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94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壶架,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夹持部和底托,固定部设有结合孔及一组横向、纵向剖沟槽,剖沟槽配合黏扣带以将水壶架固定至自行车的把手杆及龙头杆,结合孔配合螺丝将水壶架固定至车架;底托前端一体成型一扣具,扣具设有T型滑槽,扣具顶面设有定位槽孔,收纳包顶面固定一扣接件,扣接件上凸设T型扣块,T型扣块顶面设弹性杆;收纳包通过T型扣块推入T型滑槽以使定位凸块嵌入定位槽孔而实现定位,取出收纳包则只需压弹性杆即可轻易达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固定水壶架的方式多样化。

Kettle ra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bicycle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kettle rack, which comprises an integrally formed fixed part, a clamping part and a bottom bracket. The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ombination hole and a group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rooves. The groove is combined with a buckle belt to fix the kettle rack to the handle rod and the tap rod of the bicycle, and the combination hole and screw are used to fix the kettle rack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bottom bracket. T-type one-fastener, fastener with T-type chute, fastener with positioning slot hole on the top surface, fastener with fixed one fastener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eceiving package, convex T-type fastener block with elastic ro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type fastener; the receiving package is pushed into the T-type chute through the T-type fastener block to make the positioning bump embedded in the positioning slot hole and realize positioning, and the taking-out package can be easily achieved by pressing the elastic r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diversified ways of fixing the kettle sh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壶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水壶架。
技术介绍
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105112870号公开了一种能够装设于自行车的置物装置,其技术方案中滑块部设置一扣槽,扣槽位于滑块部远离第二枢转部之一端,置物组包括一弹性片,弹性片设置于滑槽部之槽底并形成一自由端,自由端能够弹性地偏摆,弹性片包括一扣部与一按压部,扣部与按压部设置于自由端并朝向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延伸,扣部随着自由端弹性地偏摆而选择性地容置于扣槽,按压部供使用者按压而驱使自由端弹性地偏摆。但是,上述能够装设于自行车之置物装置,其架体组需要一体成型设第一枢转部、穿孔、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导引槽,第一连接件,而置物组方面设第二连接件,置物组一体成型有第二枢转部、第一定位凸缘、第二定位凸缘、导引凸柱,即该结构相当多而复杂,不利于加工制造,也会造成使用者的麻烦与不便。所以,针对现有技术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是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壶架,该水壶架的固定方式多样化,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壶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水壶架背面,所述水壶架中间设夹持部,所述水壶架底部设置突出的一底托,所述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及所述底托一体成型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结合孔,以作为第一种固定方式,所述结合孔供螺丝穿过用以锁固至自行车车架上;所述固定部另设有一组横向剖沟槽及一组纵向剖沟槽,以作为第二种固定方式,所述横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一组黏扣带,所述第一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把手杆,所述纵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二组黏扣带,所述第二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龙头杆,从而将所述水壶架固定至所述自行车;所述底托前端一体成型一扣具,所述扣具设有往侧下开口的T型滑槽,所述扣具顶面设有定位槽孔;水壶架还包括:一收纳包,所述收纳包顶面固定一扣接件,所述扣接件上凸设T型扣块,所述T型扣块的顶面中央设一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中段突出设一定位凸块,其中所述T型扣块、所述弹性杆及所述定位凸块一体成型制成,所述扣接件与所述扣具可拆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壶架背面从所述固定部往所述底托的连接处凸设有补强肋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的结合孔为圆孔或椭圆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部设置为环绕的夹持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壶架使用时,收纳包通过T型扣块推入扣具的T型滑槽,使定位凸块嵌入定位槽孔以进行定位;取出收纳包则只需按压弹性杆,T型扣块就可脱离T型滑槽的限位,收纳包立即脱离水壶架,从而易于组装或取下收纳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水壶架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水壶架固定方式多样化,可采用螺丝或者黏扣带两种固定方式。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壶架与收纳包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壶架与收纳包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壶架组接黏扣带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扣具组接扣接件的仰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壶架固定至自行车龙头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壶架固定至自行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固定部10、结合孔11、横向剖沟槽12、纵向剖沟槽13;夹持部20;底托30、补强肋条31;第一组黏扣带41、第二组黏扣带42扣具50、T型滑槽51、定位槽孔52;收纳包60、扣接件61、T型扣块611、弹性杆612、定位凸块613;自行车70、把手杆72、龙头杆73;水壶8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壶架,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一固定部10,固定部10设于水壶架1背面,水壶架1中间设环绕的夹持部20,水壶架1底部设置突出的一底托30,固定部10、夹持部20及底托30一体成型制成。固定部10设有结合孔11,以作为第一种固定方式,结合孔11得穿锁螺丝用以锁固至自行车70车架71上;固定部10另设有一组横向剖沟槽12及一组纵向剖沟槽13,以作为第二种固定方式,横向剖沟槽12用于穿设一第一组黏扣带41,第一组黏扣带41能够黏扣固定至自行车70的把手杆72,纵向剖沟槽13用于穿设一第二组黏扣带42,第二组黏扣带42能够黏扣固定至自行车70的龙头杆73,从而通过以上方式将水壶架1固定至自行车70;底托30前端一体成型一扣具50,扣具50设有往侧下开口的T型滑槽51,扣具50顶面设定位槽孔52。水壶架1还包括一收纳包60,收纳包60顶面固定一扣接件61,扣接件61上凸设T型扣块611,T型扣块611的顶面中央设一弹性杆612,弹性杆612的中段突出设一定位凸块613,其中T型扣块611、弹性杆612及定位凸块613一体成型制成,扣接件61易于组接或脱离扣具50。使用时,收纳包60通过T型扣块611推入扣具50的T型滑槽51,定位凸块613嵌入定位槽孔52以实现定位,取出收纳包60则只需压弹性杆612即可轻易达成,故本专利技术的水壶架1结构简单,组装、操作容易,而且固定水壶架的方式多样化。本实施例中,水壶架1背面从固定部10往底托30的连接处凸设有补强肋条31。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的结合孔11可为圆孔或椭圆孔。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0设置为一环绕的夹持部20,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拆装收纳包60的操作非常容易,只要按压弹性杆612,使定位凸块613脱离扣具50的定位槽孔52,T型扣块611就可脱离T型滑槽51的限位,收纳包60立即脱离水壶架1(如第1图所示)。推入收纳包60更容易,只要T型扣块611对准T型滑槽51推入到底,定位凸块613自动嵌入扣具50定位槽孔52而完成定位(如图2所)。如图3所示,水壶架1可放入一水壶80,水壶架1横向剖沟槽12及纵向剖沟槽13分别用于穿设第一组黏扣带41及第二组黏扣带42,配合图5所示,第一组黏扣带41可固定至自行车70的把手杆72,第二组黏扣带42可固定至自行车70的龙头杆73。如图6所示,水壶架1可通过螺丝锁固至自行车70的车架71上。如图4所示,T型滑槽51与T型扣块611配合滑动,T型扣块611推到底,则定位凸块612卡入定位槽孔52以进行定位。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比现有技术的固定结构更具多样化及实用性。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水壶架,确为业界首见而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的新颖性要求,而其全面性的创新设计,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的创造性要求,该水壶架可采用螺丝或者黏扣带的两种固定方式,水壶架一体成型设有扣具,易于组装或取下收纳包,有利于产业化应用。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壶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水壶架背面,所述水壶架中间设夹持部,所述水壶架底部设置突出的一底托,所述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及所述底托一体成型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结合孔,以作为第一种固定方式,所述结合孔供螺丝穿过用以锁固至自行车车架上;所述固定部另设有一组横向剖沟槽及一组纵向剖沟槽,以作为第二种固定方式,所述横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一组黏扣带,所述第一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把手杆,所述纵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二组黏扣带,所述第二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龙头杆,从而将所述水壶架固定至所述自行车;所述底托前端一体成型一扣具,所述扣具设有往侧下开口的T型滑槽,所述扣具顶面设有定位槽孔;水壶架还包括:一收纳包,所述收纳包顶面固定一扣接件,所述扣接件上凸设T型扣块,所述T型扣块的顶面中央设一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中段突出设一定位凸块,其中所述T型扣块、所述弹性杆及所述定位凸块一体成型制成,所述扣接件与所述扣具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壶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水壶架背面,所述水壶架中间设夹持部,所述水壶架底部设置突出的一底托,所述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及所述底托一体成型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结合孔,以作为第一种固定方式,所述结合孔供螺丝穿过用以锁固至自行车车架上;所述固定部另设有一组横向剖沟槽及一组纵向剖沟槽,以作为第二种固定方式,所述横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一组黏扣带,所述第一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把手杆,所述纵向剖沟槽用于穿设一第二组黏扣带,所述第二组黏扣带能够黏扣固定至所述自行车的龙头杆,从而将所述水壶架固定至所述自行车;所述底托前端一体成型一扣具,所述扣具设有往侧下开口的T型滑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顺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