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323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包括顶板本体、和固定于顶板本体上的第一组件、以及放置于第一组件上的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芯杆、第一垫片、螺母,芯杆放置于固定孔内,芯杆为圆柱结构,芯杆的中轴线与顶板本体的上表面相垂直,第一垫片套在芯杆上,且与芯杆相固定连接,螺母通过芯杆的外螺纹结构与芯杆相固定连接,第二组件为筒状结构,第二组件包括堵头、套管,堵头的下端面通过粘胶剂固定于套管的上端面,套管放置于芯杆上。从而不需要每层都进行测量定位,做到多次利用,进而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作进度。同时利用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作为参照物,从而做到精确控制混凝土厚土,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特别涉及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
技术介绍
铝模板是新一代新型建筑模板,广泛应用于大型高层建筑施工中,相比普通木模板而言,铝模板具有重复使用次数多、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支撑牢固等优点,因此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住建部都在积极推广铝模板施工应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顶板厚度是施工中的质量重点,为确保浇捣的混凝土厚土符合要求,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钢筋作参照物,每层都需要用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定位,并用粉笔在钢筋上简单做个标记。其一,由于每层都需要进行测量定位,这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也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其二,由于钢筋受外界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使得在钢筋上做的标记精准度低,不易控制混凝土的厚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铝模板中缺少一种不需要每层都测量定位,并且还能够精确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包括顶板本体、和固定于所述顶板本体上的第一组件、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本体(1)、和固定于所述顶板本体(1)上的第一组件(2)、以及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2)上的第二组件(3),其中,所述顶板本体(1)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组件(2)包括芯杆(21)、第一垫片(22)、螺母(23),所述芯杆(21)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芯杆(21)为圆柱结构,所述芯杆(21)的中轴线与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垂直,所述芯杆(21)上开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垫片(22)套在所述芯杆(21)上,且与所述芯杆(21)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22)的下端面与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螺母(23)通过所述芯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混凝土厚度的铝模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本体(1)、和固定于所述顶板本体(1)上的第一组件(2)、以及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2)上的第二组件(3),其中,所述顶板本体(1)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组件(2)包括芯杆(21)、第一垫片(22)、螺母(23),所述芯杆(21)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芯杆(21)为圆柱结构,所述芯杆(21)的中轴线与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垂直,所述芯杆(21)上开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垫片(22)套在所述芯杆(21)上,且与所述芯杆(21)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22)的下端面与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螺母(23)通过所述芯杆(21)的外螺纹结构与所述芯杆(21)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3)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组件(3)包括堵头(31)、套管(32),所述堵头(31)的下端面通过粘胶剂固定于所述套管(32)的上端面,所述套管(32)放置于所述芯杆(21)上,所述套管(32)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垫片(22)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堵头(31)的下端面与所述芯杆(21)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堵头(3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垫片(22)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H,其中H为混凝土(4)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玉均韩良谦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