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91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进气口和换气扇,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框架,且框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盖板,并且盖板的边端设置有限制块,所述框架的边端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放置块的内部预留有放置孔,且放置孔的内部贯穿有集气管,并且集气管的边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所述进气口设置于集气管的另一边端,所述换气扇镶嵌于框架内侧,所述底板的边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轴,并且螺纹轴贯穿于提升块,所述底板的上方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端设置有套杆。该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具有可以测量多个高度位置的碳汇量和测量数据准确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汇
,具体为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这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温室效应的方法。现有的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存在测量位置单一和测量数据不准等缺点,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存在测量位置单一和测量数据不准等缺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进气口和换气扇,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框架,且框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盖板,并且盖板的边端设置有限制块,所述框架的内部下方边侧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板,并且第一活动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放置块,所述框架的边端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放置块的内部预留有放置孔,且放置孔的内部贯穿有集气管,并且集气管的边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所述进气口设置于集气管的另一边端,所述换气扇镶嵌于框架内侧,所述底板的边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轴,并且螺纹轴贯穿于提升块,所述底板的上方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端设置有套杆。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通过转轴和框架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活动板的最大活动范围长度和框架的内部空间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放置孔等间距的设置在放置块内部,且放置孔设置有3个,并且放置孔的内径长度和集气管的外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集气管相互贴合,且进气口的个数和集气管的个数相等。优选的,所述提升块和螺纹轴构成螺纹连接,且螺纹轴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套杆相互贴合,且固定杆和套杆均设置有2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具有可以测量多个高度位置的碳汇量和测量数据准确等优点:1、第一活动板和框架构成的滑动结构,方便检测结束后对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数据收集之后将第一活动板再次放回原位,继续下次检测;2、每个放置孔对应放置一个集气管,来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来测量不同时间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计算出碳汇量;3、螺纹杆的旋转转变为提升块的上下移动的动力,间接的来带动框架上下移动,来测量不同高度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活动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框架;3、盖板;4、转轴;5、第一活动板;6、放置块;7、放置孔;8、集气管;9、二氧化碳检测仪;10、进气口;11、换气扇;12、第二活动板;13、限制块;14、电机;15、螺纹轴;16、提升块;17、固定杆;18、套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框架2、盖板3、转轴4、第一活动板5、放置块6、放置孔7、集气管8、二氧化碳检测仪9、进气口10、换气扇11、第二活动板12、限制块13、电机14、螺纹轴15、提升块16、固定杆17和套杆18,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框架2,且框架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盖板3,并且盖板3的边端设置有限制块13,框架2的内部下方边侧固定安装有转轴4,且转轴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板5,并且第一活动板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放置块6,框架2的边端设置有第二活动板12,放置块6的内部预留有放置孔7,且放置孔7的内部贯穿有集气管8,并且集气管8的边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9,进气口10设置于集气管8的另一边端,换气扇11镶嵌于框架2内侧,底板1的边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轴15,并且螺纹轴15贯穿于提升块16,底板1的上方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7,且固定杆17的外端设置有套杆18;第一活动板5通过转轴4和框架2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活动板5的最大活动范围长度和框架2的内部空间长度相等,第一活动板5通过转轴4和框架2构成的滑动结构,使检测完3个集气管8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后方便对于二氧化碳检测仪9显示的数据进行收集;放置孔7等间距的设置在放置块6内部,且放置孔7设置有3个,并且放置孔7的内径长度和集气管8的外径长度相等,放置孔7的内径长度和集气管8的外径长度相等,使集气管8可以放置在放置孔7内部不会松动;进气口10和集气管8相互贴合,且进气口10的个数和集气管8的个数相等,进气口10和集气管8相互贴合,使得空气可以直接从进气口10进入至集气管8内部,来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提升块16和螺纹轴15构成螺纹连接,且螺纹轴15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提升块16通过和螺纹轴15构成的螺纹连接来将螺纹轴15的旋转转变为提升块16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固定杆17和套杆18相互贴合,且固定杆17和套杆18均设置有2个,固定杆17和套杆18的相互贴合,使得框架2在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晃动,同时限制了框架2的移动高度,防止框架2超出高度存在掉落损坏的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时,根据图1和3,换气扇11旋转带动空气流动,来加快空气的流动,方便对空气的收集,空气从第1个进气口10流通进入第1个集气管8内部,收集完毕后,第1个电磁阀关闭,过了一定时间后,第2个进气口10流通空气进入第2个集气管8内部,收集完毕后,第2个电磁阀关闭,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第3个进气口流通空气进入第3个集气管8内部,收集完毕后,第3个电磁阀关闭,3个型号为BM2000-CO2的二氧化碳检测仪9可以检测出3个时间段收集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此时将第一活动板5从框架2内抽出,来记录下3个时间段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计算出碳汇量,固定杆17在套杆18活动,固定杆17的顶端的限位块来防止固定杆17从套杆18内脱离,防止框架2的高度过高而存在摔落的危险,造成该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的损坏;根据图2,型号为Y90S-2的电机14带动螺纹轴15旋转,螺纹轴15在原地旋转,来带动提升块1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框架2上下移动,来测量不同高度的碳汇量,抽出第一活动板5之前,首先需要将限制块13旋开,将第二活动板12放下,形成一个平台,来对第一活动板5进行支撑。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进气口(10)和换气扇(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框架(2),且框架(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盖板(3),并且盖板(3)的边端设置有限制块(13),所述框架(2)的内部下方边侧固定安装有转轴(4),且转轴(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板(5),并且第一活动板(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放置块(6),所述框架(2)的边端设置有第二活动板(12),所述放置块(6)的内部预留有放置孔(7),且放置孔(7)的内部贯穿有集气管(8),并且集气管(8)的边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9),所述进气口(10)设置于集气管(8)的另一边端,所述换气扇(11)镶嵌于框架(2)内侧,所述底板(1)的边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轴(15),并且螺纹轴(15)贯穿于提升块(16),所述底板(1)的上方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7),且固定杆(17)的外端设置有套杆(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森林碳汇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进气口(10)和换气扇(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框架(2),且框架(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盖板(3),并且盖板(3)的边端设置有限制块(13),所述框架(2)的内部下方边侧固定安装有转轴(4),且转轴(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活动板(5),并且第一活动板(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放置块(6),所述框架(2)的边端设置有第二活动板(12),所述放置块(6)的内部预留有放置孔(7),且放置孔(7)的内部贯穿有集气管(8),并且集气管(8)的边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9),所述进气口(10)设置于集气管(8)的另一边端,所述换气扇(11)镶嵌于框架(2)内侧,所述底板(1)的边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轴(15),并且螺纹轴(15)贯穿于提升块(16),所述底板(1)的上方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7),且固定杆(17)的外端设置有套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