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河水专利>正文

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761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摩擦棉层、一号支撑限位层、第一支撑横杆、防滑薄膜、第二支撑横杆、二号支撑限位层、下摩擦棉层、第二给药棉层、下固定限位块、上固定限位块、第一给药棉层,上摩擦棉层的右端机械连接于第一给药棉层的左端,上固定限位块的右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横杆的左端,第一支撑横杆右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横杆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防滑薄膜,在医护人员使用设备对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可增加其摩擦性,使设备不会轻易滑动,大大的提高了其给药效率与使给药均匀,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属于皮肤医疗给药辅助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棉签,又称为擦拭棒。棉签是工业上使用的一种无尘擦拭耗材。多半应用于电子、半导体行业的边角、缝隙、平面的擦拭,其品种按应用领域可分为,电子、光电用棉签,医疗、美容用棉签,家居用棉签,以及工业上的其他领域,其材质,形状多样,能够适应各种溶剂的擦拭。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820113462.4的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属于皮肤医疗给药辅助设备领域。由内管和外管套接组成,内管的开口与外管内腔连接处设密封圈,内外管通过螺纹紧锁。内管尾端有一折断环,外管前端周边及凸头设有刺头,外管前部两侧开孔。内管的开口与外管内腔连接处设密封圈,内外管通过螺纹紧锁。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卫生无污染,具有替代消毒棉签和消毒液包装的双重功能。适合皮肤及黏膜的消毒或给药。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容易造成一次性使用装置的松动与滑动,会导致给药不均匀且导致给药效率低,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容易造成一次性使用装置的松动与滑动,会导致给药不均匀且导致给药效率低,较为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摩擦棉层、一号支撑限位层、第一支撑横杆、防滑薄膜、第二支撑横杆、二号支撑限位层、下摩擦棉层、第二给药棉层、下固定限位块、上固定限位块、第一给药棉层,所述上摩擦棉层的右端机械连接于第一给药棉层的左端,所述上固定限位块的右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横杆的左端,所述第一支撑横杆右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横杆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横杆与第二支撑横杆的外表面相黏合于防滑薄膜的内表面,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的左端机械连接于下固定限位块的右端,所述下摩擦棉层的左端安装于第二给药棉层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滑膜包括磨砂网面、背胶、上缓冲支撑层、璃型纸、下缓冲支撑层、黏合层,所述磨砂网面的下端装设于背胶的上端,所述背胶的下端相黏合于上缓冲支撑层的上端,所述上缓冲支撑层的下端与璃型纸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下缓冲支撑层的上端装设于璃型纸的下端,所述下缓冲支撑层的下端相黏合于黏合层的上端,所述黏合层的下端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横杆与第二支撑横杆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横杆的右端焊接于下固定限位块的左端。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限位块的左端与一号支撑限位层的右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的右端装设于第二给药棉层的左端。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限位块与上固定限位块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给药棉层的右端转设于一号支撑限位层的左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给药棉层与第一给药棉层采用医用棉纺材质,具有给药块,无尘的特性。进一步地,所述背胶与下缓冲支撑层相互平行。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防滑薄膜,在医护人员使用设备对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可增加其摩擦性,使设备不会轻易滑动,大大的提高了其给药效率与使给药均匀,较为实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的防滑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摩擦棉层-1、一号支撑限位层-2、第一支撑横杆-3、防滑薄膜-4、第二支撑横杆-5、二号支撑限位层-6、下摩擦棉层-7、第二给药棉层-8、下固定限位块-9、上固定限位块-10、第一给药棉层-11、磨砂网面-401、背胶-402、上缓冲支撑层-403、璃型纸-404、下缓冲支撑层-405、黏合层-4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摩擦棉层1、一号支撑限位层2、第一支撑横杆3、防滑薄膜4、第二支撑横杆5、二号支撑限位层6、下摩擦棉层7、第二给药棉层8、下固定限位块9、上固定限位块10、第一给药棉层11,所述上摩擦棉层1的右端机械连接于第一给药棉层11的左端,所述上固定限位块10的右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横杆3的左端,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右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横杆5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与第二支撑横杆5的外表面相黏合于防滑薄膜4的内表面,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6的左端机械连接于下固定限位块9的右端,所述下摩擦棉层7的左端安装于第二给药棉层8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滑膜7包括磨砂网面401、背胶402、上缓冲支撑层403、璃型纸404、下缓冲支撑层405、黏合层406,所述磨砂网面401的下端装设于背胶402的上端,所述背胶402的下端相黏合于上缓冲支撑层403的上端,所述上缓冲支撑层403的下端与璃型纸404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下缓冲支撑层405的上端装设于璃型纸404的下端,所述下缓冲支撑层405的下端相黏合于黏合层406的上端,所述黏合层406的下端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横杆3与第二支撑横杆5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横杆5的右端焊接于下固定限位块9的左端,所述上固定限位块10的左端与一号支撑限位层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6的右端装设于第二给药棉层8的左端,所述下固定限位块9与上固定限位块10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给药棉层11的右端转设于一号支撑限位层2的左端,所述第二给药棉层8与第一给药棉层11采用医用棉纺材质,具有给药块,无尘的特性,所述背胶402与下缓冲支撑层405相互平行。本专利所述的璃型纸404是一种以棉浆、木浆等天然纤维为原料,用胶黏法制成的薄膜。它透明、无毒无味。因为空气、油、细菌和水都不易透过玻璃纸,使得其可作为食品包装使用。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确认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且防滑薄膜4是否损坏,在确认无问题后,将可以正常使用本设备,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将第一给药棉层11放入药水中,短暂时间后,将设备取出,将药均匀涂抹至皮肤黏膜处,在一次给药不足时,可使用第二给药棉层8进行二次给药,防滑薄膜4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给药作业时的取捏。本技术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容易造成一次性使用装置的松动与滑动,会导致给药不均匀且导致给药效率低,较为不便,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防滑薄膜,在医护人员使用设备对患者进行皮肤黏膜给药时,可增加其摩擦性,使设备不会轻易滑动,大大的提高了其给药效率与使给药均匀,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摩擦棉层(1)、一号支撑限位层(2)、第一支撑横杆(3)、防滑薄膜(4)、第二支撑横杆(5)、二号支撑限位层(6)、下摩擦棉层(7)、第二给药棉层(8)、下固定限位块(9)、上固定限位块(10)、第一给药棉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摩擦棉层(1)的右端机械连接于第一给药棉层(11)的左端,所述上固定限位块(10)的右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横杆(3)的左端,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右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横杆(5)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与第二支撑横杆(5)的外表面相黏合于防滑薄膜(4)的内表面,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6)的左端机械连接于下固定限位块(9)的右端,所述下摩擦棉层(7)的左端安装于第二给药棉层(8)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滑薄膜(4)包括磨砂网面(401)、背胶(402)、上缓冲支撑层(403)、璃型纸(404)、下缓冲支撑层(405)、黏合层(406),所述磨砂网面(401)的下端装设于背胶(402)的上端,所述背胶(402)的下端相黏合于上缓冲支撑层(403)的上端,所述上缓冲支撑层(403)的下端与璃型纸(404)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下缓冲支撑层(405)的上端装设于璃型纸(404)的下端,所述下缓冲支撑层(405)的下端相黏合于黏合层(406)的上端,所述黏合层(406)的下端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横杆(3)与第二支撑横杆(5)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黏膜给药的一次性使用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摩擦棉层(1)、一号支撑限位层(2)、第一支撑横杆(3)、防滑薄膜(4)、第二支撑横杆(5)、二号支撑限位层(6)、下摩擦棉层(7)、第二给药棉层(8)、下固定限位块(9)、上固定限位块(10)、第一给药棉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摩擦棉层(1)的右端机械连接于第一给药棉层(11)的左端,所述上固定限位块(10)的右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横杆(3)的左端,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右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横杆(5)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横杆(3)与第二支撑横杆(5)的外表面相黏合于防滑薄膜(4)的内表面,所述二号支撑限位层(6)的左端机械连接于下固定限位块(9)的右端,所述下摩擦棉层(7)的左端安装于第二给药棉层(8)的右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滑薄膜(4)包括磨砂网面(401)、背胶(402)、上缓冲支撑层(403)、璃型纸(404)、下缓冲支撑层(405)、黏合层(406),所述磨砂网面(401)的下端装设于背胶(402)的上端,所述背胶(402)的下端相黏合于上缓冲支撑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河水
申请(专利权)人:王河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