700、延伸梁,800、塑性卸荷板,900、排水盲沟,10、外墙,20、填土,31、第一层地下室,32、第二层地下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梁100及第一平衡板200,第一平衡板200用于靠设在边坡上,第一平衡板200用于与建筑的外墙10围成填土空间,第一连接梁100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10连接,第一连接梁10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平衡板200连接。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当在填土空间内填充填土20之后,填土20会对建筑的外墙10施加附加侧推力,由于建筑的外墙10通过第一连接梁100与第一平衡板200连接,同时第一平衡板200靠设在边坡上,使填土20产生的侧压力部分传递至边坡而不是全部传递至建筑的外墙10,因此可有效减少墙体的受力,同时由于建筑的外墙10受力减少,可相应的减少对建筑的加固工程,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实施例中,边坡为山体靠近建筑的具有坡度的侧面。具体地,建筑的外墙10与边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选地,建筑的外墙10可为地下室的外墙10或地上主体的外墙10。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00沿水平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自平衡挡土结构还包括第二平衡板300、第三平衡板400及第二连接梁500,第二平衡板300、第三平衡板400均用于靠设在边坡上,第一平衡板200、第二平衡板300及第三平衡板400依次连接,第二平衡板30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梁500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10连接,第二连接梁500的另一端与第三平衡板400连接。此时可在第一平衡板200、第二平衡板300及第三平衡板400与建筑外墙10之间填充填土20,由于第一平衡板200、第三平衡板400沿边坡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梁100与第一平衡板200、第二连接梁500与第二平衡板300均可用于平衡分布填土20产生的侧压力,共同减少建筑的外墙10受到的压力,且第三平衡板400受到的填土20的压力传递至第二平衡板300处时,由于第二平衡板300为水平设置,可将受力部分传递至与第二平衡板300接触的边坡上,防止第三平衡板400受到的压力直接传递至第一平衡板200,导致第一平衡板200受到过大的压力。可选地,第一平衡板200、第二平衡板300及第三平衡板400为一体结构。具体地,第一平衡板200、第二平衡板300及第三平衡板4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均相等。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建筑的相邻两个楼层中,第一平衡板200及第一连接梁100用于与其中一个楼层对应设置,第三平衡板400及第二连接梁500用于另一个楼层对应设置。此时不同的平衡板及连接板可分别用于平衡分布不同楼层的外墙10的受力,可防止其中一层受到填土20的压力过大。具体地,第三平衡板400设于第一平衡板200的上方。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述自平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与建筑的外墙围成填土空间;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平衡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用于与建筑的外墙围成填土空间;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平衡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平衡板、第三平衡板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三平衡板均用于靠设在边坡上,所述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二平衡板及所述第三平衡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的外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平衡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的相邻两个楼层中,所述第一平衡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梁用于与其中一个楼层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平衡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另一个楼层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平衡板连接的第一结构梁及与所述第二平衡板连接的第二结构梁,所述第一结构梁沿所述第一平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第一平衡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东万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