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室、测量室的工作方法、测量室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及化学发光检测仪技术

技术编号:207950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室、测量室的工作方法、测量室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及化学发光检测仪,上述测量室包括暗室、第一底物喷头、光电倍增管检测组件、吸废液针组件、反应杯转盘和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所述反应杯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测量室内,所述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之间相互隔光密封。仪器工作时,反应杯转盘中的反应杯在暗室内运动,当反应杯运动到对应的处理反应杯处理工位后,多个不同的处理反应杯处理工位可以对运动到对应反应杯处理工位的反应杯同时进行处理,提高了仪器的测量速度。

The working methods of the measuring room and the measuring room, the chemiluminescence measuring method of the measuring room and the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ng instru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orking method of a measuring chamber, a measuring chamber, a chemiluminesce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a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ng instrument. The measuring chamber comprises a darkroom, a first substrate sprinkler, a photomultiplier tube detecting module, a waste liquid suction needle module, a reaction cup turntable and a plurality of reaction cup processing stations. The reaction cup turntable can be rotated in the measuring chamber, and the plurality of reaction cup turntables can be arranged in the measuring chamber. The reaction cup treatment stations are sealed against each other. When the instrument works, the reaction cup in the reaction cup rotating disc moves in the dark room. When the reaction cup moves to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reaction cup processing station, several different treatment reaction cup processing stations can simultaneously process the reaction cup mov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reaction cup processing st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measuring speed of the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量室、测量室的工作方法、测量室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及化学发光检测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
技术介绍
生物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是建立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上,以标记法光机为示踪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限行范围宽、易操作、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目前,随着生物医药设备的高速发展,实现生物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全自动化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基于生物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仪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医疗诊断设备,测量室是影响化学发光检测仪测量结果准确性和测量速度的关键部件,尤其是测量室的密封性决定了测量结果准确性和测量速度。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449807U所揭示的测量室只能串行工作,也就是说每次只能将一个反应杯放入到测量室并将翻盖关闭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再打开翻盖以取出反应杯,在测量室的一个反应杯处理工位工作时,其他反应杯处理工位处于空闲状态,因此不能同时并行处理反应杯的进出、泵入激发底物、光子测量、废液处理等操作,严重降低了仪器的测量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测量速度、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反应杯处理工位并行处理的测量室,包括暗室、第一底物喷头、光电倍增管检测组件、吸废液针组件、反应杯转盘和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所述反应杯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测量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之间相互隔光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反应杯处理工位并行处理的测量室,包括暗室、第一底物喷头、光电倍增管检测组件、吸废液针组件、反应杯转盘和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所述反应杯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测量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反应杯处理工位之间相互隔光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内壳、外壳和上盖,所述底板、外壳和上盖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反应杯转盘和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沿所述反应杯转盘的径向所述反应杯转盘设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沿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轴向所述反应杯转盘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所述外壳、所述内壳、所述反应杯转盘和所述上盖构成所述暗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反应杯转盘包括顶板和周壁,所述上盖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顶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周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周壁环绕所述反应杯转盘的中心轴线以形成所述反应杯转盘内腔,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上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上盖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每一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内设置一隔光组件,所述隔光组件可弹性地夹设于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与所述上盖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转盘包括多个反应杯容置区,所述上盖的盖板开设有多个第二隔光组件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二隔光组件收容槽与多个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反应杯容置区转动到相应的所述反应杯处理工位时,所述第二隔光组件收容槽与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一一对应形成容置所述隔光组件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隔光组件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多个所述反应杯容置区及多个所述反应杯处理工位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隔光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隔光板,所述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第一隔光组件收容槽内,所述反应杯转盘转动时,所述弹性元件将所述隔光板抵靠于所述上盖的底板或者所述第二隔光组件收容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盖板的底面中央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面中央依次向下凸设形成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台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所述反应杯转盘的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中央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大孔位于所述小孔的上方,所述大孔与所述小孔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大孔内设置一轴承,所述第二圆台套设在所述所述轴承中,所述轴承沿轴向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台阶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于所述大孔周缘凸伸形成第二环台,所述第二环台套设于所述第一盲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迷宫结构,所述第一迷宫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两者之一,所述反应杯转盘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两者之另一。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筒状,所述反应杯转盘的顶板延径向向外凸伸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外壳的内腔为阶梯孔,所述外壳的阶梯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交接处形成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嵌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并可相对滑动。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迷宫结构,所述第二迷宫结构包括第二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反应杯转盘形成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两者之一,所述内壳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两者之另一。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转盘包括圆板状的顶板和周壁,所述顶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周壁由所述顶板的外缘竖直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周壁环绕所述反应杯转盘的中心轴线以形成所述反应杯转盘的内腔,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所述内腔中,所述内壳沿轴向位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位于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反应杯转盘的一端,所述反应杯转盘的顶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凸设形成第一环台,所述第一环台沿周向开设形成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并可相对滑动。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迷宫结构,所述第三迷宫结构包括第三环形凸台和第三环型凹槽,所述上盖形成所述第三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三环型凹槽两者之一,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三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三环型凹槽两者之另一。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筒状,所述上盖包括圆形的盖板和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盖板的外缘凸伸形成所述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型凹槽位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三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相配合抵接。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筒状,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形成第四迷宫结构,所述第四迷宫结构包括第四环形凸台和第四环形凹槽,所述底板形成所述第四环形凸台和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两者之一,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四环形凸台和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两者之另一,所述底板外缘凸伸形成所述第四环形凸台,所述第四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四环形凸台与所述第四环形凹槽相配合抵接。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五迷宫结构,所述第五迷宫结构包括第五环形凸台和第五环形凹槽,所述底板形成所述第五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两者之一,所述反应杯转盘形成所述第五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两者之另一,所述第五环形凸台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外缘凸伸形成所述第四环形凸台,所述第五环形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环形凸台,所述第五环形凸台与所述第四环形凸台的中心轴线相同,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反应杯转盘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五环形凸台嵌入所述第五环形凹槽并可相对滑动。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所述外壳、所述内壳及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底板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内壳环绕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环绕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反应杯转盘连接以驱动所述反应杯转盘自转。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迷宫结构,和/或所述内壳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迷宫结构。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底板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向内依次形成第四环形凸台和第五环形凸台,所述第四环形凸台由所述底板外缘向上凸伸形成,所述第五环形凸台、第四环形凸台及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相同,所述第五环形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环形凸台,所述第四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五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五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外壳和所述反应杯转盘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内壳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驱动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反应杯转盘连接以驱动所述反应杯转盘自转。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所述内壳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迷宫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迷宫结构,所述外壳与所述上盖连接处形成第三迷宫结构,所述外壳与所述反应杯转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力朱亮胡毅班定平汤俊辉吴锦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