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底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08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包括外缘,以及设于外缘内的数个第一刚性结构、第二刚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与第二弹性结构;其中,数个第一刚性结构成排间隔排列;数个第二刚性结构成排排列,且与第一刚性结构交错设置;第一弹性结构环设于第一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第一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第二弹性结构环设于第二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第二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性结构对第一刚性结构的热胀冷缩量进行吸收;通过第二弹性结构对第二刚性结构的热胀冷缩量进行吸收,进而有效保证了外壳外形尺寸,保证了底壳与显示模组的装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的底壳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
技术介绍
当外界温度变化,尤其是在显示模组点亮与熄灭的过程中,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显示模组与热膨胀系数较大的底壳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的一定的尺寸变化量差值,即变形不协调。当显示模组尺寸较小时,该差值对显示屏的平整度及结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当其尺寸超过一定值(400mm)时,该差值可导致模组弯曲,以及两者结合部位的结构发生变形松动,甚至失效脱落。现有的为应对显示模组与底壳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发生的膨胀量差值过大,导致的显示模组弯曲及结构失效(如紧固螺丝松动脱落等)问题,一般从材料、模组与底壳的尺寸两方面入手。然而,更换新的底壳材料,材料费用及加工费用大大增加。而限制模组尺寸,则无法实现显示装置的大型化,无法满足显示装置的大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旨在有效保证底壳与显示模组的装配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包括外缘,以及设于所述外缘内的数个第一刚性结构、第二刚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与第二弹性结构;其中,数个所述第一刚性结构成排间隔排列;数个所述第二刚性结构成排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缘,以及设于所述外缘内的数个第一刚性结构、第二刚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与第二弹性结构;其中,数个所述第一刚性结构成排间隔排列;数个所述第二刚性结构成排排列,且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所述第一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二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所述第二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缘,以及设于所述外缘内的数个第一刚性结构、第二刚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与第二弹性结构;其中,数个所述第一刚性结构成排间隔排列;数个所述第二刚性结构成排排列,且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所述第一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环设于所述第二刚性结构外围,用于吸收所述第二刚性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变形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为方形框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外围的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与所述第一刚性结构之间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性结构为十字形框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二刚性结构外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金锋康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