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47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给药腔及第一扩张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给药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扩张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上覆盖有在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在所述第一给药腔内设置有药品,在所述第一扩张腔内设置有吸收液体而膨胀的膨胀材料。该自动给药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源的情况下,自动在靶向部位释放药物,并且能够较好地对药品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给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研发出来用于治疗各类的疾病,传统的内服药物一般会在药粉或药液外包覆糖衣或胶囊的包覆层,上述的药品通过口服进入人体体内,经过胃液溶解外层包覆层后,包覆层内的药物会释放出来,进入人体体内。然而上述的给药方式进入胃部后大多会出现溶解,使药粉不能够达到特定的部位,同时,当包覆层溶解后,药品就会一次性的完全进入体内,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给药装置,该自动给药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源的情况下,自动在靶向部位释放药物,并且能够较好地对药品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给药腔及第一扩张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给药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扩张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上覆盖有在第一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在所述第一给药腔内设置有药品,在所述第一扩张腔内设置有吸收液体而膨胀的膨胀材料。进一步地,通过控制所述膨胀材料吸收液体的膨胀速率和/或控制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小,控制第一活塞压缩第一给药腔的速率,以控制药品的释放速度。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给药装置包括第二给药腔,所述第一给药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给药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给药腔远离所述第一扩张腔的一侧,所述自动给药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在所述第三通孔上覆盖有在第二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二靶向溶解膜,所述第一给药腔31及所述第二给药腔32内均设置有药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活塞上,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第一给药腔内的药品排出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给药装置还包括第二扩张腔,所述第二扩张腔内设置有吸收液体发生膨胀的膨胀材料,所述第一扩张腔与所述第二扩张腔之间设置有第三活塞,在自动给药装置上设置有第四通孔,在第四通孔上覆盖有所述第二靶向溶解膜,当所述第一给药腔内的和药品排出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扩张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均形成于所述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材料为吸水膨胀海绵、聚丙烯酸钠改性木纤维素、壳聚糖改性木纤维素或橡胶类聚合物与吸水树脂混炼的聚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靶向溶解膜及所述第二靶向溶解膜为EUDRAGITL100-55与EUDRAGITPlastoidB的混合物、果胶、瓜尔胶或EUDRAGITS100与EUDRAGITPlastoidB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医用级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聚苯乙烯及聚乙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壳体。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活塞、膨胀材料及靶向溶解材料的设置,能够使得靶向溶解材料在靶向部位溶解,继而通过膨胀材料因膨胀而产生的推力,通过活塞将药品在正确的位置排出。该自动给药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源的情况下自动在靶向部位释放药物,并且能够较好地对药品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包覆膜溶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给药腔内药品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给药腔内药品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二给药腔内药品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给药装置,该自动给药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源的情况下自动在靶向部位释放药物,并且能够较好地对药品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包覆膜溶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给药腔内药品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给药装置包括壳体10及第一活塞21,第一活塞21设置于壳体10内,并将壳体10内分为第一给药腔31及第一扩张腔41,在壳体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51及第二通孔52,第一通孔51与第一给药腔31连通,第二通孔52与第一扩张腔41连通,第一通孔51及第二通孔52上覆盖有在第一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61,在第一给药腔31内设置有药粉或药液等药品,在第一扩张腔41内设置有吸收液体而膨胀的膨胀材料。所述第一靶向溶解膜61的尺寸以可覆盖对应的第一通孔51或第二通孔52为宜,例如第一靶向溶解膜61的尺寸在各角度均大于对应通孔0.1厘米至1厘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活塞21设置于壳体10内,并使壳体10分为第一给药腔31及第一扩张腔41,在第一给药腔31内装填需要的药粉或者药液等药品,以及在第一扩张腔41内装填膨胀材料,最后在与第一给药腔31及第一扩张腔41连通的第一通孔51及第二通孔52上覆盖上在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61。在将该自动给药装置摄入人体后,随着人体的消化系统,到达靶向部位,如胃部、十二指肠、空肠或结肠等部位后,依据靶向部位特殊的环境,如PH值、特殊菌群和/或特定酶等,将靶向材料溶解(如图2),使得第一给药腔31及第一扩张腔41分别通过第一通孔51及第二通孔52与靶向部位连通,靶向部位的液体会通过第二通孔52进入第一扩张腔41内,膨胀材料吸收液体而产生膨胀,继而推动第一活塞21向第一给药腔31方向运动,压迫第一给药腔31内的药品从第一通孔51进入人体的靶向部位,实现在无外加动力源的情况下自动给药。进一步地,由于膨胀材料吸收液体而膨胀会有一个过程,因此,通过控制膨胀材料吸收液体的膨胀速率和/或控制第二通孔52孔径的大小,能够控制第一活塞21压缩第一给药腔31的速率,继而能够控制药品释放的速度。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为医用级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聚苯乙烯及聚乙烯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形不限,既可为圆柱体,也可为胶囊状,亦可为其他适于吞服的形状。第一活塞21可以为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及丁腈橡胶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第一活塞21。在本实施例中,在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61的材料可以依据靶向部位而确定。例如,当需要以十二指肠为靶向部位时,第一靶向溶解膜61可以为EUDRAGITL100-55与EUDRAGITPlastoidB的混合物第一靶向溶解膜61;该膜可以抵抗胃部酸性液体的侵蚀,并利用十二指肠处的高PH值特性使第一靶向溶解膜61溶解,继而将药物释放。当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给药腔及第一扩张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给药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扩张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上覆盖有在第一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在所述第一给药腔内设置有药品,在所述第一扩张腔内设置有吸收液体而膨胀的膨胀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给药腔及第一扩张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给药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扩张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上覆盖有在第一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一靶向溶解膜,在所述第一给药腔内设置有药品,在所述第一扩张腔内设置有吸收液体而膨胀的膨胀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所述膨胀材料吸收液体的膨胀速率和/或控制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小,控制第一活塞压缩第一给药腔的速率,以控制药品的释放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给药装置包括第二给药腔,所述第一给药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给药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给药腔远离所述第一扩张腔的一侧,所述自动给药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在所述第三通孔上覆盖有在第二靶向部位溶解的第二靶向溶解膜,所述第一给药腔及所述第二给药腔内均设置有药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活塞上,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给药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东刘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