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74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21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台台面上,活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活动部,活动部的第一端安装在驱动部的第一端上,驱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活动部在固定组件与驱动部的协同作用下上下和/或左右活动;活动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钩针,钩针在活动部的带动下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本申请通过固定组件和包含驱动部和活动部的活动组件的协同作用使得活动部上下和/或左右活动,使得活动部带动端部的钩针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精确控制钩针的方向,对拉了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力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领域,涉及一种拉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晶片或半导体焊接等工业生产中,需要使用金属丝进行焊接,在金属丝焊接完成后,需要通过拉力测试装置测试金属丝焊接是否牢固。传统的拉力测试装置是通过气缸带动勾住金属丝的活动部运动,但是这种方式受到气缸的限制,在测试时响应速度慢,并且无法精确控制拉力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的拉力测试装置是通过气缸带动勾住金属丝的活动部运动,但是这种方式受到气缸的限制,在测试时响应速度慢,无法精确控制拉力的大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力测试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力测试装置,该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台台面上,活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活动部,活动部的第一端安装在驱动部的第一端上,驱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活动部在固定组件与驱动部的协同作用下上下和/或左右活动;活动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钩针,钩针在活动部的带动下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通过固定组件和包含驱动部和活动部的活动组件的协同作用使得活动部上下和/或左右活动,使得活动部带动端部的钩针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精确控制钩针的方向,对拉了进行精确控制。可选的,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第一线圈设置在第一磁铁的第一磁场中,第一线圈通电后产生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带动活动部上下运动。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构成音圈电机,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精确控制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的大小。可选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磁块,第一磁铁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磁块上,第一导磁块用于增加第一磁场的磁通密度。通过第一导磁块固定第一磁铁,增加第一磁场的磁通密度,可以使用较少的磁铁材料达到满足生产需求的磁通密度,从而降低磁铁材料的使用成本。可选的,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线圈,固定组件包括第二磁铁,第二线圈设置在第二磁铁的第二磁场中,第二线圈通电后产生左右方向的洛伦兹力,带动活动部左右运动。通过第二磁铁和第二线圈构成音圈电机,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精确控制左右方向的洛伦兹力的大小。可选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块,第二磁铁固定安装在第二导磁块上,第二导磁块用于增加第二磁场的磁通密度。通过第二导磁块固定第二磁铁,增加第二磁场的磁通密度,可以使用较少的磁铁材料达到满足生产需求的磁通密度,从而降低磁铁材料的使用成本。可选的,拉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组件上,另一端连接活动组件上;拉簧产生拉力,将活动组件与固定组件贴合。通过拉簧的拉力,使得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更加贴合,从而使得固定组件与驱动部的协同作用产生的力能够作用于活动部的上下或左右活动。可选的,驱动部的第二端通过螺栓和螺纹的协同作用固定在固定组件上,螺栓和螺纹的连接位置为活动组件上下运动的支点。通过螺栓和螺纹将驱动部与固定组件固定,将螺栓和螺纹的连接位置作为活动组件上下运动的支点,使得活动组件能够基于螺栓和螺纹的连接位置上下运动。可选的,活动组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板簧,板簧用于提供上下方向上的弹力。通过板簧提供上下方向的弹力,在活动部前端的钩针翘起的时候提供向下的弹力,以避免钩针拉断金属丝翘起过高。可选的,驱动部的第一端与活动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柔性铰链,柔性铰链用于提供左右方向上的回力;柔性铰链为活动组件左右运动的支点。通过柔性铰链的回力,使得活动组件以柔性铰链为旋转中心转动,并且在活动部左右运动的时候提供反方向的弹力,以将活动部复位。可选的,活动组件的活动部还包括长度调节器,长度调节器用于调节钩针的伸出长度。通过长度调节器调节钩针的伸出长度,使得钩针能够适应不同位置的金属丝的拉力测试。可选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金属丝是否被拉断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在与活动部对应的位置。通过设置与活动部对应位置的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出金属丝是否被拉断。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测试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动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磁铁与第一导磁块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磁铁与第二导磁块的安装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0、固定组件;11、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第一导磁块;14、第二导磁块;15、光电传感器;20、活动组件;21、驱动部;22、活动部;23、钩针;24、第一线圈;25、第二线圈;26、螺栓;27、板簧;28、柔性铰链;29、长度调节器;30、拉簧。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将电芯与汇流条连接或者将晶片与半导体连接等工业生产中,需要使用金属丝进行焊接,在金属丝焊接完成后,需要通过拉力测试装置测试金属丝焊接是否牢固。传统的拉力测试装置是通过气缸带动勾住金属丝的活动部运动,但是这种方式受到气缸的限制,在测试时响应速度慢,无法精确控制拉力的大小。针对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力测试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和包含驱动部和活动部的活动组件的协同作用使得活动部上下和/或左右活动,使得活动部带动端部的钩针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精确控制钩针的方向,对拉了进行精确控制。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提供的拉力测试装置进行举例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拉力测试装置的示意图,该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和活动组件20,固定组件10固定安装在机台台面上,结合参考图2和图3,活动组件20包括驱动部21和活动部22,活动部22的第一端安装在驱动部21的第一端上,驱动部21的第二端与固定组件10固定连接,活动部22在固定组件10与驱动部21的协同作用下上下和/或左右活动;活动部2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钩针23,钩针23在活动部22的带动下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可选的,结合参考图2和图3,驱动部21上设置有第一线圈24,固定组件10包括第一磁铁11,第一线圈24设置在第一磁铁11的第一磁场中,第一线圈24通电后产生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带动活动部22上下运动。通过第一线圈24和第一磁铁11构成音圈电机的结构,响应速度快,通过控制第一线圈24中的电流大小,可以控制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不仅能够精确控制力的大小,而且能够通过相同的电流来控制实施相同大小的力,另外,通过改变第一线圈24中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洛伦兹力的方向从而改变活动组件20的运动方向。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固定组件10的内部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11来提供磁场。可选的,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磁块13,第一磁铁11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磁块13上,第一导磁块13用于增加第一磁场的磁通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台台面上,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部的第一端上,所述驱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在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驱动部的协同作用下上下和/或左右活动;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钩针,所述钩针在所述活动部的带动下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台台面上,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部的第一端上,所述驱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在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驱动部的协同作用下上下和/或左右活动;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钩针,所述钩针在所述活动部的带动下拉动待测试拉力的金属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磁场中,所述第一线圈通电后产生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带动所述活动部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磁块,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磁块上,所述第一导磁块用于增加第一磁场的磁通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线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磁场中,所述第二线圈通电后产生左右方向的洛伦兹力,带动所述活动部左右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王培春窦宝兴刘伟郭庆张倚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