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053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使用。包括外囊袋和内囊袋,外囊袋后方在瓦斯抽采管上设有固定件内囊袋上穿过固定件设有花管、囊袋注浆管和注浆管,花管、囊袋注浆管和注浆管尾部设置在外囊袋后方,花管、囊袋注浆管和注浆管尾端分别设有阀门;采用二氧化碳裹挟生石灰粉末,通过花管将其通入封堵物之间的空间中,利用反应产物堵塞钻孔周围发育裂隙,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砂浆,以实现封堵裂隙及主动支护钻孔的目的。有效减轻采动带来的损伤影响,从而延长钻孔抽采瓦斯的有效抽采期,提高瓦斯抽采浓度,维持钻孔的稳定,可以显著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保障井下工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井下煤层气抽采中,在瓦斯钻孔形成后,如果仅仅依靠煤层中瓦斯的渗流扩散,抽采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抽采负压来提高抽采效率。但岩/煤体属于结构体,内部存在着裂隙群,因此在抽采负压下,空气往往通过裂隙群和孔底封堵裂隙混入钻孔中。同时,在采动和打钻影响下,原生裂隙群会再发育。在钻孔深处,这种裂隙群的再发育有利于煤层增透,提高抽采效率;而在孔口附近,裂隙群的再发育会形成更多的漏气通道,使漏气现象更加严重。为了减少钻孔漏气,对抽采钻孔进行封堵是必不可少。目前封孔方法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封堵和控制裂隙群,而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方法主要分为两堵一注与二次封孔两种类型。两堵一注封孔是通过向“两堵”间或囊袋中进行注浆工作,利用压力注浆实现浆体封堵裂隙和主动支护钻孔的作用。但由于两端封堵体或囊袋的径向稳定问题,导致现场注浆压力实际很低,因此浆体往往难以深入进入裂隙群中,封堵裂隙的效果也由此大打折扣。而且低压力浆体并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瓦斯抽采管(2)上的外囊袋(6)和内囊袋(6′),外囊袋(6)后方在瓦斯抽采管(2)上设有固定件(10)内囊袋(6′)上穿过固定件(10)设有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所述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的头部设置在外囊袋(6)和内囊袋(6′)之间,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尾部设置在外囊袋(6)后方,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尾端分别设有阀门(8);所述固定件(10)包括中间圆盘和设在中间圆盘外侧的外环,中间圆盘与外环之间设有12根夹角互为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瓦斯抽采管(2)上的外囊袋(6)和内囊袋(6′),外囊袋(6)后方在瓦斯抽采管(2)上设有固定件(10)内囊袋(6′)上穿过固定件(10)设有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所述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的头部设置在外囊袋(6)和内囊袋(6′)之间,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尾部设置在外囊袋(6)后方,花管(1)、囊袋注浆管(3)和注浆管(3′)尾端分别设有阀门(8);所述固定件(10)包括中间圆盘和设在中间圆盘外侧的外环,中间圆盘与外环之间设有12根夹角互为30度的杆,其中夹角互为60度的6根杆上设有螺孔(13)。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的封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根据现场实际的地质情况预设钻孔的封孔深度,并在距离钻孔孔底深度15m处改变钻孔(5)直径,通过直径差在钻孔(5)15m深度位置形成台阶区域(12),打孔后使用气流清洗干燥钻孔(5);b.将内囊袋(6′)在前,外囊袋(6)在后捆扎在瓦斯抽采管(2)上,将外囊袋(6)和内囊袋(6′)两囊袋之间用囊袋注浆管(3)连接,并连接好注浆管(3′)和花管(1),将连接好的外囊袋(6)和内囊袋(6′)与瓦斯抽采管(2)一起送入钻孔中,直至内囊袋(6′)抵达台阶区域(12),台阶区域(12)保障内囊袋(6′)的径向稳定;c.调整外囊袋(6)位置,使外囊袋(6)正好固定在钻孔口附近,并在钻孔口上安装固定件(10),限制孔口外囊袋(6)的径向位移,通过囊袋注浆管(3)向外囊袋(6)和内囊袋(6′)内注浆,将钻孔(5)初步密封堵住;d.随着瓦斯的抽采,钻孔(5)周围裂隙群(7)逐渐发育,此时钻孔(5)漏气慢慢显著起来,实时记录抽采口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下降幅度明显时,利用花管(1)向外囊袋(6)和内囊袋(6′)之间的钻孔空间中持续通入生石灰粉末(9)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注气压力1.2-1.5MPa,在观测到岩(煤)壁(4)出现轻微泻粉时,降低注入的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李菁华唐俊黄梦牵胡国忠程健维陈帅方新秋屠洪盛卢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