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电积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177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槽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具有溢流部;槽体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出液槽,所述出液槽的底部低于槽体内电解液液面,所述出液槽的底部连通有若干向槽体底部延伸的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积槽内电解液流向由通过面积较小的纵截面变为通过面积较大的横截面,同时充分利用了极板间通道,大大增加了电解液通道面积,有助于新液充分扩散,提高新液有效循环量;由于通道面积的增大,降低了电积槽底部电解液流速,有利于槽内阳极泥沉积;通道面积的增加为缩减极板底部悬空层高度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电积槽设计中降低槽体高度,减少电积槽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电积槽
本技术属于锌电积精炼
,涉及一种锌电积槽。
技术介绍
电积精炼是金属锌冶炼领域最主要的精炼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将不溶阳极板及铝阴极板放入充满含Zn2+电解液的电解槽中,并在阴、阳极板间接通直流电,使电解质在极板上发生化学反应,在阴极板上产生金属锌的过程。由于反应过程会消耗电解液中Zn2+从而减小其在电解液中的浓度,降低反应效率,增加反应能耗,因此需对电解槽内电解液不间断的进行外部循环补充含高浓度Zn2+电解液,排出低浓度Zn2+电解液。现有电解槽多为近长方体结构,采用端部进料、端部出料的进出料方式(参见图1),电解槽内流体流动方向垂直于极板表面,极板对电解液的阻挡导致大量新电解液未与极板有效接触而直接流向出料口,最终导致电解液有效循环量不高,极板表面区域产生浓差极化,降低电积效率,影响电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锌电积槽,以解决锌电积过程中电解液有效循环量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槽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具有溢流部;所述进液槽的对侧设有若干向槽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槽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2),所述进液槽(2)具有溢流部(5);所述进液槽(2)的对侧设有若干向槽体(1)内底部延伸的管(6);所述槽体(1)上设有与管(6)连通的出液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槽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2),所述进液槽(2)具有溢流部(5);所述进液槽(2)的对侧设有若干向槽体(1)内底部延伸的管(6);所述槽体(1)上设有与管(6)连通的出液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电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槽(2)设置于槽体的内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电积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槽体一端壁上的入口槽,该入口槽(4)与进液槽(2)的一端对接连通,形成一L型槽;入口槽(4)的顶部高度高于溢流部(5)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电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部(5)为沿进液槽长度方向延伸的溢流板,该溢流板的顶部高度不低于槽体(1)内电解液液面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电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部(5)由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韵泽黄滨许致钦邓孟俐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