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73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包括车体、支撑柱、架体、轴承座、转轴、轮毂、轮胎、蓄电池、控制按钮、固定卡座和智能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通过设置固定卡座在支撑柱顶端面上下两侧,其中电线杆放入下圆弧卡片表面,再将上圆弧卡片翻转扣于电线杆外侧表面,将卡块扣于第二卡轴外侧使电线杆固定在圆弧卡片内侧,实现了固定杆电线杆的功能,解决了陡峭或者斜度大时没有固定电线杆易滑落掉落的问题,通过设置智能照明灯在支撑柱前端,其中单片机根据光线传感器检测外侧环境光线值过暗后,控制led灯亮起照明,实现光线环境弱提供照明功能,解决了夜间光线暗不便于进行搬运的问题。

A Convenient Electric Po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type po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uck,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 supporting column, a frame, a bearing seat, a rotating shaft, a hub, a tire, a storage battery, a control button, a fixed clamp seat and an intelligent lighting la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venient po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uck. By setting a fixed clamp seat, the pole is plac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pole is placed on the lower arc card table. The upper arc card is flipped and buckled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pole, and the card is buckl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second axle so that the pole is fixed on the inside of the arc card. The function of the pole is realized. The problem that the pole is easy to slip and fall without a fixed pole is solved when the pole is steep or inclined.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lamp is set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pole, in which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 detects the pole according to the light sensor. After the exterior ambient light value is too dark, the LED lamp is controlled to turn on the illumination to realize the illumination function of weak light environ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dim light at night which is not easy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
本技术涉及装卸车
,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
技术介绍
电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在进行施工安装时,一些短小的电线杆往往使用装卸车进行搬运运输,使用时顶端固定座不利于固定电线杆,导致在一些陡峭底面电线杆移动时易抖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装卸车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陡峭或者斜度大时没有固定电线杆易滑落掉落,并且夜间光线暗不便于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陡峭或者斜度大时没有固定电线杆易滑落掉落,并且夜间光线暗不便于进行搬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包括车体、支撑柱、架体、轴承座、转轴、轮毂、轮胎、蓄电池、控制按钮、固定卡座和智能照明灯,所述车体顶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面中部与架体进行焊接,所述架体底端内侧与轴承座进行插接,所述轴承座内侧与转轴进行插接,所述转轴左右两侧与轮毂进行插接,所述轮毂外侧与轮胎进行插接,所述架体中部内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柱顶端面上下两侧设置有固定卡座,所述支撑柱正端面内侧设置有智能照明灯,所述支撑柱右端面右上侧与控制按钮进行插接,所述固定卡座由下圆弧卡片、上圆弧卡片、螺栓、第二转轴、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卡轴、第二卡轴和卡块组成,所述下圆弧卡片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转轴螺纹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底部通过第二转轴与上圆弧卡片转动连接,所述上圆弧卡片顶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下圆弧卡片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通孔与第一卡轴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内侧与第二卡轴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卡轴外侧与卡块转动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底端面与支撑柱进行焊接,所述智能照明灯由灯罩、散热座、基板、led灯、光线传感器、a/d转换器和单片机组成,所述灯罩后端面与散热座进行插接,所述散热座前端内侧与基板螺栓连接,所述基板正端面与led灯进行焊接,所述基板正端面顶部与光线传感器进行焊接,所述基板后端面与a/d转换器进行焊接,所述基板后端面与单片机进行焊接,所述散热座外侧与支撑柱前端内侧进行插接,所述单片机与led灯、控制按钮和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单片机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轴外侧设置有三个卡块,并且卡块底部勾面内侧形状为半圆状。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座外侧设置有两个以上内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车体长度为180mm,宽度为60mm。进一步的,所述下圆弧卡片和上圆弧卡片内侧表面均胶接有橡胶防滑套。进一步的,所述轮胎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为51单片机。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器型号为ADS1115。进一步的,所述光线传感器型号为H5B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便捷式电线杆装卸,通过设置固定卡座在支撑柱顶端面上下两侧,其中电线杆放入下圆弧卡片表面,再将上圆弧卡片翻转扣于电线杆外侧表面,将卡块扣于第二卡轴外侧使电线杆固定在圆弧卡片内侧,实现了固定杆电线杆的功能,解决了陡峭或者斜度大时没有固定电线杆易滑落掉落的问题,通过设置智能照明灯在支撑柱前端,其中单片机根据光线传感器检测外侧环境光线值过暗后,控制led灯亮起照明,实现光线环境弱提供照明功能,解决了夜间光线暗不便于进行搬运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卡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照明灯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框图;图中:车体-1、支撑柱-2、架体-3、轴承座-4、转轴-41、轮毂-5、轮胎-6、蓄电池-7、控制按钮-10、固定卡座-8、智能照明灯-9、下圆弧卡片-80、上圆弧卡片-81、螺栓-82、第二转轴-83、固定块-84、第二固定块-841、第一卡轴-85、第二卡轴-86、卡块-87、灯罩-91、散热座-92、基板-93、led灯-94、光线传感器-95、a/d转换器-96、单片机-9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包括车体1、支撑柱2、架体3、轴承座4、转轴41、轮毂5、轮胎6、蓄电池7、控制按钮10、固定卡座8和智能照明灯9,车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底端面中部与架体3进行焊接,架体3底端内侧与轴承座4进行插接,轴承座4内侧与转轴41进行插接,转轴41左右两侧与轮毂5进行插接,轮毂5外侧与轮胎6进行插接,架体3中部内侧安装有蓄电池7,支撑柱2顶端面上下两侧设置有固定卡座8,支撑柱2正端面内侧设置有智能照明灯9,支撑柱2右端面右上侧与控制按钮10进行插接,固定卡座8由下圆弧卡片80、上圆弧卡片81、螺栓82、第二转轴83、固定块84、第二固定块841、第一卡轴85、第二卡轴86和卡块87组成,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螺栓82与第二转轴83螺纹连接,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第二转轴83与上圆弧卡片81转动连接,上圆弧卡片81顶端设置有固定块84,下圆弧卡片80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41,固定块84内部通孔与第一卡轴85进行插接,第二固定块841内侧与第二卡轴86进行插接,第二卡轴86外侧与卡块87转动连接,下圆弧卡片80底端面与支撑柱2进行焊接,智能照明灯9由灯罩91、散热座92、基板93、led灯94、光线传感器95、a/d转换器96和单片机97组成,灯罩91后端面与散热座92进行插接,散热座92前端内侧与基板93螺栓连接,基板93正端面与led灯94进行焊接,基板93正端面顶部与光线传感器95进行焊接,基板93后端面与a/d转换器96进行焊接,基板93后端面与单片机97进行焊接,散热座92外侧与支撑柱2前端内侧进行插接,单片机97与led灯94、控制按钮10和光线传感器95电连接,光线传感器95通过a/d转换器96与单片机97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卡轴86外侧设置有三个卡块87,并且卡块87底部勾面内侧形状为半圆状,利于将卡块87扣于第二卡轴86外侧。其中,所述散热座92外侧设置有两个以上内凹槽,利于led灯94内部散热。其中,所述车体1长度为180mm,宽度为60mm,利于加工生产并且大小适中。其中,所述下圆弧卡片80和上圆弧卡片81内侧表面均胶接有橡胶防滑套,防止卡片80内表面过于光滑导致电线杆滑落。其中,所述轮胎6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其中,所述单片机97为51单片机,利于控制各电路并且通用性高。其中,所述a/d转换器96型号为ADS1115,利于将模拟信号转为电信号并且体积小。其中,所述光线传感器95型号为H5B5,利于探测环境光线值并且成本低。本专利所述的:单片机97为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rom技术的发展,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光线传感器95型号为H5B5,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包括车体(1)、支撑柱(2)、架体(3)、轴承座(4)、转轴(41)、轮毂(5)、轮胎(6)、蓄电池(7)和控制按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卡座(8)和智能照明灯(9),所述车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底端面中部与架体(3)进行焊接,所述架体(3)底端内侧与轴承座(4)进行插接,所述轴承座(4)内侧与转轴(41)进行插接,所述转轴(41)左右两侧与轮毂(5)进行插接,所述轮毂(5)外侧与轮胎(6)进行插接,所述架体(3)中部内侧安装有蓄电池(7),所述支撑柱(2)顶端面上下两侧设置有固定卡座(8),所述支撑柱(2)正端面内侧设置有智能照明灯(9),所述支撑柱(2)右端面右上侧与控制按钮(10)进行插接,所述固定卡座(8)由下圆弧卡片(80)、上圆弧卡片(81)、螺栓(82)、第二转轴(83)、固定块(84)、第二固定块(841)、第一卡轴(85)、第二卡轴(86)和卡块(87)组成,所述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螺栓(82)与第二转轴(83)螺纹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第二转轴(83)与上圆弧卡片(81)转动连接,所述上圆弧卡片(81)顶端设置有固定块(84),所述下圆弧卡片(80)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41),所述固定块(84)内部通孔与第一卡轴(85)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41)内侧与第二卡轴(86)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卡轴(86)外侧与卡块(87)转动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80)底端面与支撑柱(2)进行焊接,所述智能照明灯(9)由灯罩(91)、散热座(92)、基板(93)、led灯(94)、光线传感器(95)、a/d转换器(96)和单片机(97)组成,所述灯罩(91)后端面与散热座(92)进行插接,所述散热座(92)前端内侧与基板(93)螺栓连接,所述基板(93)正端面与led灯(94)进行焊接,所述基板(93)正端面顶部与光线传感器(95)进行焊接,所述基板(93)后端面与a/d转换器(96)进行焊接,所述基板(93)后端面与单片机(97)进行焊接,所述散热座(92)外侧与支撑柱(2)前端内侧进行插接,所述单片机(97)与led灯(94)、控制按钮(10)和光线传感器(95)电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95)通过a/d转换器(96)与单片机(97)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电线杆装卸车,包括车体(1)、支撑柱(2)、架体(3)、轴承座(4)、转轴(41)、轮毂(5)、轮胎(6)、蓄电池(7)和控制按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卡座(8)和智能照明灯(9),所述车体(1)顶端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底端面中部与架体(3)进行焊接,所述架体(3)底端内侧与轴承座(4)进行插接,所述轴承座(4)内侧与转轴(41)进行插接,所述转轴(41)左右两侧与轮毂(5)进行插接,所述轮毂(5)外侧与轮胎(6)进行插接,所述架体(3)中部内侧安装有蓄电池(7),所述支撑柱(2)顶端面上下两侧设置有固定卡座(8),所述支撑柱(2)正端面内侧设置有智能照明灯(9),所述支撑柱(2)右端面右上侧与控制按钮(10)进行插接,所述固定卡座(8)由下圆弧卡片(80)、上圆弧卡片(81)、螺栓(82)、第二转轴(83)、固定块(84)、第二固定块(841)、第一卡轴(85)、第二卡轴(86)和卡块(87)组成,所述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螺栓(82)与第二转轴(83)螺纹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80)底部通过第二转轴(83)与上圆弧卡片(81)转动连接,所述上圆弧卡片(81)顶端设置有固定块(84),所述下圆弧卡片(80)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41),所述固定块(84)内部通孔与第一卡轴(85)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41)内侧与第二卡轴(86)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卡轴(86)外侧与卡块(87)转动连接,所述下圆弧卡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佳成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