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由喷药器构成,所述喷药器一端设有喷药端头,所述喷药器另一端设有握把,所述喷药器上设有增压控制箱和药瓶嵌合槽,所述药瓶嵌合槽上嵌合有药瓶,所述喷药端头上嵌合有涂药器,所述喷药端头的两侧设有照明灯,所述握把上设有充电孔和控制器,所述喷药器内部设有连通管和电池,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喷药端头和药瓶嵌合槽密封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电子阀门和增压器。本上药护理装置主要是通过控制主板对多个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按键来实现设备的启停,自动化的喷药器,可更好的对喷药的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球形涂药器也较大的减小了对患处造成的摩擦,避免了对患处造成过度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喉科术后护理设备
,具体为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耳喉科包括耳、喉等部位,是人体较容易发病的一些部位,耳喉的疾病也是最容易困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其他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对于喉癌、中耳炎等特殊的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对于术后的耳喉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康复,传统的上药方式,大多都是由人工手动来进行上药,由于手动上药的方式,虽然方便,但是很难控制药物的剂量,上药时,力度很难掌控,容易对手术部位造成过度刺激,响应伤口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解决了手动上药的方式,很难控制药物的剂量,上药时,力度也很难掌控,容易对手术部位造成过度刺激,响应伤口的愈合。(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由喷药器构成,所述喷药器一端设有喷药端头,所述喷药器另一端设有握把,所述喷药器上设有增压控制箱和药瓶嵌合槽,所述药瓶嵌合槽上嵌合有药瓶,所述喷药端头上嵌合有涂药器,所述喷药端头的两侧设有照明灯,所述握把上设有充电孔和控制器,所述喷药器内部设有连通管和电池,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喷药端头和药瓶嵌合槽密封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电子阀门和增压器,所述控制器外部设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器内部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照明灯、增压控制箱、电子阀门和电池连接。优选的,所述涂药器由衔接管构成,所述衔接管一端设有球形座,所述衔接管另一端设有锁紧螺纹,所述球形座上设有出药孔,所述出药孔设有多个且均匀的分布于球形座上。优选的,所述增压控制箱内设有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通过轴承与增压器内的增压叶片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板为PCB集成控制板,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控制主板上的中央处理内烧录有传动马达转速范围参数值。优选的,所述握把上嵌套有橡胶膜套,所述橡胶膜套通过强力胶粘合固定于握把上。(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药护理装置的设计,有效的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上药,避免了人工手动上药造成药剂控制不精确以及力度控制的问题,本上药护理装置主要是通过控制主板对多个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按键来实现设备的启停,自动化的喷药器,可更好的对喷药的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球形涂药器也较大的减小了对患处造成的摩擦,避免了对患处造成过度的刺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喷药器-1,喷药端头-2,握把-3,照明灯-4,涂药器-5,充电孔-6,控制器-7,增压控制箱-8,药瓶-9,连通管-10,电子阀门-11,增压器-12,电池-13,控制按键-14,控制主板-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由喷药器1构成,所述喷药器1一端设有喷药端头2,所述喷药器1另一端设有握把3,所述喷药器1上设有增压控制箱8和药瓶嵌合槽,所述药瓶嵌合槽上嵌合有药瓶9,所述喷药端头2上嵌合有涂药器5,所述喷药端头2的两侧设有照明灯4,所述握把3上设有充电孔6和控制器7,所述喷药器1内部设有连通管10和电池13,所述连通管10两端分别与喷药端头2和药瓶嵌合槽密封连通,所述连通管10上设有电子阀门11和增压器12,所述控制器7外部设有控制按键14,所述控制器7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5,所述控制主板15通过导线分别与照明灯4、增压控制箱8、电子阀门11和电池13连接。所述涂药器5由衔接管构成,所述衔接管一端设有球形座,所述衔接管另一端设有锁紧螺纹,所述球形座上设有出药孔,所述出药孔设有多个且均匀的分布于球形座上。多个出药孔的球形座,涂药时,球形座滑动时,摩擦较低,不会对患处造成过度的刺激。所述增压控制箱8内设有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通过轴承与增压器12内的增压叶片连接。通过传动马达带动增压器的运行,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传动。所述控制主板15为PCB集成控制板,所述控制主板15上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控制主板15上的中央处理内烧录有传动马达转速范围参数值。通过中央处理器内的传动马达转速范围参数值,通过控制按键可以对传动马达的转速进行速度调节。所述握把3上嵌套有橡胶膜套,所述橡胶膜套通过强力胶粘合固定于握把3上。通过橡胶膜套,在手部拿握喷药器时,起到防滑的作用。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喷药器1之前,需要通过充电孔6对喷药器1进行蓄电,确保电量满时,即可使用,使用时,首先将药液倒入药瓶9内,将装有药液的药瓶嵌入至药瓶嵌合槽内,如果病人的患处位于耳喉的内部,需要再将喷药器1的喷药端头2上衔接涂药器5,在上药时,通过控制器7上的控制按键14启动照明灯4,将涂药器5的球形座与患处接触,最后启动增压器12,增压器12将药液引至球形座上的出药孔,通过出药孔将药液传至患处,移动球形座,将药液涂抹均匀即可,同时,根据患处的情况,可通过调整增压器12的增压速率,提高了上药的效率,如果是患处位于耳部外侧,可以将喷药端头2衔接雾化喷头,来实现上药。本专利技术的喷药器1,喷药端头2,握把3,照明灯4,涂药器5,充电孔6,控制器7,增压控制箱8,药瓶9,连通管10,电子阀门11,增压器12,电池13,控制按键14,控制主板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手动上药的方式,很难控制药物的剂量,上药时,力度也很难掌控,容易对手术部位造成过度刺激,响应伤口的愈合,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药护理装置的设计,有效的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上药,避免了人工手动上药造成药剂控制不精确以及力度控制的问题,本上药护理装置主要是通过控制主板15对多个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按键14来实现设备的启停,自动化的喷药器1,可更好的对喷药的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球形涂药器5也较大的减小了对患处造成的摩擦,避免了对患处造成过度的刺激。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喷药器(1)构成,所述喷药器(1)一端设有喷药端头(2),所述喷药器(1)另一端设有握把(3),所述喷药器(1)上设有增压控制箱(8)和药瓶嵌合槽,所述药瓶嵌合槽上嵌合有药瓶(9),所述喷药端头(2)上嵌合有涂药器(5),所述喷药端头(2)的两侧设有照明灯(4),所述握把(3)上设有充电孔(6)和控制器(7),所述喷药器(1)内部设有连通管(10)和电池(13),所述连通管(10)两端分别与喷药端头(2)和药瓶嵌合槽密封连通,所述连通管(10)上设有电子阀门(11)和增压器(12),所述控制器(7)外部设有控制按键(14),所述控制器(7)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5),所述控制主板(15)通过导线分别与照明灯(4)、增压控制箱(8)、电子阀门(11)和电池(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喷药器(1)构成,所述喷药器(1)一端设有喷药端头(2),所述喷药器(1)另一端设有握把(3),所述喷药器(1)上设有增压控制箱(8)和药瓶嵌合槽,所述药瓶嵌合槽上嵌合有药瓶(9),所述喷药端头(2)上嵌合有涂药器(5),所述喷药端头(2)的两侧设有照明灯(4),所述握把(3)上设有充电孔(6)和控制器(7),所述喷药器(1)内部设有连通管(10)和电池(13),所述连通管(10)两端分别与喷药端头(2)和药瓶嵌合槽密封连通,所述连通管(10)上设有电子阀门(11)和增压器(12),所述控制器(7)外部设有控制按键(14),所述控制器(7)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5),所述控制主板(15)通过导线分别与照明灯(4)、增压控制箱(8)、电子阀门(11)和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鹏,陈燕,元伟静,步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