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osite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first material layer and a second material layer superimposed on the first material layer, and the first material layer and the second material layer are rolled to form a flexible rod; and by doping the shock absorbing elastic material or its compositions in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shock absorb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impac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shock resistance can be strengthened.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吸震性的复合材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吸震性与强化抗冲击强度的复合材料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一般市面上所使用的碳纤维轮框(例如:摩托车或自行车等)通常在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或发生冲撞的现象,所以,除了于覆设于轮框的轮胎提升吸震性之外,而为了要再提升驾驶者的安全性,还会在轮框本体上强化抗冲击强度的结构设计。此外,又由于一般市面上所使用的碳纤维球拍(例如:网球拍或羽球拍等)通常在运动使用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或发生撞击的现象。综上,如何在轮框本体或者球拍本体上兼具提升吸震性与强化抗冲击强度等功效,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复合材料结构,在其中掺杂具有吸震弹性材料或其组合物,进而有效提升该复合材料结构因冲击所产生的吸震效果与强化抗冲击强度。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材料层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材料层的一第二材料层,而该第一材料层与该第二材料层经卷挠后而形成一具可挠性的圆棒;其中,该圆棒的径向整体厚度介于0.3mm至5.0mm之间,该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材料层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材料层的一第二材料层,而该第一材料层与该第二材料层经卷挠后而形成一具可挠性的圆棒;其中,该圆棒的径向整体厚度介于0.3mm至5.0mm之间,而该第一材料层的整体面积和其与该第二材料层的整体面积之和的比例介于1∶1至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材料层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材料层的一第二材料层,而该第一材料层与该第二材料层经卷挠后而形成一具可挠性的圆棒;其中,该圆棒的径向整体厚度介于0.3mm至5.0mm之间,而该第一材料层的整体面积和其与该第二材料层的整体面积之和的比例介于1∶1至1∶5之间。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结构,其中,该第一材料层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胺酯(polyurethane,PU)、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TPU)、硅氧树脂(polymerizedsiloxanes,silicon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EVA)、合成橡胶(syntheticrubber)或其组合物构成。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结构,其中,该第二材料层由碳纤维(carbonfiber)、玻璃纤维(fiberglass)或具有碳纤维(carbonfiber)的预浸渍材料或其组合物构成。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结构,其中,该第二材料层由碳纤维(carbonfiber)、玻璃纤维(fiberglass)或具有碳纤维(carbonfiber)的预浸渍材料或其组合物构成。5.一种轮框,其包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铭,钟宛庭,吕彦达,
申请(专利权)人:拓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