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162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风机、新风送风口、下排风口、排风风机、排风下横管、排风分流管、排风立管、排风集流管、排风上出口、排风上横管、居室、第一外墙和第二外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排风系统布入外墙内,能够使排风系统进行同程式均衡排风换热,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室内排风的冷量及冬季室内排风的热量,无需安装全热换热器,有效减小空气阻力及风机能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及运行费用低,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的
,特别是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现代建筑的密闭性越来越好,大量的装修、室内各种设备的使用及人员活动,使得室内空气品质明显下降,而空调的使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通常在空调房间都是门窗紧闭,室外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室内来稀释室内的污染气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现了建筑新风系统,该系统通过新风管道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在引入室外新风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排风管道将几乎等量的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由于夏季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空气,冬季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为了减小能耗,一般都在新风装置中设置全热换热器,夏季利用室内低温排风来冷却室外新风,冬季利用室内高温空气来加热室外新风。这种设置全热换热器的新风系统可以降低空调的负荷,减小能耗。同时,为了减小引入新风的PM2.5的浓度,在新风系统中一般都设置了PM2.5的处理装置。目前常规新风系统基本都采用了上述方式。但是,这种新风系统由于设置了全热换热器,使得空气阻力增大,导致风机能耗增大。全热换热器的全热换热效率一般在60%左右,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换热效率还会大幅度下降。同时常规新风系统价格昂贵,抑制了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能够使新风系统进行同程式均衡送风换热,无需安装全热换热器,有效减小空气阻力及风机能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及运行费用低,利于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风机、新风送风口、下排风口、排风风机、排风下横管、排风分流管、排风立管、排风集流管、排风上出口、排风上横管、居室、第一外墙和第二外墙,所述居室右侧的第一外墙上部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内侧安装有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上安装有新风送风口,所述下排风口设置在居室左侧的第二外墙下部,所述下排风口与排风下横管相连通,所述排风下横管内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下横管设置在第二外墙内部的下端,所述排风下横管的左端与排风分流管相连通,所述排风分流管与若干排风立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风立管设置在第二外墙内部,所述排风立管的顶端与排风集流管相连通,所述排风集流管设置在第二外墙内部的上端,所述排风集流管上连通有排风上横管,所述排风上横管上安装有与居室外界相连通的排风上出口。作为优选,所述新风风机上安装有可拆卸式PM2.5处理装置。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立管的数量有多根,所述排风立管均匀并排分布在第二外墙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排风分流管、排风立管和排风集流管均为高导热管。作为优选,所述排风风机和新风风机均为变速风机。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立管的数量有多根,所述排风立管均匀分布在居室内所有的外墙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新风进风口、新风送风口、下排风口和排风上出口的开口位置均设置有百叶、格栅中的任意一种遮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排风系统布入外墙内,能够使排风系统进行同程式均衡排风换热,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室内排风的冷量及冬季室内排风的热量,排风管以排管形式布入外墙,夏季利用低温的室内排风,来降低外墙外侧的温度,冬季利用高温的室内排风,来提高外墙外侧的温度,减小甚至消除外墙内侧与外侧的温差,从而减小甚至消除外墙的冷(热)负荷,在保持通风换气的情况下,节约能耗。在过渡季节,依然可以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由于排风管路系统采用了同程式系统,因此各环路风量可以得到均衡,本专利技术可以仅设置PM2.5处理装置,无需设置全热换热器,在不用全热换热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室内排风的冷量及冬季室内排风的热量,减小甚至消除外墙的冷(热)负荷,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小系统阻力及风机功耗,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保养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及运行费用,利于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的局部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的局部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新风进风口、2-新风风机、3-新风送风口、4-下排风口、5-排风风机、6-排风下横管、7-排风分流管、8-排风立管、9-排风集流管、10-排风上出口、11-排风上横管、12-居室、13-第一外墙、14-第二外墙。【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风口1、新风风机2、新风送风口3、下排风口4、排风风机5、排风下横管6、排风分流管7、排风立管8、排风集流管9、排风上出口10、排风上横管11、居室12、第一外墙13和第二外墙14,所述居室12右侧的第一外墙13上部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所述新风进风口1内侧安装有新风风机2,所述新风风机2上安装有新风送风口3,所述下排风口4设置在居室12左侧的第二外墙14下部,所述下排风口4与排风下横管6相连通,所述排风下横管6内设置有排风风机5,所述排风下横管6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下端,所述排风下横管6的左端与排风分流管7相连通,所述排风分流管7与若干排风立管8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风立管8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所述排风立管8的顶端与排风集流管9相连通,所述排风集流管9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上端,所述排风集流管9上连通有排风上横管11,所述排风上横管11上安装有与居室12外界相连通的排风上出口10,所述新风风机2上安装有可拆卸式PM2.5处理装置,所述排风立管8的数量有多根,所述排风立管8均匀并排分布在第二外墙14内部,所述排风分流管7、排风立管8和排风集流管9均为高导热管,所述排风风机5和新风风机2均为变速风机,所述新风进风口1、新风送风口3、下排风口4和排风上出口10的开口位置均设置有百叶、格栅中的任意一种遮挡结构。室外新风在新风风机2的驱动下,经过新风进风口1进入PM2.5处理装置及新风风机2,将PM2.5浓度降低后,由新风送风口3送入居室12内,室内排风在排风风机5的驱动下,经过第二外墙14下端的下排风口4及排风下横管6从一侧进入排风分流管7,然后流经一组排风立管8,进入到第二外墙14上部的排风集流管9,并经设在排风集流管9另一侧的排风上横管11及排风上出口10,将室内排风排入室外。由于排风下横管6与排风上横管11分别设置在排风分流管7的一侧与排风集流管9的另一侧,排风管路为同程式,使得流过一组排风立管8的风量均衡。在上述排风的过程中,由于夏季排风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远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因此可以将第二外墙14外侧的温度降低,甚至可以等于第二外墙14内表面的温度,这就意味着可以大大减小第二外墙14外侧与第二外墙14内表面的温差,从而减小甚至消除通过第二外墙14由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使得房间冷负荷减小,空调能耗也大大降低。冬季排风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远高于室外空气温度,因此可以将第二外墙14外侧的温度提高,甚至可以等于第二外墙14内表面的温度,同样可以大大减小第二外墙14外侧与第二外墙14内表面的温差,从而减小甚至消除通过第二外墙14由室内向室外的传热量,使得房间热负荷减小,空调或采暖能耗也大大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进风口(1)、新风风机(2)、新风送风口(3)、下排风口(4)、排风风机(5)、排风下横管(6)、排风分流管(7)、排风立管(8)、排风集流管(9)、排风上出口(10)、排风上横管(11)、居室(12)、第一外墙(13)和第二外墙(14),所述居室(12)右侧的第一外墙(13)上部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所述新风进风口(1)内侧安装有新风风机(2),所述新风风机(2)上安装有新风送风口(3),所述下排风口(4)设置在居室(12)左侧的第二外墙(14)下部,所述下排风口(4)与排风下横管(6)相连通,所述排风下横管(6)内设置有排风风机(5),所述排风下横管(6)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下端,所述排风下横管(6)的左端与排风分流管(7)相连通,所述排风分流管(7)与若干排风立管(8)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风立管(8)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所述排风立管(8)的顶端与排风集流管(9)相连通,所述排风集流管(9)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上端,所述排风集流管(9)上连通有排风上横管(11),所述排风上横管(11)上安装有与居室(12)外界相连通的排风上出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进风口(1)、新风风机(2)、新风送风口(3)、下排风口(4)、排风风机(5)、排风下横管(6)、排风分流管(7)、排风立管(8)、排风集流管(9)、排风上出口(10)、排风上横管(11)、居室(12)、第一外墙(13)和第二外墙(14),所述居室(12)右侧的第一外墙(13)上部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所述新风进风口(1)内侧安装有新风风机(2),所述新风风机(2)上安装有新风送风口(3),所述下排风口(4)设置在居室(12)左侧的第二外墙(14)下部,所述下排风口(4)与排风下横管(6)相连通,所述排风下横管(6)内设置有排风风机(5),所述排风下横管(6)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下端,所述排风下横管(6)的左端与排风分流管(7)相连通,所述排风分流管(7)与若干排风立管(8)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排风立管(8)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所述排风立管(8)的顶端与排风集流管(9)相连通,所述排风集流管(9)设置在第二外墙(14)内部的上端,所述排风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坪林熙龙张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