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79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了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包括固定架、臂力训练装置及腿部训练装置,固定架包括底座及两个立柱,两个立柱分别设底座两侧。每个立柱的上端前侧均设有悬臂,悬臂的水平部分的后端与立柱固定相连。臂力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滑块和把手,第一滑块设在悬臂的滑槽内,把手与第一滑块固定相连。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滑动机构,左、右滑动机构对称设在固定架下部,通过连接装置与同侧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轮组及钢丝绳,轮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底部,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滑动机构。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方便,臂力、腿部和脚踝部位锻炼同时进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
本技术涉及训练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锻炼,各种健身器材和体育训练器材纷纷出现在市面上,进行臂力锻炼的训练器材比较常见,大多数训练器材通常只能进行身体局部位置的锻炼。对于排球、篮球运动员或爱好者来说,臂力、腿部和脚踝的锻炼尤为重要,单一的身体局部位置锻炼的健身器材,无法满足身体协调性锻炼的目的,即臂力的锻炼和脚踝的锻炼同步进行。现有的训练设备结构复杂,售价昂贵,维护麻烦且费用较高。因此,需要开发这一种能够满足臂力、腿部及脚踝同步锻炼的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进行臂力、腿部力量及脚踝部位灵活性的同步锻炼,达到提高身体协调性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包括固定架、臂力训练装置及腿部训练装置,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及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竖向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上方。每个立柱的上端前侧均设有一个悬臂,悬臂的水平部分的后端与立柱固定相连。臂力训练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的竖直部分,其包括第一滑块和把手,第一滑块设置在悬臂的滑槽内,把手位于悬臂外侧且与第一滑块固定相连。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滑动机构,左、右滑动机构左右对称设在固定架的下部前侧,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同侧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轮组及钢丝绳,轮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底部,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滑动机构。优选地,第一滑轮设在悬臂竖直部分的下端,第二滑轮设在立柱的上端后侧,第一、第二滑轮的转轴均水平布置。优选地,第三、第四滑轮设置在立柱的下端后侧,第三滑轮的转轴水平布置,第四滑轮的转轴竖向布置。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与腿部训练装置相连。优选地,两个立柱之间的下部设有下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固定相连成一体。优选地,每个第一滑块的顶部竖向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穿出悬臂竖直部分的外侧,导向杆的外侧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悬臂竖直部分的内侧。优选地,左、右滑动机构均包括一个滑轨及拉伸弹簧,两个滑轨一左一右平行布置,后端与下横梁可拆卸相连。每个滑轨的上方均设有一个脚踏,各脚踏的底部均通过第二滑块与对应的滑轨滑动相连。每个滑轨的导向槽内均设有一个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连接第二滑块,另一端连接滑轨的导向槽的端部内壁。优选地,左滑动机构的滑轨前端设有第五滑轮,其内部的拉伸弹簧位于第二滑块靠近立柱的一侧,左滑动机构同侧的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第五滑轮与左滑动机构的第二滑块前端相连。右滑动机构的滑轨内部的拉伸弹簧位于第二滑块背离立柱的一侧,右滑动机构同侧的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右滑动机构的第二滑块后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方便,在进行臂力锻炼的同时,对腿部力量及脚踝关节的灵活性起到锻炼的目的,提高身体锻炼的协调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的左视视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的右视视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包括固定架1、臂力训练装置2及腿部训练装置,所述固定架1包括底座11及两个立柱12,两个立柱12竖向固定在底座11的左右两侧上方,两个立柱12的下端分别与底座11的左右两侧固定焊接在一起。两个立柱12之间设置有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一上一下横向布置在两个立柱12之间,两个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2固定相连成一体。每个立柱12的上端前侧均设有一个悬臂15,悬臂15是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构成的L形金属架,悬臂15的水平部分的后端与对应的立柱12固定相连。臂力训练装置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15的竖直部分,其包括第一滑块21和把手22,第一滑块21设置在悬臂15竖直部分的滑槽内,把手22位于悬臂15外侧且与第一滑块21固定相连。每个第一滑块21的顶部竖向设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的下端与对应的滑块的顶部固定相连,导向杆23的上部与悬臂15滑动配合,其上端穿出悬臂15竖直部分的外侧,所述导向杆23的外侧套有压缩弹簧24,所述压缩弹簧24位于悬臂15竖直部分的滑槽内侧。操作者手握住把22向上推动,第一滑块21和导向杆23随把手沿着滑槽向上滑动,压缩弹簧24被第一滑块21压缩。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滑动机构5、右滑动机构6,左滑动机构5、右滑动机构6对称设在固定架1的下部左右两侧的前方,分别通过连接装置4与位于其同侧的第一滑块21相连。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轮组及钢丝绳45,轮组包括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第三滑轮43、第四滑轮44,钢丝绳45一端连接第一滑块21底部,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轮41设在悬臂15竖直部分的下端,第二滑轮42设在与其同侧的立柱12的上端后侧,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的转轴均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滑轮43和第四滑轮44设置在对应立柱12的下端后侧,第三滑轮43的转轴水平布置,第四滑轮44的转轴竖向布置。两根钢丝绳45依次绕过同侧连接装置44的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第三滑轮43、第四滑轮44,分别与左滑动机构5、右滑动机构6相连。左滑动机构5、右滑动机构6均包括一个滑轨51及拉伸弹簧52,两个滑轨51一左一右纵向水平平行布置,滑轨51上表面沿其伸长方向开有导向槽,两个滑轨51后端分别与下横梁14可拆卸固定相连。每个滑轨51的导向槽内设有一个第二滑块53,第二滑块53沿滑轨52的伸长方向水平滑动,滑轨52的上方均设有一个脚踏54,各脚踏54的底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滑块53固定相连,脚踏54可相对于对应的滑轨52前后滑动。每个滑轨51的导向槽内均设有一个拉伸弹簧52,拉伸弹簧52一端连接对应的第二滑块53,另一端连接滑轨51的导向槽的端部内壁。左滑动机构5的滑轨51前端设有第五滑轮55,其内部的拉伸弹簧52位于该滑轨51内的第二滑块53的后侧,左滑动机构5同侧的钢丝绳45的另一端,绕过第五滑轮55与左滑动机构5的第二滑块53的前端相连。右滑动机构6的滑轨内部的拉伸弹簧52,位于对应滑轨51内的第二滑块53前侧,右滑动机构6同侧的钢丝绳45的另一端与右滑动机构6的第二滑块53后端相连。操作人员双脚分别踩在两个脚踏54上,弹簧自然伸长状态下,两个脚踏54呈一前一后布置,具体地,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也可以变换左滑动机构5、右滑动机构6的位置,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根据个人习惯进行调整。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把手22,双臂用力向上推动把手22,第一滑块21带动导向杆23向上滑动,压缩弹簧24连续受到压缩,起到锻炼双臂的作用。第一滑块21向上运动时,带动钢丝绳45运动,钢丝绳45拉动对应的第二滑块53沿滑轨51运动,第二滑块53运动拉伸与其相连的拉伸弹簧52,起到锻炼腿部的作用。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包括固定架、臂力训练装置及腿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及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竖向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上方;每个立柱的上端前侧均设有一个悬臂,悬臂的水平部分的后端与立柱固定相连;臂力训练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的竖直部分,其包括第一滑块和把手,第一滑块设置在悬臂的滑槽内,把手位于悬臂外侧且与第一滑块固定相连;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滑动机构,左、右滑动机构左右对称设在固定架的下部前侧,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同侧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轮组及钢丝绳,轮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底部,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滑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包括固定架、臂力训练装置及腿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及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竖向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上方;每个立柱的上端前侧均设有一个悬臂,悬臂的水平部分的后端与立柱固定相连;臂力训练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悬臂的竖直部分,其包括第一滑块和把手,第一滑块设置在悬臂的滑槽内,把手位于悬臂外侧且与第一滑块固定相连;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滑动机构,左、右滑动机构左右对称设在固定架的下部前侧,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同侧的第一滑块相连;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轮组及钢丝绳,轮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钢丝绳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底部,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滑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滑轮设在悬臂竖直部分的下端,第二滑轮设在立柱的上端后侧,第一、第二滑轮的转轴均水平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第四滑轮设置在立柱的下端后侧,第三滑轮的转轴水平布置,第四滑轮的转轴竖向布置;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与腿部训练装置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杨彤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