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侧偏风机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114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主侧偏风机的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可控硅技术,将传统的二极管整流改为二极管加可控硅整流,利用可控硅的耐受电压较高的特点(最高可以达到1600V)。系统增加风速计,当系统检测到当前风速超过设定风速时,控制电路切断整流用的可控硅,此时直流电路中的电压被控制在元器件的安全范围之内,由可控硅耐受发电机产生的高电压。此时由于负载转矩的消失,发电机的自主侧偏保护会加速动作,实现风机尾梁组件的侧偏功能,风轮吸收的风功率下降,风机转速下降,使得风机进入安全的运行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侧偏风机的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小型自主侧偏型风机的电气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主侧偏风机的一个重要特点,当风速达到设计侧偏保护转速时,风机的风轮力矩会大于侧偏力矩,风机的尾梁组件发生侧偏动作,风机吸收的功率下降,风机转速下降,实现风机的自主侧偏保护功能。风机实现侧偏功能时,需要考虑风轮转矩、发电机转矩、负载转矩之间的平衡;风轮力矩和侧偏力矩之间的平衡,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传统的控制策略中,由于负载转矩的存在,会抵消一部分风轮力矩,在风机转速达到设计侧偏转速时,风轮力矩不能大于侧偏力矩,不能实现侧偏保护。负载转矩一旦撤销,发电机进入空载状态,发电机转速上升,直流电压上升,会造成控制系统元器件损坏。在现在中小型风机的控制技术中,普遍采用风机输入通过整流桥直接整流得到直流电压,然后接入后续的电解电容储能,后级通过DC/DC模块转换成直流电压给直流负载使用,或是DC/AC模块转变成交流电压给交流负载使用。电路中电解电容耐压为450VDC,功率器件一般最高为600~650VDC。电路无法实现交流和直流之间隔断。为了确保系统中元器件的安全,必须控制直流电压小于450VDC,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侧偏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三相整流电路,风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U、V、W)经由三相整流电路转换为直流母线电压(DC_BUS+、DC_BUS‑),三相整流电路的下管为二极管D1、D2、D3,其特征在于,三相整流电路的上管为可控硅Q1、Q3、Q5,可控硅Q2、Q4、Q6分别反并联在Q1、Q3、Q5可控硅的两端;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端一(WORK)分别经由三片光电隔离芯片一(U4、U5、U6)产生三路控制信号一(KA1、KA2、KA3),三路控制信号一(KA1、KA2、KA3)分别与可控硅Q1、Q3、Q5的控制端相连,控制信号端一(WORK)给出12V电压信号时,光电隔离芯片一(U4、U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侧偏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三相整流电路,风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U、V、W)经由三相整流电路转换为直流母线电压(DC_BUS+、DC_BUS-),三相整流电路的下管为二极管D1、D2、D3,其特征在于,三相整流电路的上管为可控硅Q1、Q3、Q5,可控硅Q2、Q4、Q6分别反并联在Q1、Q3、Q5可控硅的两端;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端一(WORK)分别经由三片光电隔离芯片一(U4、U5、U6)产生三路控制信号一(KA1、KA2、KA3),三路控制信号一(KA1、KA2、KA3)分别与可控硅Q1、Q3、Q5的控制端相连,控制信号端一(WORK)给出12V电压信号时,光电隔离芯片一(U4、U5、U6)导通,控制信号端一(WORK)给出0V电压信号时,光电隔离芯片一(U4、U5、U6)截止;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端二(SHORT)分别经由三片光电隔离芯片二(U1、U2、U3)产生三路控制信号二(KB1、KB2、KB3),三路控制信号二(KB1、KB2、KB3)分别与可控硅Q2、Q4、Q6的控制端相连,控制信号端二(SHORT)给出12V电压信号时,光电隔离芯片二(U1、U2、U3)截止,控制信号端二(SHORT)给出0V电压信号时,光电隔离芯片二(U1、U2、U3)导通;还包括用于测量风速的风速计,风速计与微处理器的采集信号输入端相连,当微处理器通过风速计检测到当前风速超过预先设定的风速时,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端一(WORK)给出0V电压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浩宏顾子怡徐彤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致远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