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用枕头,包括外枕体、上枕体、侧档枕机构和传动机构,外枕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内垫块,上枕体设置在内垫块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弹簧与内垫块连接,上枕体的两侧与外枕体的两内侧存在间隙,上枕体底面位于内垫块的两侧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上枕体的底面上,侧档枕机构设置在上枕体和外枕体两侧之间的间隙内,侧档枕机构包括挡枕和设置在挡枕下端的第二弹簧,连接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挡枕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该儿童用枕头可以将使用者的头部限制在两个挡枕之间,避免其头部脱离枕头或枕姿错误,尤其适合处于骨骼发育时期的儿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用枕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用枕头。
技术介绍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就是人们为睡眠的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而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儿童时期身体各部位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头、躯干、四肢生长速度不同,下肢发育较快。宝宝骨组织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而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的这些结构特点使骨的弹性较好而坚固性较差,所以宝宝的骨不易完全折断,但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而人体生命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儿童头部脱离枕头或枕姿错误对儿童的骨骼发育伤害较大,很可能导致其骨骼发育畸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将使用者的头部限制在两个挡枕之间,避免其头部脱离枕头或枕姿错误的儿童用枕头,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童用枕头,包括外枕体、上枕体、侧档枕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外枕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内垫块;所述上枕体设置在内垫块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弹簧与内垫块连接,所述上枕体的两侧与外枕体的两内侧存在间隙,所述上枕体底面位于内垫块的两侧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上枕体的底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侧档枕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档枕机构分别设置在上枕体和外枕体两侧之间的间隙内,所述侧档枕机构包括挡枕和设置在挡枕下端的第二弹簧,所述挡枕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连接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挡枕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牙相互啮合。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上枕体上设置有若干贯穿上下表面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沿上枕体均匀布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上枕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内垫块的顶面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挡枕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外枕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当没有外力枕在上枕体上时,所述外枕体的顶面、上枕体的顶面与挡枕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当使用者的头部枕在上枕体时,第一弹簧受力压缩,此时连接杆向下移动,第一齿牙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同轴固定,第二齿轮也会转动相同的角度,第二齿轮转动时会带动挡枕上升;当使用者的头部离开上枕体时,挡枕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收入至上枕体与外枕体之间的间隙内;通过设置有挡枕,可以将使用者的头部限制在两个挡枕之间,避免其头部脱离枕头或枕姿错误,尤其适合处于骨骼发育时期的儿童,起到良好的限制和校正作用,避免其头部因长时间脱离枕头或错误枕姿导致的骨骼发育畸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儿童用枕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枕体;11、内垫块;2、上枕体;21、透气孔;22、连接杆;221、第一齿牙;3、侧档枕机构;31、挡枕;311、第二齿牙;32、第二弹簧;4、传动机构;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5、第一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儿童用枕头包括外枕体1、上枕体2、侧档枕机构3和传动机构4,其中:外枕体1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内垫块11;上枕体2上设置有若干贯穿上下表面的透气孔21,透气孔21沿上枕体2均匀布置,上枕体2设置在内垫块11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弹簧5与内垫块11连接,第一弹簧5的上端与上枕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的下端与内垫块11的顶面固定连接,上枕体2的两侧与外枕体1的两内侧存在间隙,上枕体2底面位于内垫块11的两侧处设置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上端固定在上枕体2的底面上,连接杆22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齿牙221。侧档枕机构3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档枕机构3分别设置在上枕体2和外枕体1两侧之间的间隙内,侧档枕机构3包括挡枕31和设置在挡枕31下端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上端与挡枕3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2的下端与外枕体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挡枕31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牙311。连接杆22通过传动机构4与挡枕31传动连接,传动机构4固定在外枕体1的内侧面上,传动机构4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第一齿轮41的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2的直径,第一齿轮41与第一齿牙221相互啮合,第二齿轮42与第二齿牙311相互啮合。当没有外力枕在上枕体2上时,外枕体1的顶面、上枕体2的顶面与挡枕3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使用者的头部枕在上枕体2时,第一弹簧5受力压缩,此时连接杆22向下移动,第一齿牙221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由于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为同轴固定,第二齿轮42也会转动相同的角度,第二齿轮42转动时会带动挡枕31上升;当使用者的头部离开上枕体2时,挡枕31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收入至上枕体2与外枕体1之间的间隙内;通过设置有挡枕31,可以将使用者的头部限制在两个挡枕31之间,避免其头部脱离枕头或枕姿错误,尤其适合处于骨骼发育时期的儿童,起到良好的限制和校正作用,避免其头部因长时间脱离枕头或错误枕姿导致的骨骼发育畸形。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枕体、上枕体、侧档枕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外枕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内垫块;所述上枕体设置在内垫块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弹簧与内垫块连接,所述上枕体的两侧与外枕体的两内侧存在间隙,所述上枕体底面位于内垫块的两侧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上枕体的底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侧档枕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档枕机构分别设置在上枕体和外枕体两侧之间的间隙内,所述侧档枕机构包括挡枕和设置在挡枕下端的第二弹簧,所述挡枕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连接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挡枕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牙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枕体、上枕体、侧档枕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外枕体内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内垫块;所述上枕体设置在内垫块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弹簧与内垫块连接,所述上枕体的两侧与外枕体的两内侧存在间隙,所述上枕体底面位于内垫块的两侧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在上枕体的底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侧档枕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档枕机构分别设置在上枕体和外枕体两侧之间的间隙内,所述侧档枕机构包括挡枕和设置在挡枕下端的第二弹簧,所述挡枕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连接杆通过传动机构与挡枕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邹月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