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16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退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空气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号~四号导轮、与电极连接的上退火轮和下退火轮;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退火槽、冷却槽、底槽,以及罩盖在退火槽、冷却槽、底槽上并与之密封的壳盖,底槽连通退火槽和冷却槽的底部;退火槽的顶部开设有无氧铜丝入口,退火槽内腔的上部设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冷却槽顶部设有无氧铜丝出口,冷却槽内腔的上部设有吹干装置;底槽内腔安装有下退火轮并且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退火设备
,尤其是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无氧铜丝的产品普遍应用在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充电桩、汽车控制板、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监控系统等领域中。无氧铜丝的成型过程,一般是采用铜棒经过多次冷拉拔使得直径变小而成。经过拉拔后的无氧铜丝,均存在硬化现象,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会增加,延伸率明显降低,这样的导体是不符合品质要求的,后期必须通过退火工艺消除内部应力和缺陷,恢复无氧铜丝的性能。中国专利ZL201520593936.X公开了一种细线连拉连续退火机,设有退火槽和冷却槽,退火槽的两端设有与电极连接的上退火轮、下退火轮,通过上、下退火轮之间的导体通电后升温,在退火槽内保护气体的保护下实现退火,然后进入冷却槽冷却。此类退火机的缺陷是: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生产过程中,退火槽内的保护气体一般采用的是水蒸气,由15千瓦的蒸汽炉产生,在退火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且水蒸气容易从导体的进口和出口逸散,造成退火机附近水雾弥漫,影响空气质量和工人人身安全,尚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号~四号导轮、与电极连接的上退火轮(4)和下退火轮(16);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退火槽(10)、冷却槽(21)、底槽(17),以及罩盖在退火槽、冷却槽、底槽上并与之密封的壳盖(13),底槽连通退火槽和冷却槽的底部;退火槽的顶部开设有无氧铜丝入口(6),退火槽内腔的上部设有上液位传感器(7)和下液位传感器(8);冷却槽顶部设有无氧铜丝出口(11),冷却槽内腔的上部设有吹干装置(23);底槽内腔安装有下退火轮(16)并且连接有进水管(15)和排水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号~四号导轮、与电极连接的上退火轮(4)和下退火轮(16);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退火槽(10)、冷却槽(21)、底槽(17),以及罩盖在退火槽、冷却槽、底槽上并与之密封的壳盖(13),底槽连通退火槽和冷却槽的底部;退火槽的顶部开设有无氧铜丝入口(6),退火槽内腔的上部设有上液位传感器(7)和下液位传感器(8);冷却槽顶部设有无氧铜丝出口(11),冷却槽内腔的上部设有吹干装置(23);底槽内腔安装有下退火轮(16)并且连接有进水管(15)和排水管(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氧铜丝的水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导轮(1)设置在冷却槽的一侧,二号导轮(3)设置在冷却槽的上方,三号导轮(9)设置在冷却槽与退火槽之间,上退火轮(4)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佳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