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0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和连接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第一显示屏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且壳体组件与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托板组件包括移动托板和传动机构,托板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固定在第一显示屏组件上且与移动托板相连;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托板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的下部以对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用较小体积实现较大屏幕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终端
本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终端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希望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在携带的时候体积小一些,这样消费者容易携带。在使用智能终端的时候,消费者希望智能终端的屏幕尺寸大一些以满足需要。但是,目前的智能终端均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在携带时体积小,使用时屏幕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用较小体积实现较大屏幕尺寸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和连接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第一显示屏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且壳体组件与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托板组件包括移动托板和传动机构,托板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固定在第一显示屏组件上且与移动托板相连;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托板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的下部以对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支撑。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移动托板设置在连接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组件之间,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托板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结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盒本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内,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内,第一连杆结构穿过第一限位部,以使第一限位部对第一连杆结构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结构包括第一分连杆、第二分连杆、第三分连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相连,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相连,第三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结构还包括第一碟簧和第一凸轮,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一碟簧和第一凸轮设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位于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之间。进一步地,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卡位部,以使第二分连杆对第三分连杆施加转动力矩。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机构分别与移动托板的两端相配合。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杆结构,第二固定部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盒本体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内,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相连。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内,第二连杆结构穿过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二限位部对第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第二连杆结构包括第四分连杆、第五分连杆、第六分连杆、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四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相连,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相连,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轴相连,第六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杆结构还包括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三转轴上,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设置套设在第三转轴上,且位于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之间。进一步地,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四转轴上,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卡位部,以使第五分连杆对第六分连杆施加转动力矩。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机构分别安装在移动托板的两端且与第一传动机构对称地设置。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还包括固定支架组件,固定支架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支架组件与连接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且横跨连接壳体组件。进一步地,固定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加固连杆、第二加固连杆和固定板,第一加固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组件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加固连杆的第二端与固定板相连,第二加固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壳体组件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加固连杆包括第一翻转杆和第一拉杆,固定板靠近第一壳体组件处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翻转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第一翻转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与第一通孔可枢转地连接,第五转轴可在第一通孔内平动,第一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五转轴上,第一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转轴与第二通孔相连。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为腰形孔,以使第五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进一步地,第二加固连杆包括第二翻转杆和第二拉杆,固定板靠近第二壳体组件处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二翻转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第二翻转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七转轴与第三通孔可枢转地连接,第七转轴可在第三通孔内平动,第二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七转轴上,第二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八转轴与第四通孔相连。进一步地,第三通孔为腰形孔,以使第七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进一步地,固定板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均具有凹形豁口,移动托板的两端具有凸耳,凸耳与凹形豁口相适配,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凸耳位于凹形豁口内。进一步地,连接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外壳和设置在连接外壳内壁上的磁性件,磁性件可对移动托板施加吸引力。进一步地,连接外壳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具有缺口,以对第一加固连杆和第二加固连杆进行避让。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组件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均与第一显示屏的背面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托板位于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之间,第二固定托板位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之间。进一步地,移动托板的宽度与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之间的间隙相适配,以使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托板位于间隙内。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为一个柔性屏或者多块硬屏。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组件,第二显示屏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的外壁上。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壳体组件、第一显示屏组件和托板组件。智能终端折叠时显示屏位于壳体组件内,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第一显示屏基本不受外力,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屏的寿命,而且传动机构藏在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内部中间位置,不影响外观,可以保证打开时,第一显示屏是全屏效果。托板组件包括移动托板和传动机构,在智能终端打开时,移动托板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的下部,起到支撑第一显示屏的效果,保证在操作时,展开的第一显示屏的整体保持平整。当关闭时,移动托板隐藏在容纳空间内,在打开和关闭时,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1)、第二壳体组件(12)和连接壳体组件(13),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20),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且所述壳体组件(1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30),所述托板组件(30)包括移动托板(31)和传动机构(32),所述托板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传动机构(32)固定在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上且与所述移动托板(31)相连;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移动托板(31)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的下部以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1)、第二壳体组件(12)和连接壳体组件(13),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20),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且所述壳体组件(1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30),所述托板组件(30)包括移动托板(31)和传动机构(32),所述托板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传动机构(32)固定在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上且与所述移动托板(31)相连;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1)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移动托板(31)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的下部以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所述移动托板(31)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组件(13)和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之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3)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托板(3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3)包括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连杆结构(332),所述第一固定部(331)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3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31)包括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和第一弹性件(3312),所述第一弹性件(331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内,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312)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3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313),所述第一限位部(33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内,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3313),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3313)对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包括第一分连杆(3321)、第二分连杆(3322)、第三分连杆(3323)、第一转轴(3324)和第二转轴(3325),所述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312)相连,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3324)与所述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3325)相连,所述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32)还包括第一碟簧(3326)和第一凸轮(3327),所述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3324)上,所述第一碟簧(3326)和所述第一凸轮(3327)设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332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均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3325)上,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卡位部,以使所述第二分连杆(3322)对所述第三分连杆(3323)施加转动力矩。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3)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分别与所述移动托板(31)的两端相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4)包括第二固定部(341)和第二连杆结构(342),所述第二固定部(341)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4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41)包括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和第二弹性件(3412),所述第二弹性件(3412)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内,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412)相连。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41)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413),所述第二限位部(3413)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内,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42)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3413),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3413)对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42)进行限位。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42)包括第四分连杆(3421)、第五分连杆(3422)、第六分连杆(3423)、第三转轴(3424)和第四转轴(3425),所述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412)相连,所述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424)与所述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转轴(3425)相连,所述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二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萧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