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016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同轴电缆缠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有滚轮,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绕线柱,绕线柱顶端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两侧均开有螺纹槽,底座顶部连接有四组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连接有顶板,顶板底部连接有电机,电机上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上有第一螺栓穿过,底座顶部设有两组限位杆,两组限位杆关于绕线柱对称分布,限位杆均与底座转动连接,限位杆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上有第二螺栓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新颖,通过电机带动绕线柱转动,缠绕效率高,且成本较低,移动起来十分的方便,便于工作人员在户外进行电缆回收时的使用,同时方便缠绕后电缆的卸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电缆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缠绕领域,具体涉及同轴电缆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轴电缆的使用越来越多,同轴电缆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即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分50Ω基带电缆和75Ω宽带电缆两类。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电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为了方便同轴电缆的运输,一般都会对电缆进行缠绕,传统的缠绕方式为人工缠绕,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较大,虽然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缠绕电缆的设备,但成本一般都较高,且移动较为困难,造成人们在户外对一些电缆进行回收时,只能通过手工缠绕,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同轴电缆缠绕装置,不仅结构新颖,通过电机带动绕线柱转动,缠绕效率高,且成本较低,移动起来十分的方便,便于工作人员在户外进行电缆回收时的使用,同时方便缠绕后电缆的卸下。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同轴电缆缠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底座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顶端中部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同轴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滚轮(13),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绕线柱(12),所述绕线柱(12)顶端中部开有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两侧均开有螺纹槽(1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端连接有顶板(6),所述顶板(6)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上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片(4),所述第一固定片(4)上有第一螺栓(5)穿过,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两组限位杆(3),两组所述限位杆(3)关于绕线柱(12)对称分布,两组所述限位杆(3)均与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同轴电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滚轮(13),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绕线柱(12),所述绕线柱(12)顶端中部开有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两侧均开有螺纹槽(1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顶端连接有顶板(6),所述顶板(6)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上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下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片(4),所述第一固定片(4)上有第一螺栓(5)穿过,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两组限位杆(3),两组所述限位杆(3)关于绕线柱(12)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中李惠子徐启忠
申请(专利权)人:代欧电缆制造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