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11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包括地埋式生态滤床、蓄水池和清水池,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基质层填充于床体内,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第一基质区连通进水口,第四基质区连通出水口,第一基质区填充有瓜子片,第二基质区填充有粗砂与瓜子片,第三基质区填充有陶粒,第四基质区填充有火山岩,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水从床体内流出,地埋式生态滤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蓄水池的出水口和清水池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埋设于停车位或绿化带下方,不占用地面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滤床净水系统是由微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起来的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人工建造、监督控制,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相比,生态滤床净水系统无论在地点的选择、负荷量的承载上,还是在可控性和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上,都大大超过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常规的人工湿地系统建设在地面上,占地面积大,如无法与景观融合,视觉上不美观,无法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该系统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埋设于停车位或绿化带下方,不占用地面面积。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包括地埋式生态滤床、蓄水池和清水池,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所述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基质层填充于所述床体内,所述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所述第一基质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式生态滤床、蓄水池和清水池;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所述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基质层填充于所述床体内,所述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所述第一基质区连通进水口,所述第四基质区连通出水口,所述第一基质区填充有瓜子片,所述第二基质区填充有粗砂与瓜子片,所述第三基质区填充有陶粒,所述第四基质区填充有火山岩,所述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水从所述床体内流出;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和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式生态滤床、蓄水池和清水池;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所述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基质层填充于所述床体内,所述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所述第一基质区连通进水口,所述第四基质区连通出水口,所述第一基质区填充有瓜子片,所述第二基质区填充有粗砂与瓜子片,所述第三基质区填充有陶粒,所述第四基质区填充有火山岩,所述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水从所述床体内流出;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和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水净化井、提升泵、供水泵和与电源相接的控制柜,所述雨水净化井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和所述地埋式生态滤床的进水口,所述提升泵与所述控制柜连接以将所述蓄水池中的污水提升至所述雨水净化井中,污水由雨水净化井预处理后由地埋式生态滤床的进水口流入地埋式生态滤床,所述供水泵与所述控制柜连接以将所述清水池中的清水供水至用水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雨水井和沉泥井,所述第一雨水井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泥井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泥井的出水口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维铭虞晓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龙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