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379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包括臭氧水洗和成衣除味漂洗两步骤;臭氧水洗步骤中水洗液的组成包括水和臭氧,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1~3g/mL,水洗液温度不高于45℃;成衣除味工艺条件为:将臭氧水洗后的潮湿成衣置于80~100℃的漂洗液中保温漂洗,漂洗液的主要组分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采用臭氧水洗和高温漂洗两步骤处理衬衣,所得成衣洗旧褪色效果比较明显,有一定的水洗痕在接缝中体现,而且臭氧洗后成衣手感柔软,经保温漂洗处理后的面料无臭氧气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衣或成衣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针织成衣洗旧整理技术借鉴了牛仔服装的经验,在针织成衣或裁片的表面均匀刮上一层涂料,制成服装后使其处于松弛自由状态下进行砂洗加工,在加工过程通过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疏松,再借助相关设备和化学助剂产生动态阻尼摩擦,砂洗后的成衣具有粗犷、色柔的独特风格,成衣表面的绒毛挺立,布面产生霜白的绒毛,保暖性和手感得到提升。上述工艺中化学助剂通常为碱,而涂料中需要用到氧化剂和具有增大摩擦力的矿砂等。氧化剂的作用在于与针织成衣中的染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脱色效果。传统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和双氧水,前者会导致大量的氯离子进入水体以及残留在成衣中,不利于成衣色泽的保持;双氧水褪色处理工艺中,水洗时间需要控制在30分钟以上,水洗液中碱的存在不利于保证双氧水的稳定性,还需要另外加入双氧水稳定剂,水洗完成后必须对成衣进行充分的中和以及漂洗,水资源、化学药剂和能源消耗量均较大。另外,臭氧水洗后的成衣或者成衣会带有臭氧的气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洗旧工艺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通过在臭氧水洗步骤后增加高温漂洗步骤,去除成衣的臭氧气味。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水洗和成衣除味漂洗两步骤;臭氧水洗步骤中水洗液的组成包括水和臭氧,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1~3g/mL,水洗液温度不高于45℃;成衣除味工艺条件为:将臭氧水洗后的潮湿成衣置于80~100℃的漂洗液中保温漂洗,漂洗液的主要组分为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漂洗液中还含有具有还原性的臭氧分解促进剂。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臭氧分解促进剂为选自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钾和叔丁醇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臭氧分解促进剂为硫代硫酸钠和/或硫代硫酸钾,漂洗温度为85~95℃,漂洗时间为4~10min,漂洗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1.5~5g/L。潮湿的成衣中含有的臭氧氧化硫代硫酸钠和/或硫代硫酸钾,与臭氧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成衣面料中的纤维尤其是棉纤维,高温漂洗条件下染料和纤维的结合被破坏,避免染料过渡剥色。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臭氧分解促进剂为叔丁醇,漂洗液中还包括水溶性壳聚糖和丙烯酸类单体,漂洗液的pH值为5~6;漂洗液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溶性壳聚糖2~7份、丙烯酸类单体0.3~1份、叔丁醇1~3份,漂洗液的漂洗温度为80~85℃,漂洗时长为20~40min,成衣除味漂洗后还包括轧液、预烘和焙烘三步骤。臭氧在水中不稳定快速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叔丁醇的加入有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碱性条件下羟基自由基的起始浓度,羟基自由基引发丙烯酸接枝壳聚糖,充分利用成衣中残留的臭氧和漂洗步骤,对面料进行一步后整理,所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面料生产步骤减少,产品性能相当。漂洗温度过高会导致体系中异丙醇的氧化物分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漂洗液中还包括交联剂0.05~0.2份,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醛和/或戊二醛。壳聚糖与棉纤维在无交联剂时具有一定的附着能力,加入交联剂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壳聚糖对于纤维的吸附性能,尤其是对于涤纶纤维。涤纶纤维表面附着接枝有丙烯酸的壳聚糖,有助于提高涤纶纤维的亲水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单体。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预烘温度为80~95℃,预烘至成衣干燥,焙烘温度为120~135℃,焙烘时间为20~40min。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成衣的面料染料为还原性染料。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成衣的面料纤维中包含棉纤维和/或涤纶纤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采用臭氧水洗和高温漂洗两步骤处理衬衣,所得成衣洗旧褪色效果比较明显,有一定的水洗痕在接缝中体现,而且臭氧洗后成衣手感柔软,经保温漂洗处理后的面料无臭氧气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基于相同的还原性染料靛蓝染色的纯棉T恤衫和活性深蓝色染料染色的涤纶T恤衫。实施例1实施例1的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包括臭氧水洗和成衣除味漂洗两步骤;臭氧水洗步骤中水洗液的组成包括水和臭氧,成衣与水洗液的浴比为按1:10,水洗液中的水为室温水,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2g/mL,水洗时间20min;成衣除味工艺条件为:将臭氧水洗后的潮湿成衣置于90~95℃的漂洗液中保温漂洗5min,漂洗液为水。实施例2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1g/mL,水洗液温度为45℃,水洗时间30min;漂洗温度为85~90℃,漂洗时间为10min。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漂洗液中含有硫代硫酸钠1.5g/L。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漂洗液中含有硫代硫酸钾5g/L。实施例5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漂洗液的组成包含水溶性壳聚糖2份、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1份、叔丁醇1份、水100份,浴比为1:30;水溶性壳聚糖用1%的甲酸溶液溶解,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值至5,漂洗温度为80~85℃,漂洗时长为20min;成衣除味漂洗后还包括轧液、预烘和焙烘三步骤,轧液后面料的带液率为70%,75~80℃环境下预烘至干燥,焙烘温度为120~125℃,焙烘时间为40min。实施例6实施例6基于实施例5,区别在于,漂洗液的组成包含水溶性壳聚糖7份、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0.3份、叔丁醇3份、水100份,漂洗时长为40min。漂洗液中还添加有交联剂戊二醛0.2份,90~95℃环境下预烘至干燥,焙烘温度为130~135℃,焙烘时间为20min。对比例对比例1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包括高温漂洗步骤。对比例2基于实施例5,区别在于,漂洗液中不含有1份的叔丁醇。将纯棉T恤衫和涤纶T恤衫分别经过实施例1-4和对比例1的洗旧工艺处理,涤纶T恤衫经过实施例1、5-6和对比例2处理:1、采用Datacolor测色仪测定成衣面料的反射率R,计算表面深度K/S=(1-R)2/2R。2、对涤纶T恤衫进行吸水性检测:采用滴定管从试样上方1cm的高度滴下一滴水于织物表面上,测定水滴消失到不再反光为止的时间,单位s(秒)。3、利用嗅觉感官评价面料的气味。检测结果如下:1、经过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处理的纯棉T恤衫表面深度值K/S分别为:2.09、2.37、2.18、2.20、2.23;实施例1-4和对比例1处理的涤纶T恤衫表面深度值K/S分别为:4.21、4.59、4.42、4.45、4.38,由以上结果可知,漂洗液中硫代硫酸盐的加入对于活性染料染色面料无明显的固色影响,对还原性染料染色的面料具有固色效果;2、经过实施例1、5-6和对比例2处理的涤纶T恤衫吸水性实测值:65.32、19.52、15.81、29.74,羟基自由基作为丙烯酸单体聚合的引发剂,不加入叔丁醇,则反应体系中丙烯酸初始浓度较大,更容易发生丙烯酸单体之间的聚合,接枝改性后的壳聚糖分子表面亲水性基团数量少,因此对比例2的吸水性在实施例1基础上有所改善。3、实施例6中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水洗和成衣除味漂洗两步骤;臭氧水洗步骤中水洗液的组成包括水和臭氧,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1~3g/mL,水洗液温度不高于45℃;成衣除味工艺条件为:将臭氧水洗后的潮湿成衣置于80~100℃的漂洗液中保温漂洗,漂洗液的主要组分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水洗和成衣除味漂洗两步骤;臭氧水洗步骤中水洗液的组成包括水和臭氧,水洗液中臭氧的浓度为1~3g/mL,水洗液温度不高于45℃;成衣除味工艺条件为:将臭氧水洗后的潮湿成衣置于80~100℃的漂洗液中保温漂洗,漂洗液的主要组分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漂洗液中还含有具有还原性的臭氧分解促进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分解促进剂为选自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钾和叔丁醇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分解促进剂为硫代硫酸钠和/或硫代硫酸钾,漂洗温度为85~95℃,漂洗时间为4~10min,漂洗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1.5~5g/L。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衣的高洁净臭氧洗旧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分解促进剂为叔丁醇,漂洗液中还包括水溶性壳聚糖和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捷豹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