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97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及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式吊梁、预制楼板及独立支撑,下层顶板上预埋限位螺杆,限位螺杆间搭设独立支撑,独立支撑由下至上依次由框格板底座、下立杆、套接式上立杆、防护架及工具梁组成,预制楼板通过可调式吊梁吊放至独立支撑的工具梁上,并通过防护架底部的微调式托座调平;可调式吊梁上设有吊梁吊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元式可调定型化支撑体系替代传统的独立钢支撑,其增设微调式托座,可减小叠合楼板的施工误差,进一步减少叠合现浇层施工阶段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及施工方法,属于主体结构工程领域,适用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叠合楼板的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房屋建造模式正在逐步向工业化建筑模式发展,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和装配化。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构件,对于楼板采用叠合楼板这种可最大程度上以预制装配方式来建造,代表了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有效减少胶合板等模板材料的资源浪费和节省人工,其结合深化设计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产品设计、工厂生产加工、现场装配施工及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但是,叠合楼板施工过程中预应力PK板运输、堆放、吊装阶段和叠合现浇层施工阶段的变形都将影响叠合楼板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对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研究较少,在施工过程中缺少理论指导,使得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检查存在盲目性,特别是叠合楼板的支撑体系及现浇梁、墙节点的细节处理,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鉴于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施工安全高效,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叠合楼板施工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安全高效,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及施工方法。这种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及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式吊梁、预制楼板及独立支撑,下层顶板上预埋限位螺杆,限位螺杆间搭设独立支撑,独立支撑由下至上依次由框格板底座、下立杆、套接式上立杆、防护架及工具梁组成,预制楼板通过可调式吊梁吊放至独立支撑的工具梁上,并通过防护架底部的微调式托座调平;可调式吊梁上设有吊梁吊绳;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包括预制楼板、边吊杆、中心吊杆、免拆底板及横板,预制楼板端部设有边吊杆贯穿孔及连接企口,相邻预制楼板端部间等间距架设横板,免拆底板通过边吊杆与预制楼板连接并紧固于横板上,免拆底板上等间距设有免拆肋板,相邻免拆肋板间设有中心吊杆;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梁钢筋笼、铰接式侧模、整体式底架及独立支撑,独立支撑上架设整体式底架,整体式底架两端通过吊绳与安装在预制楼板下的吊环拉结,整体式底架上安装铰接式侧模及底模,相邻预制楼板及模板围合空间内吊放梁钢筋笼;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外侧钢模板、对拉螺杆和单元式钢架,外侧钢模板与单元式钢架通过对拉螺杆紧固,外侧钢模板、单元式钢架与外墙之间均设有多层板和木方,预制楼板架设在单元式钢架上并通过可拆式吊栓锚固,预制楼板端部的墙体连接筋与墙体预留筋搭接。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楼板上部预留有现浇层连接筋,预制楼板端部预留有墙体连接筋,预制楼板下部两侧对称预埋有螺纹套筒;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企口与免拆底板间设有海绵条。作为优选:所述的框格板底座沿纵向通过底座连板连接成整体,底座连板其中一端穿过限位螺杆盖在框格板底座上,并通过螺帽紧固。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立杆下端部插入框格板底座内,杆体上设有立杆加强肋板;所述的套接式上立杆与下立杆通过梳型销钉连接,并在局部销钉上安装紧固螺栓。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楼板的边吊杆贯穿孔的孔壁与边吊杆间设有防水砂浆;所述的免拆肋板上设有圆形的溢流孔;所述的预制楼板端部与免拆底板围合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湿接带。作为优选:所述的梁钢筋笼通过两侧的搁置筋架设在两边预制楼板端部;所述的底模设置在整体式底架上的限位板之间;所述的吊环安装在预制楼板的螺纹套筒内。作为优选:所述的铰接式侧模两侧对称设有可调式斜撑,可调式斜撑上设有长度调节器。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层板紧贴外墙设置,其中外墙外侧的多层板的标高高于预制楼板标高,多层板与外侧钢模板、单元式钢架间均设置木方;所述的单元式钢架沿外墙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作为优选:所述的可拆式吊栓安装在预制楼板的螺纹套筒内。这种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检查叠合楼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按吊装顺序进行编号;2)可调定型化支撑体系安装:根据层高选择不同型号的可调定型化支撑,布置间距经计算确定,先安装框格板底座,并利用底座连板固定,再安装下立杆及套接式上立杆,高度确定后采用梳型销钉锚固,最后在套接式上立杆上部安装防护架及工具梁;3)预制楼板起吊、就位:利用塔吊将墙板吊起,就位时,叠合楼板从上垂直向下安装,将叠合楼板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下放后通过防护架底部的微调式托座调平;4)叠合楼板与梁节点处施工:先在叠合楼板底部的螺纹套筒内安装可拆卸的吊环,梁节点支模后,通过吊环上的吊绳拉结整体式底架,同时,利用可调式斜撑调节支模角度;5)叠合楼板与墙体接缝处施工:叠合板与墙体之间的水平施工缝采用夹板支模,两侧对称设置若干道单元式钢架,结合对拉螺栓实现模板支撑,且在墙角处辅助设置平板振捣器;6)水电管线敷设、连接:叠合板在工厂生产阶段已将相应的线盒及预留洞口等预埋在预制板中,现场敷设管线,采用直径较小的管线,分散穿孔预埋,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7)叠合楼板上层钢筋安装:水电管线敷设经检查合格后,钢筋工进行楼板上层钢筋的安装;8)叠合楼板现浇带施工:先在相邻预制楼板端部间等间距架设横板,免拆底板通过边吊杆及中心吊杆与预制楼板连接并紧固于横板上,吊模安装前模板两侧粘贴海绵条,吊模安装后在预制楼板的边吊杆贯穿孔内灌注防水砂浆;9)浇筑上层混凝土: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并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单元式可调定型化支撑体系替代传统的独立钢支撑,其增设微调式托座,可减小叠合楼板的施工误差,进一步减少叠合现浇层施工阶段的变形;另一方面,单元式可调定型化支撑体系装拆方便,施工便捷。(2)本专利技术在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处采用免拆吊模体系,且免拆吊模底板上设置带灌注溢流孔的免拆肋板,楼板浇筑整体性好,同时省去拆模工序,大幅提高作业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叠合板板带与墙体交界处两侧对称设置多道单元式钢架,且辅助设有平板振捣器,以此提高吊模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交界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针对现浇梁节点,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埋可拆式吊环与可调定型化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梁模板的多向支撑,且采用铰接式一体化模板来实现快速支模、脱模,提高梁节点的施工质量及效率。(5)本专利技术在现有装配式叠合板楼板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从装配式构件的深化设计、吊装、模板细部节点处理及工艺要点等方面,总结了装配式叠合板楼板施工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板楼板的施工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示意图;图3是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沿免拆肋板剖面图;图4是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沿中吊杆剖面图;图5是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吊梁吊绳;2-可调式吊梁;3-现浇层连接筋;4-预制楼板;5-工具梁;6-微调式托座;7-套接式上立杆;8-梳型销钉;9-下立杆;10-立杆加强肋板;11-防护架;12-紧固螺栓;13-限位螺杆;14-下层顶板;15-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及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式吊梁(2)、预制楼板(4)及独立支撑,下层顶板(14)上预埋限位螺杆(13),限位螺杆(13)间搭设独立支撑,独立支撑由下至上依次由框格板底座(17)、下立杆(9)、套接式上立杆(7)、防护架(11)及工具梁(5)组成,预制楼板(4)通过可调式吊梁(2)吊放至独立支撑的工具梁(5)上,并通过防护架(11)底部的微调式托座(6)调平;可调式吊梁(2)上设有吊梁吊绳(1);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包括预制楼板(4)、边吊杆(37)、中心吊杆(38)、免拆底板(33)及横板(29),预制楼板(4)端部设有边吊杆贯穿孔及连接企口,相邻预制楼板(4)端部间等间距架设横板(29),免拆底板(33)通过边吊杆(37)与预制楼板(4)连接并紧固于横板(29)上,免拆底板(33)上等间距设有免拆肋板(35),相邻免拆肋板(35)间设有中心吊杆(38);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4)、梁钢筋笼(40)、铰接式侧模(42)、整体式底架(47)及独立支撑,独立支撑上架设整体式底架(47),整体式底架(47)两端通过吊绳(46)与安装在预制楼板(4)下的吊环(44)拉结,整体式底架(47)上安装铰接式侧模(42)及底模(43),相邻预制楼板(4)及模板围合空间内吊放梁钢筋笼(40);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4)、外侧钢模板(19)、对拉螺杆(21)和单元式钢架(23),外侧钢模板(19)与单元式钢架(23)通过对拉螺杆(21)紧固,外侧钢模板(19)、单元式钢架(23)与外墙(22)之间均设有多层板(18)和木方(20),预制楼板(4)架设在单元式钢架(23)上并通过可拆式吊栓(26)锚固,预制楼板(4)端部的墙体连接筋(24)与墙体预留筋(25)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及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叠合楼板定型化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式吊梁(2)、预制楼板(4)及独立支撑,下层顶板(14)上预埋限位螺杆(13),限位螺杆(13)间搭设独立支撑,独立支撑由下至上依次由框格板底座(17)、下立杆(9)、套接式上立杆(7)、防护架(11)及工具梁(5)组成,预制楼板(4)通过可调式吊梁(2)吊放至独立支撑的工具梁(5)上,并通过防护架(11)底部的微调式托座(6)调平;可调式吊梁(2)上设有吊梁吊绳(1);叠合楼板现浇带吊模体系包括预制楼板(4)、边吊杆(37)、中心吊杆(38)、免拆底板(33)及横板(29),预制楼板(4)端部设有边吊杆贯穿孔及连接企口,相邻预制楼板(4)端部间等间距架设横板(29),免拆底板(33)通过边吊杆(37)与预制楼板(4)连接并紧固于横板(29)上,免拆底板(33)上等间距设有免拆肋板(35),相邻免拆肋板(35)间设有中心吊杆(38);叠合楼板与梁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4)、梁钢筋笼(40)、铰接式侧模(42)、整体式底架(47)及独立支撑,独立支撑上架设整体式底架(47),整体式底架(47)两端通过吊绳(46)与安装在预制楼板(4)下的吊环(44)拉结,整体式底架(47)上安装铰接式侧模(42)及底模(43),相邻预制楼板(4)及模板围合空间内吊放梁钢筋笼(40);叠合楼板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楼板(4)、外侧钢模板(19)、对拉螺杆(21)和单元式钢架(23),外侧钢模板(19)与单元式钢架(23)通过对拉螺杆(21)紧固,外侧钢模板(19)、单元式钢架(23)与外墙(22)之间均设有多层板(18)和木方(20),预制楼板(4)架设在单元式钢架(23)上并通过可拆式吊栓(26)锚固,预制楼板(4)端部的墙体连接筋(24)与墙体预留筋(25)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楼板(4)上部预留有现浇层连接筋(3),预制楼板(4)端部预留有墙体连接筋(24),预制楼板(4)下部两侧对称预埋有螺纹套筒(27);所述的预制楼板(4)连接企口与免拆底板(33)间设有海绵条(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格板底座(17)沿纵向通过底座连板(15)连接成整体,底座连板(15)其中一端穿过限位螺杆(13)盖在框格板底座(17)上,并通过螺帽(16)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立杆(9)下端部插入框格板底座(17)内,杆体上设有立杆加强肋板(10);所述的套接式上立杆(7)与下立杆(9)通过梳型销钉(8)连接,并在局部销钉上安装紧固螺栓(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具式吊模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楼板(4)的边吊杆贯穿孔的孔壁与边吊杆(37)间设有防水砂浆(31);所述的免拆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