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126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00
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湿再生槽、废碱槽、碱液回收槽,湿再生槽的侧壁上设有进料管道,湿再生槽和废碱槽之间通过溢流管道连通,废碱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第二输料管道,第一输料管道位于第二输料管道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一、第二输料管道的下游端与一输料泵的进口并联,废碱槽的侧壁上还设有取样管道,取样管道位于第一、第二输料管道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输料泵的出口与有机物回收管道、碱液回收管道的上游端并联,有机物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与湿再生槽连通,碱液回收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与碱液回收槽连通,碱液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碱液出料管道,且设有第七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甲烷氯化物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甲烷氯化物的生产过程中,合格的甲烷氯化物产品需要通过粗产品精制、碱洗、共沸除水这几个步骤。在碱洗除去游离酸的过程中,需要在产品精制后,添加7%~8%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产品中含的游离酸。为能够完全除去游离酸,通常,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中和后碱液的浓度在4%~5%左右。经过中和过后的产品和未中和的废碱通过碱洗分层器,利用两相不相溶和两相密度差(碱液位于上层,甲烷氯化物位于下层)的原理使产品和碱液分离,控制液位后使碱液通过呈“π”形的液封管道通过液位差溢流至湿再生贮槽中。由于碱洗分层器容积小、物料波动等影响,产品和碱液不能够完全分离,部分产品随碱液溢流至湿再生槽中,在湿再生槽内再次静置分离,分离后,底部的产品通过湿再生泵回收至干再生槽进行处理,顶部的碱液通过高位溢流至废碱槽中,废碱槽内的碱液排放至甲烷污水池进行处理后排放至企业污水处理站,如此,含有4%~5%的碱液排放至污水系统,浪费烧碱,并增大污水处理量。此外,溢流至废碱槽的碱液中同样含有少量甲烷氯化物产品,废碱槽底部的产品随时间富集,到达一定量后,产品液位高过碱液排放点时,使得甲烷氯化物产品也排放至污水系统中,增大企业污水的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将废碱和甲烷氯化物分离回收循环使用,减少污水处理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湿再生槽、废碱槽、碱液回收槽,所述湿再生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碱洗分层器出料口相连的进料管道,所述湿再生槽和废碱槽之间通过一水平延伸的溢流管道连通,所述溢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废碱槽的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第一输料管道位于第二输料管道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的下游端与一输料泵的进口并联,所述废碱槽的侧壁上还设有水平延伸的取样管道,所述取样管道位于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控制开闭,所述输料泵的出口与有机物回收管道、碱液回收管道的上游端并联,所述有机物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有机物回收管道的下游端与湿再生槽连通,所述碱液回收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碱液回收管道的下游端与碱液回收槽连通,所述碱液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碱液出料管道,且设有第七阀门控制开闭。所述输料泵的出口还并联有压力调节管道,所述压力调节管道上设有第八阀门,压力调节管道的下游端与废碱槽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均采用球阀。所述碱液出料管道的下游端与一输送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料管道位于湿再生槽的上部侧壁。所述第一输料管道的高度低于溢流管道的高度。所述碱液出料管道上游端的高度低于碱液回收管道下游端的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湿再生槽、废碱槽、碱液回收槽,其中,湿再生槽用于接收从碱洗分层器溢流出的碱液,碱液中夹带有甲烷氯化物,废碱槽用于接收从湿再生槽中溢流出的碱液,该碱液中夹带的甲烷氯化物含量少,随时间推移,也接收从湿再生槽中溢流出的甲烷氯化物,碱液回收槽用于接收从废碱槽中抽出的碱液,该碱液夹带的甲烷氯化物含量极少,可回收使用。湿再生槽和废碱槽之间通过一水平延伸的溢流管道连通,所述溢流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控制溢流管道开启。所述废碱槽的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第一输料管道位于第二输料管道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输料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的下游端与一输料泵的进口并联,所述废碱槽的侧壁上还设有水平延伸的取样管道,所述取样管道位于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控制开闭,所述输料泵的出口与有机物回收管道、碱液回收管道的上游端并联,所述有机物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有机物回收管道的下游端与湿再生槽连通,所述碱液回收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碱液回收管道的下游端与碱液回收槽连通,间断开启第四阀门,对废碱槽内取样管道高度的液体间断取样,若是碱液,即,废碱槽内的甲烷氯化物液面高度不超过第一输液管的高度,开启第二阀门、第六阀门,废碱槽内上层的碱液通过第一输料管道、输料泵、碱液回收管道进入碱液回收槽内,碱液含甲烷氯化物产品极低,可用于回收利用;若是甲烷氯化物,即,废碱槽内的甲烷氯化物液面高度超过第二输液管的高度,开启第三阀门、第五阀门,废碱槽下层的甲烷氯化物通过第二输料管道、有机物回收管道进入湿再生槽,当湿再生槽内下层的甲烷氯化物富集至溢流管高度时,可将湿再生槽内下层的甲烷氯化物抽出精制后作为产品或集中处理。实现将碱洗分层器溢流出的碱液、甲烷氯化物分离且分别回收利用,既节约了碱液、甲烷氯化物,同时有效降低污水处理量,减轻企业污处费用。2、输料泵的出口还并联有压力调节管道,所述压力调节管道上设有第八阀门,压力调节管道的下游端与废碱槽连通,开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八阀门,通过输料泵循环废碱槽内的混合液体,使第一输料管道、第二输料管道、废碱槽压力平衡,保证回收系统正常运行。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1为湿再生槽,1a为进料管道,2为废碱槽,3为碱液回收槽,4为溢流管道,5为第一输料管道,6为第二输料管道,7为输料泵,8为取样管道,9为有机物回收管道,10为碱液回收管道,11为碱液出料管道,12为压力调节管道,13为输送泵,21为第一阀门,22为第二阀门,23为第三阀门,24为第四阀门,25为第五阀门,26为第六阀门,27为第七阀门,28为第八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为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包括湿再生槽1、废碱槽2、碱液回收槽3,本实施例中,湿再生槽1、废碱槽2、碱液回收槽3采用相同规格的开口槽,开槽口的开口通过盖体封口。湿再生槽1、废碱槽2、碱液回收槽3由左至右,搁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湿再生槽1的左侧的上部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碱洗分层器出料口相连的进料管道1a,进料管道的上游端水平向左延伸,与碱洗分层器出料口连通,进料管道的下游端竖直朝下延伸,与湿再生槽的内腔连通。所述湿再生槽1和废碱槽2之间通过一水平延伸的溢流管道4连通,所述溢流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21,本实施例中,溢流管道的高度低于进料管道下游端的高度,第一阀门采用球阀。所述废碱槽3右侧的下部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第一输料管道5位于第二输料管道6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22,第二输料管道6上设有第三阀门23,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均采用球阀,所述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的下游端并联后,与一输料泵7的进口连接。所述废碱槽2的左侧的下部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取样管道8,所述取样管道8位于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24控制开闭,本实施例中,取样管道的上游端水平向右延伸,与废碱槽的内腔连通,取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再生槽(1)、废碱槽(2)、碱液回收槽(3),所述湿再生槽(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碱洗分层器出料口相连的进料管道(1a),所述湿再生槽(1)和废碱槽(2)之间通过一水平延伸的溢流管道(4)连通,所述溢流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21),所述废碱槽(3)的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第一输料管道(5)位于第二输料管道(6)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22),第二输料管道(6)上设有第三阀门(23),所述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的下游端与一输料泵(7)的进口并联,所述废碱槽(2)的侧壁上还设有水平延伸的取样管道(8),所述取样管道(8)位于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24)控制开闭,所述输料泵(7)的出口与有机物回收管道(9)、碱液回收管道(10)的上游端并联,所述有机物回收管道(9)上设有第五阀门(25),有机物回收管道(9)的下游端与湿再生槽(1)连通,所述碱液回收管道(10)上设有第六阀门(26),碱液回收管道(10)的下游端与碱液回收槽(3)连通,所述碱液回收槽(3)的侧壁上设有碱液出料管道(11),且设有第七阀门(27)控制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烷氯化物碱洗废碱液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再生槽(1)、废碱槽(2)、碱液回收槽(3),所述湿再生槽(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碱洗分层器出料口相连的进料管道(1a),所述湿再生槽(1)和废碱槽(2)之间通过一水平延伸的溢流管道(4)连通,所述溢流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21),所述废碱槽(3)的侧壁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第一输料管道(5)位于第二输料管道(6)的上方,第一输料管道(5)上设有第二阀门(22),第二输料管道(6)上设有第三阀门(23),所述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的下游端与一输料泵(7)的进口并联,所述废碱槽(2)的侧壁上还设有水平延伸的取样管道(8),所述取样管道(8)位于第一输料管道(5)、第二输料管道(6)之间,且设有第四阀门(24)控制开闭,所述输料泵(7)的出口与有机物回收管道(9)、碱液回收管道(10)的上游端并联,所述有机物回收管道(9)上设有第五阀门(25),有机物回收管道(9)的下游端与湿再生槽(1)连通,所述碱液回收管道(10)上设有第六阀门(26),碱液回收管道(10)的下游端与碱液回收槽(3)连通,所述碱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军潘华田其伟郭全武郭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