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90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包括尾气循环再生模块、余热回收模块、余热利用模块;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和余热利用模块处于同一个箱体内,该箱体内中部横向设置有一个隔板,隔板将箱体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空间,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余热回收模块和位于上方的余热利用模块;箱体内设置有热管,余热回收模块中尾气的流向和余热利用模块中空气或水的流向相逆;所述尾气循环再生模块包括尾气循环管,尾气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尾气出风管、尾气进风管连接,并设有循环风机;尾气循环管相接处串联有电加热器、电加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制取多种状态的尾气及模拟其热回收,研究热回收的利用分类,容易改造,耗电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高湿含尘尾气制取及余热回收研究的实验装置,用于实验纤维、木材等干燥尾气余热回收及利用问题。
技术介绍
木材加工企业内,木材干燥尾气排放温度一般在60-80℃,相对湿度在80-90%,含有大量的显热和潜热,直接排放会造成能源浪费。目前这部分余热利用的研究很多,需要模拟研究干燥尾气热回收过程中不同因素和工况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但目前实验室还没有相关的装置来模拟实际工况,主要是因为制取高温高湿尾气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尾气热回收工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包括尾气循环再生模块、余热回收模块、余热利用模块;其中: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和余热利用模块处于同一个箱体内,该箱体内中部横向设置有一个隔板,隔板将箱体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空间,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余热回收模块和位于上方的余热利用模块;箱体内设置有热管,热管贯穿于余热回收模块和余热利用模块之间;余热回收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尾气进风口和尾气出风口,尾气进风口连接有尾气进风管,尾气出风口连接有尾气出风管;余热利用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预热风进风口和预热风出风口,预热风进风口连接有预热风进风管,预热风出风口连接有预热风出风管;余热回收模块中尾气的流向和余热利用模块中风或水的流向相逆;所述尾气循环再生模块包括尾气循环管,尾气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尾气出风管、尾气进风管连接;尾气进风管上依次串联有电加热器、加湿装置、尾气风机;尾气出风管连接有布袋除尘器;尾气进风管还连接有进风管。进一步的,所述加湿装置为电极式加湿器,电极式加湿器连接有补水管,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尾气进风管上设置有漏斗型加灰器和加灰控制阀,加灰控制阀设置在漏斗型加灰器的底部,加灰控制阀与尾气进风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内设置有灰尘探测仪。进一步的,所述尾气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预热风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循环管上设置有尾气循环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尾气进风管上设置有尾气进风温湿度探头。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出风管上设置有尾气排放电磁阀、尾气排风温湿度探头。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尾气进风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预热风进风管上设置有预热风风机、预热风进口电磁阀、预热风进风温度探头。进一步的,所述预热风出风管上设置有预热风出风温度探头和预热风排放阀。进一步的,所述尾气风机、预热风风机均为变频调速风机。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尾气循环电磁阀、尾气进风电磁阀、电加热器、电极式加湿器、尾气风机、尾气进风温湿度探头、第一流量计、预热风出风温度探头、灰尘探测仪、预热风进风温度探头、第二流量计、尾气排风温湿度探头、预热风风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高温高湿含尘尾气热回收实验平台结构紧凑,便于现场安装,占地小,拆卸方便,维护简单,改造方便,能充分模拟热回收尾气不同工况及利用途径的实验。高温高湿含尘尾气的余热回收研究的实验平台,用来研究纤维、木材等干燥尾气余热回收及利用问题,能够研究多工况的运行。最大的特征是尾气循环利用,减少模拟尾气加热和加湿的耗电量,尤其是加湿的耗电量,大大降低实验成本,使高温高湿含尘尾气热回收在实验室实验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尾气循环再生模块,2-余热回收模块;3-余热利用模块,4-尾气循环电磁阀,5-补水管,6-电极式加湿器,7-尾气进风电磁阀,8-电加热器,9-补水管截止阀,10-尾气风机,11-尾气进风温湿度探头,12-漏斗型加灰器,13-加灰控制阀,14-尾气进风管,15-尾气进风口,16-尾气出风口,17-尾气出风管,18-尾气排放电磁阀,19-尾气排风温湿度探头,20-布袋除尘器,21-预热风风机,22-预热风进风管,23-预热风进口电磁阀,24-预热风进风温度探头,25-预热风进风口,26-预热风出风口,27-预热风出风管,28-预热风出风温度探头,29-控制器,30-尾气循环管,31-灰尘探测仪,32-隔板,33-进风管,34-预热风排放阀,35-第一流量计,36-第二流量计,37-热管。图2是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包括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余热回收模块2、余热利用模块3;其中: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处于同一个箱体内,该箱体内中部横向设置有一个隔板32,隔板32将箱体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空间,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余热回收模块2和位于上方的余热利用模块3;箱体内设置有热管37,热管37贯穿于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之间;余热回收模块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尾气进风口15和尾气出风口16,尾气进风口15连接有尾气进风管14,尾气出风口16连接有尾气出风管17;余热利用模块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预热风进风口25和预热风出风口26,预热风进风口25连接有预热风进风管22,预热风出风口26连接有预热风出风管27;余热回收模块2中尾气的流向和余热利用模块3中风或水的流向相逆;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模块2中尾气的流向为从左到右,余热利用模块3中空气或水的流向为从右到左。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包括尾气循环管30,尾气循环管30的两端分别与尾气出风管17、尾气进风管14连接;尾气进风管14上依次串联有电加热器8、加湿装置、尾气风机10;尾气出风管17连接有布袋除尘器20;尾气进风管14还连接有进风管33。加湿装置为电极式加湿器6,电极式加湿器6连接有补水管5,补水管5上设置有补水控制阀9。尾气进风管14上设置有漏斗型加灰器12和加灰控制阀13,加灰控制阀13设置在漏斗型加灰器12的底部,加灰控制阀13与尾气进风管14连接。余热回收模块2内设置有灰尘探测仪31,用于探测余热回收模块2内的含尘量。尾气进风管14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35,用于测量尾气流量;预热风进风管2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36,用于测量空气进气流量。尾气循环管30上设置有尾气循环电磁阀4。尾气进风管14上设置有尾气进风温湿度探头11,用于探测即将进入余热回收模块2中的尾气的温湿度。尾气出风管17上设置有尾气排放电磁阀18、尾气排风温湿度探头19。进风管33上设置有尾气进风电磁阀7。预热风进风管22上设置有预热风风机21、预热风进口电磁阀23、预热风进风温度探头24。预热风出风管27上设置有预热风出风温度探头28和预热风排放阀34。优选的,尾气风机10、预热风风机21均为变频调速风机。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还包括控制器29,控制器29分别与尾气循环电磁阀4、尾气进风电磁阀7、电加热器8、电极式加湿器6、尾气风机10、尾气进风温湿度探头11、第一流量计35、预热风出风温度探头28、灰尘探测仪31、预热风进风温度探头24、第二流量计36、尾气排风温湿度探头19、预热风风机21连接。如图2所示为控制器与各被控部件构成的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图,控制器29用于控制尾气循环电磁阀4、进风电磁阀7、循环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余热回收模块(2)、余热利用模块(3);其中:所述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处于同一个箱体内,该箱体内中部横向设置有一个隔板(32),隔板(32)将箱体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空间,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余热回收模块(2)和位于上方的余热利用模块(3);箱体内设置有热管(37),热管(37)贯穿于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之间;余热回收模块(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尾气进风口(15)和尾气出风口(16),尾气进风口(15)连接有尾气进风管(14),尾气出风口(16)连接有尾气出风管(17);余热利用模块(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预热风进风口(25)和预热风出风口(26),预热风进风口(25)连接有预热风进风管(22),预热风出风口(26)连接有预热风出风管(27);余热回收模块(2)中尾气的流向和余热利用模块(3)中风或水的流向相逆;所述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包括尾气循环管(30),尾气循环管(30)的两端分别与尾气出风管(17)、尾气进风管(14)连接;尾气进风管(14)上依次串联有电加热器(8)、加湿装置、尾气风机(10);尾气出风管(17)连接有布袋除尘器(20);尾气进风管(14)还连接有进风管(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余热回收模块(2)、余热利用模块(3);其中:所述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处于同一个箱体内,该箱体内中部横向设置有一个隔板(32),隔板(32)将箱体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空间,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余热回收模块(2)和位于上方的余热利用模块(3);箱体内设置有热管(37),热管(37)贯穿于余热回收模块(2)和余热利用模块(3)之间;余热回收模块(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尾气进风口(15)和尾气出风口(16),尾气进风口(15)连接有尾气进风管(14),尾气出风口(16)连接有尾气出风管(17);余热利用模块(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预热风进风口(25)和预热风出风口(26),预热风进风口(25)连接有预热风进风管(22),预热风出风口(26)连接有预热风出风管(27);余热回收模块(2)中尾气的流向和余热利用模块(3)中风或水的流向相逆;所述尾气循环再生模块(1)包括尾气循环管(30),尾气循环管(30)的两端分别与尾气出风管(17)、尾气进风管(14)连接;尾气进风管(14)上依次串联有电加热器(8)、加湿装置、尾气风机(10);尾气出风管(17)连接有布袋除尘器(20);尾气进风管(14)还连接有进风管(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为电极式加湿器(6),电极式加湿器(6)连接有补水管(5),补水管(5)上设置有补水控制阀(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湿含尘气体制取及热回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进风管(14)上设置有漏斗型加灰器(12)和加灰控制阀(13),加灰控制阀(13)设置在漏斗型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兰潘亚娣李振兴邱胤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