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20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包括车头以及连接在车头后侧的车架,车头与车架的下方均设置行走轮,车头内设置用于能源供给的动力电池,车头上设置控制面板以及用于检测划线设备的偏移程度的传感装置;车架上设置第一料桶、第二料桶、涂料泵、混合器与涂料喷枪,涂料泵为两个,第一料桶与第二料桶的涂料分别通过各涂料泵输送至混合器,涂料喷枪与混合器的输出端相连;车架上还设置有玻璃珠箱体和位于其下方的玻璃珠喷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划线,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能够让双组份涂料在喷枪内部预先进行全面混合以便达到最佳的混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
本技术涉及道路划线领域,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提高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日趋完善,道路标线在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及路容、路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热熔划线是我国道路划线应用最广泛的划线类型,其具有较强的热塑性,但是在抗污性能上表现较差。而组份划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端划线,具有良好的环保性、高抗磨性、自洁性与反光材料粘结性。此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热熔划线相比,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简便的施工条件与更优越的重涂性能。现有的双组份道路划线设备可分为手推式与站乘式。从操作方式来看,两者均需要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时刻关注喷涂效果,以便防止出现喷涂不均、路线偏移等现象发生。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未能做到真正的省时省力。并且,由于此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经验有一定要求,所以对施工效果也存在不确定影响。此外,从涂料喷洒的混合方式来看,现有设备大都采用外混式喷涂,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并且混合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划线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能够实现自动划线,并且能够保证混合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包括车头以及连接在所述车头后侧的车架,所述车头与所述车架的下方均设置行走轮,所述车头内设置用于能源供给的动力电池,所述车头上设置控制面板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划线设备的偏移程度的传感装置;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一料桶、第二料桶、涂料泵、混合器与涂料喷枪,所述涂料泵为两个,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的涂料分别通过各所述涂料泵输送至所述混合器,所述涂料喷枪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玻璃珠箱体和位于其下方的玻璃珠喷枪。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动力电池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车头上设置用于检修所述动力电池的检修口以及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车头上方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有暴闪灯。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车架包括远离所述车头一侧的支撑框架,两个所述涂料泵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车头之间,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上均设置有盖板组件。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料桶下方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料桶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侧板,所述侧板之间架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料桶或所述第二料桶限位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半圆弧形橡胶垫片。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盖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料桶盖板连接。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连接杆为伸缩式。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玻璃珠箱体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玻璃珠箱体具有倾斜的底面,在所述底面的低处设置排出孔,所述排出孔借助管道与所述玻璃珠喷枪连接。上述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所述车头与所述车架远离彼此的一端分别设置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够实现智能化喷涂作业,采用自行走、自喷漆、自检测的方式,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2.采用内混式喷涂的方式,能够让双组份涂料在喷枪内部预先进行全面混合以便达到最佳的混合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玻璃珠箱体去掉盖子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传输机构与盖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头;101-控制面板;102-检修口;103-充电接口;104-传感装置;2-防撞梁;201-前防撞梁;202-后防撞梁;3-涂料喷枪;301-混合器;4-玻璃珠喷枪;5-车架;501-护梁;6-玻璃珠箱体;7-涂料泵;8-警示杆;801-暴闪灯;802-伸缩杆;9-盖板组件;901-支撑杆;902-连接杆;903-滑块;904-料桶盖板;10-传输机构;1001-传输带;1002-挡板;1003-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包括车头1以及连接在车头1后侧的车架5。车头1与车架5的下方均设置行走轮,车头1内设置用于能源供给的动力电池(图中未示出),动力电池用于替代传统的内燃发动机进行动力输出,既节能环保又能防止噪音污染。动力电池的数量为两组,车头1上设置用于检修动力电池的检修口102以及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103。检修口102数量为两个,与各动力电池对应设置,充电接口103位于两个检修口102之间的位置。动力电池,还可以为其他需要能源供给的部件提供电力供给。车头1上设置控制面板101以及用于检测划线设备的偏移程度的传感装置104。控制面板101设置于车头1的顶部,控制面板101采用微电脑控制,形成控制单元,为整个设备的核心控制元件。为了便于远程无线操作,本技术还设置有与控制面板101相匹配有无线收发端(图中未示出),以用于远程控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01或者无线收发端的任意一端上进行相关参数(如行走速度、喷漆流量等)的设置,并且还能进行设备行走、转弯、急停等操作。传感装置104可以选择为颜色传感器,用于识别道路与作为参照量的放样线条颜色,并基于对比来判决设备整体是否偏离预定轨迹。车头1上方设置警示杆8,警示杆8可以在道路划线施工时进行开启,以便更好地提醒过往车辆与行人进行避让。警示杆8由伸缩杆802和暴闪灯801组成,本实施例下,伸缩杆802采用三段式伸缩设计,每段长度相等,并且可以进行相互嵌套,暴闪灯801固定于伸缩杆802的顶端。在使用时,可将爆闪灯提升至原有高度的三倍以增加警示有效范围。车架5位于车头1的后侧,由铝合金型材组合而成。车架5上设置第一料桶A、第二料桶B、涂料泵7、混合器301与涂料喷枪3,具体而言,车架5包括远离车头1一侧的支撑框架(图中未标示),该支撑框架为立式,以便支撑第一料桶A和第二料桶B,并且节约空间。涂料泵7为两个,优选采用柱塞式高压无气涂料泵,两个涂料泵7位于支撑框架与车头1之间,第一料桶A与第二料桶B在支撑框架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第一料桶A与第二料桶B上均设置有盖板组件9,盖板组件9能够防止料桶中的涂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飞溅。第一料桶A与第二料桶B的涂料分别通过各涂料泵7输送至混合器301,涂料喷枪3与混合器301的输出端相连。在使用过程中,两台涂料泵7分别通过独立的输料管与第一料桶A/第二料桶B相连通,并将抽取的第一料桶A/第二料桶B涂料产生高压,同时泵送入混合器301中进行混合后由涂料喷枪3进行喷射。在涂料喷枪3上设有混合器301,优选螺旋混合器,可将第一料桶A/第二料桶B涂料进行内部混合。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以及连接在所述车头后侧的车架,所述车头与所述车架的下方均设置行走轮,所述车头内设置用于能源供给的动力电池,所述车头上设置控制面板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划线设备的偏移程度的传感装置;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一料桶、第二料桶、涂料泵、混合器与涂料喷枪,所述涂料泵为两个,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的涂料分别通过各所述涂料泵输送至所述混合器,所述涂料喷枪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玻璃珠箱体和位于其下方的玻璃珠喷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以及连接在所述车头后侧的车架,所述车头与所述车架的下方均设置行走轮,所述车头内设置用于能源供给的动力电池,所述车头上设置控制面板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划线设备的偏移程度的传感装置;所述车架上设置第一料桶、第二料桶、涂料泵、混合器与涂料喷枪,所述涂料泵为两个,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的涂料分别通过各所述涂料泵输送至所述混合器,所述涂料喷枪与所述混合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玻璃珠箱体和位于其下方的玻璃珠喷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车头上设置用于检修所述动力电池的检修口以及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上方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有暴闪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型的双组份智能道路划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远离所述车头一侧的支撑框架,两个所述涂料泵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车头之间,所述第一料桶与所述第二料桶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晓丽陆致皓李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阳道路加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