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14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轿厢的外侧下端面设有减振支脚,减振支脚设于轿厢本体的外侧四个端角处,减振支脚的两侧面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通过减振弹簧连接,轿厢本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层,四个减振支脚支架还连接有第二缓冲层,轿厢本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扇,进风扇的出风口与轿厢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轿厢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环状的有毒气体过滤层和颗粒吸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振装置触发条件低、减振的效果明显、使用体验效果佳、具有防火救生功能的有益效果。

A Carriage Elevator Car with Dual Vibration Absorption Fun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control, and discloses a cargo elevator car with dual vibration absorption function. The outer lower end face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 vibration absorption support foot,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four outer end corners of the car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support foot are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support foo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ar body through a vibration absorption spring.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ffer layer, and the four shock absorption support supports are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buffer layer.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fan. The outlet of the inlet f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car body. The interior upper end of the ca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outer edge of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ring toxic gas filter layer and a particle absorption layer from the interior to the exterio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triggering condition, obvious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 good use experience effect and beneficial effect of fire prevention and lifesav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当电梯在高速运行中,因为钢丝绳和绳头组合的伸缩程度不同,会导致轿厢出现自身振动或共振,目前为了消除电梯的振动效果,一些在电梯轿厢上设置多层的隔振层或者设置双壳轿厢,另一些则是在轿厢的底部设置减振垫层,上述方法的减振装置触发不够灵敏,容易失效,并且减振的效果不够明显,使用体验效果差,另外,电梯作为楼房内常用的交通工具,在遇到火灾、停电等突发事故时,通常使用的电梯轿厢不具备防火自救的装置,因此难以从电梯内逃脱或长时间的求生,电梯的功能不够完善。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布号CN205328420U,授权公告日2016年6月2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具有双重减震功能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和减震组件,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电梯仅在轿厢的底端设置了两层垫块,减振装置触发不够灵敏或难以触发,减振的效果不够明显,使用体验效果差,另外该电梯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够作为防火救生电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振装置触发不够灵敏或难以触发、减振的效果不够明显、使用体验效果差、电梯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够作为防火救生电梯使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触发条件低、减振的效果明显、使用体验效果佳、具有防火救生功能的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下端面设有减振支脚,所述减振支脚设于轿厢本体的外侧四个端角处,所述减振支脚为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形状,所述减振支脚的三个平面分别与轿厢本体的端角外壁相贴合,所述减振支脚的两侧面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通过减振弹簧连接,所述轿厢本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四个减振支脚支架还连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轿厢本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扇,所述进风扇的出风口与轿厢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轿厢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环状的有毒气体过滤层和颗粒吸附层。本专利技术的轿厢本体在四个端角处均设置了减振支脚,减振支脚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又在减振支脚的底面和轿厢本体的底面支架设置了减振弹簧,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减振垫层相比,极大地减小了减振装置的重量与体积,减振触发条件低,更加容易触发减振支脚的减振过程,并且减振支脚通过四个端角位置对轿厢进行同时减振,减振效果更加明显,振动分散跟加均匀,使轿厢内的乘客不会感觉不适,而在四个减振支脚之间连接第二缓冲层,在轿厢本体的下端相应设置第一缓冲层,从而构成第二减振装置,当减振支脚和轿厢本体相互靠近时,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相互贴近并作用,起到二次减振的效果,进一步地对轿厢进行减振,减振效果更佳;而轿厢本体的上端为主要的防火救生部位,位于轿厢上端面的进风扇能够在电梯发生突然事故不能移动时,将外界的新鲜空气输入到轿厢的内部,当外界环境发生火灾时,亦能将浑浊的空气依次通过有毒气体过滤层和颗粒吸附层,将气体中的有毒物质和烟灰粉尘过滤掉,再输送到轿厢内部,让乘客呼吸到纯净的空气,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增大幸存的机率。作为优选,所述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对位置对称的减振限位柱,所述减振限位柱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所述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接于两个减振限位柱的底部。通过一对位置对称的减振限位柱将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防止减振弹簧的位置发生偏移而使减振装置失效,以一对减振限位柱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连杆,更加方便减振装置的拆卸维修和更换,位于端部的橡胶套可以在减振限位柱之间发生剧烈碰撞时起到一定效果的缓冲作用,防止减振限位柱损坏严重,同时也具有一定效果的减振作用。作为优选,所述轿厢本体的侧面设有竖直方向的限位滑槽,所述减振支脚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之中。限位滑槽限制减振支脚只能在其之中上下滑动,防止其滑出滑轨,保证减振装置能够准确高效地触发。作为优选,所述支板的上端面处设有增氧块。增氧块增加净化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当被火灾所困的乘客更够呼吸到更多的氧气,增大生还被救的几率。作为优选,所述进风扇设有自备电源。自备电源为当火灾断电时所用,确保进风扇能够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进风扇的外端罩有纱网层。纱网层为第一过滤层,当发生火灾时,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烟粒粉尘,初步净化空气。作为优选,所述轿厢本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火涂层、隔热保温层和内板层。防火涂层防止轿厢本体的外壳燃烧,隔热保温层防止外界高温往轿厢本体的内部传递。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为PE泡棉。PE泡棉流动性极好,对压力敏感,能够减缓吸收微小的振动,减振效果佳。作为优选,所述支板的外边缘均距离轿厢本体的内壁3—5厘米,所述支板的上端面与轿厢本体的内顶面间距3—5厘米。支板边缘和轿厢本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准许净化后的空气顺利进入到轿厢本体的内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具备以下优点:减振装置触发条件低,减振的效果明显,使用体验效果佳,具有防火救生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轿厢本体上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轿厢本体下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轿厢本体壁面的结构层次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视图。其中:轿厢本体1、减振支脚2、减振弹簧3、第一缓冲层4、第二缓冲层5、进风扇6、支板7、有毒气体过滤层8、颗粒吸附层9、减振限位柱10、橡胶套11、限位滑槽12、增氧块13、自备电源14、纱网层15、防火涂层16、隔热保温层17、内板层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2、3、4、5所示,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其中: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1,轿厢本体的外侧下端面设有减振支脚2,减振支脚设于轿厢本体的外侧四个端角处,减振支脚为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形状,减振支脚的三个平面分别与轿厢本体的端角外壁相贴合,减振支脚的两侧面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通过减振弹簧3连接,轿厢本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层4,四个减振支脚支架还连接有第二缓冲层5,轿厢本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扇6,进风扇的出风口与轿厢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轿厢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支板7,支板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环状的有毒气体过滤层8和颗粒吸附层9。本专利技术的轿厢本体在四个端角处均设置了减振支脚,减振支脚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又在减振支脚的底面和轿厢本体的底面支架设置了减振弹簧,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减振垫层相比,极大地减小了减振装置的重量与体积,减振触发条件低,更加容易触发减振支脚的减振过程,并且减振支脚通过四个端角位置对轿厢进行同时减振,减振效果更加明显,振动分散跟加均匀,使轿厢内的乘客不会感觉不适,而在四个减振支脚之间连接第二缓冲层,在轿厢本体的下端相应设置第一缓冲层,从而构成第二减振装置,当减振支脚和轿厢本体相互靠近时,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相互贴近并作用,起到二次减振的效果,进一步地对轿厢进行减振,减振效果更佳;而轿厢本体的上端为主要的防火救生部位,位于轿厢上端面的进风扇能够在电梯发生突然事故不能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下端面设有减振支脚,所述减振支脚设于轿厢本体的外侧四个端角处,所述减振支脚为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形状,所述减振支脚的三个平面分别与轿厢本体的端角外壁相贴合,所述减振支脚的两侧面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通过减振弹簧连接,所述轿厢本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四个减振支脚支架还连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轿厢本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扇,所述进风扇的出风口与轿厢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轿厢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环状的有毒气体过滤层和颗粒吸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下端面设有减振支脚,所述减振支脚设于轿厢本体的外侧四个端角处,所述减振支脚为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形状,所述减振支脚的三个平面分别与轿厢本体的端角外壁相贴合,所述减振支脚的两侧面与轿厢本体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通过减振弹簧连接,所述轿厢本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层,所述四个减振支脚支架还连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轿厢本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扇,所述进风扇的出风口与轿厢本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轿厢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环状的有毒气体过滤层和颗粒吸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振功能的载货电梯轿厢,其特征是,所述减振支脚的底面上端与轿厢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对位置对称的减振限位柱,所述减振限位柱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所述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接于两个减振限位柱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建尚庆阳吴志明田茂军俞兴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