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628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材料组分:预聚体30‑70份,功能性单体25‑35份,光引发剂3‑5份,偶联剂0.5~2份,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300‑500r/min维持时间20‑3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0.5‑2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固化快捷,粘接力强,固化收缩率小,不黄变,透明度高,耐化学品性能优异,耐水性、耐候性强等优点,主要用于粘接PC板、PET薄膜、玻纤板等之间的粘结,应用于贴合手机后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紫外线固化行业,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行业,适用于手机后盖的贴合工艺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行业后盖有普通的平面逐渐向2.5D后盖,3D玻璃后盖发展。随着电子产品和4G的发展迅速,对手机外观的要求更高,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大,手机后盖的工艺向前发展,2.5D手机行业也逐渐出现新的工艺。在国产手机中大多数有纹路的后盖需求油墨和玻纤板保护,市场需求变大,然而国内市场上有研究这一类的贴合胶较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贴合后出现翘曲严重,对油墨的腐蚀严重,水煮后存在分离的现象,且主流的贴合胶固化后存在一定的收缩,强腐蚀性,气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及其制备方法,解决市场上贴合胶水存在的问题。该贴合胶具有高透明,固化速率快,低收缩,腐蚀性弱,粘接性能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材料组分:预聚体30-70份,功能性单体25-35份,光引发剂3-5份,偶联剂0.5~2份。所述预聚体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醚丙烯酸树脂,纯丙烯酸树脂和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而成的混合物。所述功能性单体包括单官能团单体和/或多官能团单体。所述单官能团单体为包括N,N-二甲基丙烯酰胺、四氢呋喃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述多官能团单体为包括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苯基苄-2-二甲基胺-1-(4-吗啉苄苯基)丁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异丙基硫杂蒽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安息香双甲醚、二苯甲酮、2,4,6一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2,4,6一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和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所述偶联剂为KH-55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6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DL-602(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L-17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设定的重量份数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300-500r/min维持时间20-3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0.5-2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本专利技术具有固化快捷,粘接力强,固化收缩率小,不黄变,透明度高,耐化学品性能优异,耐水性、耐候性强等优点,主要用于粘接PC板、PET薄膜、玻纤板等之间的粘结,应用于贴合手机后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案例一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偶联剂,预聚体为聚酯丙烯酸树酯56g,功能性单体为单官能团单体,该单官能团单体包括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且为21.4g、四氢呋喃丙烯酸酯11.6g份和丙烯酸异冰片酯10g,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g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2g,偶联剂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2g。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300r/min维持时间3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2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并测试各项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案例二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偶联剂,预聚体为聚酯丙烯酸树酯56g,功能性单体包括单官能团单体和多官能团单体,具体包括N-乙烯基-2-吡咯烷酮12.3g、四氢呋喃丙烯酸酯9.6g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22.9g,引发剂包括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0.8g和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2.4g,偶联剂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2g。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300r/min维持时间3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2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并测试各项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案例三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偶联剂,预聚体为聚酯丙烯酸树酯48g,功能性单体为单官能团单体,具体包括N,N-二甲基丙烯酰胺32.2g、四氢呋喃丙烯酸酯10.6g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9g,引发剂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1.2g和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2.0g,偶联剂为DL-17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4g。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300r/min维持时间3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2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并测试各项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案例四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偶联剂,预聚体为聚氨酯丙烯酸酯48g,功能性单体包括单官能单体和多官能单体,具体为N,N-二甲基丙烯酰胺32.2g、四氢呋喃丙烯酸酯10.6g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0.9g,光引发剂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1.2g和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4-吗啉基)-1-丙酮2.0g,偶联剂为γ-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4g。依次加入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光引发剂,偶联剂到反应釜中;加热至50℃,先低速搅拌500r/min维持时间20min,再高速搅拌1000r/min维持时间1h,搅拌均匀;过滤真空抽泡,遮光密封包装即可。并测试各项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案例五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预聚体、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偶联剂,预聚体为聚氨酯丙烯酸酯49g,功能性单体包括单官能团单体,具体为N,N-二甲基丙烯酰胺28.4g、丙烯酸异冰片酯10.6g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材料组分:预聚体30‑70份,功能性单体25‑35份,光引发剂3‑5份,偶联剂0.5~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材料组分:预聚体30-70份,功能性单体25-35份,光引发剂3-5份,偶联剂0.5~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体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醚丙烯酸树脂,纯丙烯酸树脂和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而成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单体包括单官能团单体和/或多官能团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能团单体为包括N,N-二甲基丙烯酰胺、四氢呋喃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团单体为包括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组合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固化贴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苯基苄-2-二甲基胺-1-(4-吗啉苄苯基)丁酮、双(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彬周传玉雷学春朱苗杨美宾黄思富陶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