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30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生态滤坝、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生态滤坝包括生态墙,生态墙内从下往上依次为种植土、硅藻土颗粒、改良型沸石、卵石,生态墙底部设有疏水管道,疏水管道的一端通过90°转接头连接设有可调节溢流管,另一端管口内设有阀门,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和鱼类、贝类、螺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水循环系统包括拦截坝、泵坑、潜水提升泵和输送水体管道,泵坑和潜水提升泵位于拦截坝和生态滤坝之间,输送水体管道一端与潜水提升泵连接,另一端顺着河岸延伸到上游河道的前端,并通过直角弯管连接设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循环处理方式,使水质净化和水循环联合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

An in-situ ecological circulating filtration system for river regul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situ ecological circulating filtration system for river regul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ecological filter dam, an aquatic ecosystem and a water circulating system. The ecological filter dam comprises an ecological wall. The ecological wall consists of planting soil, diatomite particles, improved zeolite and pebbles from bottom to top. A hydrophobic pipelin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cological wall, and an adjustable end of the hydrophobic pipeline is connected through a 90 degree turning joint. The water ecosystem includes submerged plants and fish, shellfish, snails and microorganisms. Th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ncludes interception dams, pump pits, submersible lifting pumps and water delivery pipelines. The pump pits and submersible lifting pump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interception dam and the ecological filter dam. One end of the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bmersible lifting pump, and the other end is along the river. The Bank extends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upstream river channel, and is connected with an outlet pipe through a right-angle elbow. The invention adopts a cyclic treatment method, which makes the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and water cycling work together and improves the 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黑臭水体是近年来百姓反应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城市乡村遍布河道水网,居民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其COD、总氮、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城镇部分老城区的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污水被直接排放或随雨水管网排至小区附近的河道。大部分小区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管理与储运站点,大量生活垃圾堆积在河道两边,雨水冲刷后,垃圾渗滤液直接渗流入河道甚至有部分垃圾飘入河道中,加剧河道水质恶化,导致河底底泥淤积严重。部分河道穿过工业集中区,生产废水的肆意排放,更是加重了河道黑臭情况。河水中高含量的COD、总氮、总磷会使河水富营养化,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致使水体严重缺氧,引发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死亡残体腐烂也会加剧河水黑臭,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目前黑臭河道治理措施多种多样,有化学药剂投加、曝气、清淤、拦截坝截水、硬质护坡等方法,这些方法见效快且能加强河堤的稳定性,但拦截坝容易导致水体不流动成为死水、硬质护坡不能种植水生植物、曝气法高耗能等缺点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采用循环处理方式,使水质净化和水循环联合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生态滤坝、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坝包括两堵平行的生态墙,所述平行的生态墙内填料形成复合型人工湿地,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从下往上依次为种植土、硅藻土颗粒、改良型沸石、卵石,所述两堵平行生态墙的底部设有四根水平穿透生态墙的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向上连接设有90°转接头,另一端管口内设有阀门,所述转接头上端连接设有可调节溢流管,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水生态系统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和鱼类、贝类、螺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拦截坝、泵坑和潜水提升泵、输送水体管道,所述拦截坝、泵坑和潜水提升泵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所述泵坑位于拦截坝和生态滤坝之间,所述潜水提升泵设置在泵坑内,所述输送水体管道一端与潜水提升泵连接,另一端顺着河岸延伸到上游河道的前端,另一端的端口通过直角弯管连接设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生态墙由透水砖砌成,所述生态墙的两端与两边河岸线相固定连接,并垂直于河岸线。优选的,所述硅藻土颗粒、改良型沸石和卵石铺设高度均为10cm。优选的,所述转接头和可调节溢流管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阀门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均匀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向下倾斜4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所述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可原位净化河道水体,无需在岸上新建构筑物,节省用地资源;采用循环处理的方式,使水质净化和水循环联合作用,大幅提高水处理效率;该系统的水力负荷能达到1.2m3/㎡·d,远高于传统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0.1~0.6m3/㎡·d;该系统将生态滤坝水处理;水生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的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有效融合,通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共生-耦合作用,协同提升水体水质;该系统运行时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该系统可将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如:溶解氧、CODCr、氨氮、总氮、总磷,从劣Ⅴ类(溶解氧<2mg/L、CODCr>40mg/L、氨氮>2mg/L、总氮>2mg/L、总磷>0.4mg/L)提升至Ⅳ类(溶解氧>3mg/L、CODCr<30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总磷<0.3mg/L)。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截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1-生态墙,2-种植土,3-硅藻土颗粒,4-改良型沸石,5-卵石,6-疏水管道,7-转接头,8-阀门,9-可调节溢流管,10-拦截坝,11-泵坑,12-潜水提升泵,13-输送水体管道,14-出水管,141-出水口,15-矮型芦荟,16-再生花,17-旱伞草,18-苦草,19-篦齿眼子菜,20-马来眼子菜,21-参条鱼,22-鳑鲏,23-麦穗鱼,24-方形环棱螺,25-背角无齿蚌,26-褶纹冠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生态滤坝、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坝包括两堵平行的生态墙1,所述平行的生态墙1内填料形成复合型人工湿地,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从下往上依次为种植土2、硅藻土颗粒3、改良型沸石4、卵石5,所述两堵平行生态墙1的底部设有四根水平穿透生态墙1的疏水管道6,所述疏水管道6的一端向上连接设有90°转接头7,另一端管口内设有阀门8,所述转接头7上端连接设有可调节溢流管9,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矮型芦苇15、再力花16、旱伞草17,所述水生态系统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和鱼类、贝类、螺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18、篦齿眼子菜19、马来眼子菜20,所述鱼类包括参条鱼21、鳑鲏22、麦穗鱼23,所述螺类包括方形环棱螺24,所述贝类包括背角无齿蚌25、褶纹冠蚌26,所述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古细菌和变形菌,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拦截坝10、泵坑11和潜水提升泵12、输送水体管道13,所述拦截坝10、泵坑11和潜水提升泵12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所述泵坑11位于拦截坝10和生态滤坝之间,所述潜水提升泵12设置在泵坑11内,所述输送水体管道13一端与潜水提升泵12连接,另一端顺着河岸延伸到上游河道的前端,另一端的端口通过直角弯管连接设有出水管14。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墙1由透水砖砌成,所述生态墙1的两端与两边河岸线相固定连接,并垂直于河岸线。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藻土颗粒3、改良型沸石4和卵石5铺设高度均为10cm,下面均为种植土2。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7和可调节溢流管9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阀门8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14上均匀设有若干出水口141,所述出水口141的向下倾斜4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所述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可原位净化河道水体,无需在岸上新建构筑物,节省用地资源;采用循环处理的方式,使水质净化和水循环联合作用,大幅提高水处理效率;该系统的水力负荷能达到1.2m3/㎡·d,远高于传统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0.1~0.6m3/㎡·d;该系统将生态滤坝水处理;水生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的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有效融合,通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共生-耦合作用,协同提升水体水质;该系统运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生态滤坝、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坝包括两堵平行的生态墙,所述平行的生态墙内填料形成复合型人工湿地,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从下往上依次为种植土、硅藻土颗粒、改良型沸石、卵石,所述两堵平行生态墙的底部设有四根水平穿透生态墙的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向上连接设有90°转接头,另一端管口内设有阀门,所述转接头上端连接设有可调节溢流管,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水生态系统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和鱼类、贝类、螺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拦截坝、泵坑、潜水提升泵和输送水体管道,所述拦截坝、泵坑和潜水提升泵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所述泵坑位于拦截坝和生态滤坝之间,所述潜水提升泵设置在泵坑内,所述输送水体管道一端与潜水提升泵连接,另一端顺着河岸延伸到上游河道的前端,另一端的端口通过直角弯管连接设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生态滤坝、水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坝包括两堵平行的生态墙,所述平行的生态墙内填料形成复合型人工湿地,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从下往上依次为种植土、硅藻土颗粒、改良型沸石、卵石,所述两堵平行生态墙的底部设有四根水平穿透生态墙的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向上连接设有90°转接头,另一端管口内设有阀门,所述转接头上端连接设有可调节溢流管,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水生态系统位于生态滤坝的上游部分,所述水生态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和鱼类、贝类、螺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拦截坝、泵坑、潜水提升泵和输送水体管道,所述拦截坝、泵坑和潜水提升泵位于生态滤坝的下游部分,所述泵坑位于拦截坝和生态滤坝之间,所述潜水提升泵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军袁红军朱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