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13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由内盒和外盒两部分配套组成,所述内盒为圆桶形结构,上面设有开口,内盒内部由两个垂直于底面相互之间呈垂直十字交叉状的轴截面分隔板等分为四个扇形分隔区;所述外盒为一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设有侧开式的侧盖及搭扣装置,所述内盒可放入外盒内。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具有分隔设计的内盒,便于肉汤管在制备过程中的快速放置及防止肉汤管发生倒伏侧翻现象,硅胶层可有效避免肉汤管在制备和取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及破损,减少污染。其次外盒的侧开式设计,有利于内盒及肉汤管的取用,搭扣结构能够使得内盒和外盒在震动和碰撞时不会出现松脱现象,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
本技术属于实验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试验肉汤培养管制备、高温灭菌及取放的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增菌用肉汤培养管的制备是微生物试验前期准备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培养管多采用规格1275(康氏试管)或12100的圆底平口玻璃管,其管口熔光,便于消毒杀灭管口细菌。在大批量制备、分装肉汤培养管时无专用试管放置容器,多用大烧杯、或铁质小圆筐临时替代,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捆扎、包裹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冷却后再将肉汤培养管放入冰箱保存、备用。常用试管架空间利用率低,不便于包装捆扎进行消毒,加之试管为玻璃材质,取用时难免受到碰撞而破损。其次,限于冰箱的隔层高度,也不便于从现用替代容器中取用肉汤培养管,不够人性化。另外,灭菌后的肉汤培养管在冰箱内无单独存放的分隔空间,需用灭菌使用过的锡纸或报纸包裹住试管棉塞/硅胶塞部分,由此可有效防止管内的培养基受到污染、减缓其中的液体挥发速度。因此,便于肉汤管制备过程中试管置放,便于包装捆扎及灭菌消毒,利于挪动、取用方便、不易污染、保护性好且占用空间小的装置已成满足当前实验需求的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生物试验肉汤培养管制备、高温灭菌及置放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上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微生物试验所需肉汤培养管的制备效率,其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存放取用,可避免污染。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由内盒和外盒两部分配套组成,所述内盒为圆桶形结构,上面设有开口,内盒内部由两个垂直于底面相互之间呈垂直十字交叉状的轴截面分隔板等分为四个扇形分隔区;所述外盒为一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设有侧开式的侧盖及搭扣装置,所述内盒可放入外盒内。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内盒的底面直径为80~110mm,高度为50~70mm,所述外盒长度和宽度均为120~130mm,高度为120~140mm。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的高度与内盒高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内盒的底面内侧设有一层橡胶底。优选地,所述侧开式侧盖与外壳底面在一边铰接。优选地,所述搭扣装置由按压式搭扣及相对应的槽式防脱卡扣共同组成,所述按压式搭扣位于侧盖上端,相对应的外盒壳体顶面一侧设有配套的槽式防脱卡扣,按压式搭扣前端设有向槽式防脱卡扣伸出的外缘。优选地,所述外盒的侧面底部,设有三个长方形槽口,长度40~70mm,宽度10~25mm。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具有分隔设计的内盒,便于肉汤管在制备过程中的快速放置及防止肉汤管发生倒伏侧翻现象,硅胶层可有效避免肉汤管在制备和取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及破损,减少污染。其次外盒的侧开式设计,有利于内盒及肉汤管的取用,搭扣结构能够使得内盒和外盒在震动和碰撞时不会出现松脱现象,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另外,将内盒及肉汤管置于外盒内进行高压灭菌,还可保证肉汤管的硅胶塞不会出现喷出脱落,并在置于冰箱内保存的过程中避免管内液体的挥发,进一步确保肉汤管满足无菌操作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的内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的外盒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盒,2-外盒,3-分隔板,4-侧盖,5-搭扣装置,6-硅胶/橡胶底,7-按压式搭扣,8-防脱卡扣,9-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由内盒1和外盒2两部分配套组成,所述内盒1为圆柱形的圆桶结构,内盒1内部由两个垂直于底面的轴截面分隔板3(垂直十字交叉状)等分为四个扇形分隔区,所述外盒2为一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设有侧开式的侧盖4及搭扣装置5,所述内盒1放入外盒2配套使用。其中,所述圆柱形内盒1的底面直径设为80~110mm,高度设为50~70mm,所述外盒2长度和宽度均设为120~130mm,高度设为120~140mm,该外方内圆的配套设计及适宜的结构空间可保证圆柱形内盒1和制备的肉汤管在长方体外盒2中方便自如的取用,亦便于肉汤管灭菌后无菌储存,避免管内液体的挥发,可更好的起到防菌、防污染目的。其中,所述分隔板3的高度与内盒1高度相同,该分隔设计便于肉汤管在制备过程中的竖直放置,避免少量剩余的肉汤管在拿取时出现倒伏、侧翻溢液。其中,所述内盒1的底面内侧附有一层橡胶底6,可有效减缓肉汤管在制备和取用时底部发生碰撞、破损,减少污染。其中,所述外盒2设置的侧开式侧盖4,其设计便于操作时取放内盒1及其中的肉汤管。其中,所述搭扣装置5由按压式搭扣7及相对应的防脱卡扣8共同组成,所述按压式搭扣7位于侧盖4上端,相对应的外盒2壳体上底面一侧设有配套的槽式防脱卡扣8,按压式搭扣前端设有向槽式防脱卡扣伸出的外缘,搭扣7与卡扣8用于连接侧盖4和外盒2的壳体,搭扣结构能够使得内盒1和外盒在2震动和碰撞时不会出现松脱现象,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其中,所述外盒2的侧面底部,设有三个长方形槽口9,长度40~70mm,宽度10~25mm,有助于高温消毒时蒸汽能够流通,灭菌后外盒2内部能自然而迅速降压,确保肉汤管在高压灭菌过程中不出现溢液及胶塞喷脱现象,保证肉汤管达到试验所需的无菌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设计简单,造价低,可替代、完善目前实验室肉汤管制备过程中常用的不规则替代品。操作中可将制备的肉汤管竖直分置于内盒的各分隔区间内,有效避免试管倒伏、培养基外流;将内盒及肉汤管一并放入外盒后即可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无需捆绑包扎胶塞步骤,具有便捷操作,省时省力、体积小,不易污染肉汤管,便于消毒贮存等特点。其次,分隔板及搭扣装置对肉汤管具有很好的保护性,可防止玻璃材质的肉汤管在拿取途中产生振动、碰撞等不利因素,操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另外,外方内圆的配套设计及适宜的结构空间,更有助于整个盒体的移动、灭菌消毒,较小的体积亦有利于将盒体放置于冰箱内存储,是肉汤管制备、灭菌及存储上的结构创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其特征在于,由内盒和外盒两部分配套组成,所述内盒为圆桶形结构,上面设有开口,内盒内部由两个垂直于底面相互之间呈垂直十字交叉状的轴截面分隔板等分为四个扇形分隔区;所述外盒为一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设有侧开式的侧盖及搭扣装置,所述内盒可放入外盒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其特征在于,由内盒和外盒两部分配套组成,所述内盒为圆桶形结构,上面设有开口,内盒内部由两个垂直于底面相互之间呈垂直十字交叉状的轴截面分隔板等分为四个扇形分隔区;所述外盒为一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设有侧开式的侧盖及搭扣装置,所述内盒可放入外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的底面直径为80~110mm,高度为50~70mm,所述外盒长度和宽度均为120~130mm,高度为120~14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液体培养管制备、灭菌及置放用套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高度与内盒高度相同。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郭志廷魏小娟杨峰郭文柱李宠华周绪正牛建荣张斌刘宇杨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