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鲁燕专利>正文

一种软体增压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890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增压舱,包括主舱体,主舱门,控制系统,气源,所述主舱门设在主舱体上,控制系统与主舱体连接,气源为主舱体充气,所述主舱体为软体材质,所述主舱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状,主舱门设在主舱体的竖直面上,相邻舱面之间由辅助舱体连接,所述主舱体还设有加固条,加固条与主舱体材质相同,加固条与主舱体的竖直截面四周紧密贴合固定,主舱体的两端设有可伸缩并可拆卸的支撑杆。有益效果:重量轻,体积可压缩收纳,内部实用面积大,使用方便,携带方便。

A Software Supercharging Cham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ft supercharged cabin, which includes main cabin, main cabin door, control system and air source. The main cabin door is located on the main cabin body, the control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abin body, the air source is inflated for the main cabin body, the main cabin body is made of soft material, the main cabin body is rectangular or square, the main cabin door is located on the vertical surface of the main cabin body, and the adjacent cabin surface is made of auxiliary cabin body. Connecting, the main cabin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strip, which has the same material as the main cabin body. The reinforcing strip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main cabin body are closely adhered and fix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cabin body are provided with retractable and removable support rods. Beneficial effects: light weight, compressible volume, large internal practical area, easy to use, easy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体增压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压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增压舱。
技术介绍
现有的舱体大体分为钢体和软体两种材质,在医用上,最为常见的多为钢体结构硬舱,有方舱和圆舱之分,大致的原理是舱内通过面罩吸高压纯氧来达到治疗目的,尤其是方舱因其内部实用面积大,在其效率上优势明显。但钢体材质的舱体在野外使用,比如高原环境,或军事用途时,在搬运上劣势尤其明显,体积固定不可压缩收纳,重量大,耗时耗力。虽现有技术中已有少数的软体舱,但这些软体舱受内部压力的限制,仅有圆柱形或椭圆形舱体,使用时需要在内部加铺平板设备,外部加支撑固定架方能使用,且在形状的限制下内部实用面积难以拓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体增压舱,首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舱体结构拓展了内部的实用面积。其次,辅助舱体与主舱体的设计、两者特殊的连接方式以及辅助舱体在主舱体顶角处的设计可使舱体边角受力相对均匀,舱体的稳定性增加。再者,通过在主舱体上环形的加固条进一步增加了舱体的稳定性,最后通过支撑杆和支撑条的设计,保证了软体舱的撑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软体增压舱,包括主舱体,主舱门,控制系统,气源,所述主舱门设在主舱体上,控制系统与主舱体连接,气源为主舱体充气,所述主舱体为软体材质,所述主舱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状,主舱门设在主舱体的竖直面上,相邻舱面之间由辅助舱体连接,所述主舱体还设有加固条,加固条与主舱体材质相同,加固条与主舱体的竖直截面四周紧密贴合固定,主舱体的两端设有可伸缩并可拆卸的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主舱门与主舱体舱面的材料相同,在主舱门上设有两条拉链,两条拉链相对的重叠设置,在两条拉链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密封整个拉链。进一步的,所述舱面与辅助舱体的接头处采用内折相扣叠加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舱面与辅助舱体的接头处叠加宽度不少于5厘米。进一步的,所述主舱体上端的四个顶角和其中三个边角处的辅助舱体为一体剪裁,无拼接;所述主舱体下端的四个顶角和其中三个边角处的辅助舱体为一体剪裁,无拼接。进一步的,所述舱面高度与辅助舱体的宽度比例不低于6: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有多根,四根为一组,每组分别设在主舱体竖直截面的四个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软体增压舱的舱底内部设有垫子,垫子的面积与舱底面积相匹配。进一步的,当所述软体增压舱为多人舱时,可在主舱门任一侧增设过渡舱。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舱的开闭可与主舱门的拉链开闭方式相同。有益效果: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舱体结构拓展了内部的实用面积;2.辅助舱体与主舱体的设计、两者特殊的连接方式以及辅助舱体在主舱体的设计可使舱体边角受力相对均匀,舱体的稳定性增加;3.通过在主舱体上环形的加固条进一步增加了舱体的稳定性,4.通过支撑杆和支撑条的设计,保证了软体舱在未充气前的撑开,当使用状态中,因为支撑条的作用,使得辅助舱体呈现类似圆角的状态,更好的从力学角度解决内部受压问题;5.软体材质,质量轻方便携带和收纳;6.双层拉链夹硅胶密封层的设计实现舱内外双向开门;7.过渡舱的设计为大容量的多人舱提供一种缓冲舱,方便进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软体增压舱的舱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软体增压舱的舱面与辅助舱体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多人软体增压舱的舱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辅助舱体在主舱体顶角处的形状示意图。其中,1.主舱体,2.主舱门,3.辅助舱体,4.支撑条,5.拉链,6.过渡舱,7.舱面,8.电源通道,9.自动泄压阀,10.观察窗,11.安全减压阀,12.进气阀,13.手动减压阀,14.加固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软体增压舱,包括主舱体1,主舱门2,控制系统,气源,所述主舱门2设在主舱体1上,主舱门2有两个,在主舱体1的两端相对设置,控制系统与主舱体1连接,气源为主舱体1充气,所述主舱体1为软体材质,所述主舱体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状,主舱门2设在主舱体1的竖直面上,主舱门2有两个,可相对的设置,相邻舱面7之间由辅助舱体3连接,所述主舱体1还设有加固条14,加固条14与主舱体1材质相同,加固条14与主舱体1的竖直截面四周紧密贴合固定,加固条14优选设在主舱体1外,也可在主舱体1内增设,主舱体1的两端设有可伸缩并可拆卸的支撑杆。支撑杆可设在主舱体1内,也可设在主舱体1外,支撑杆两端为圆盘式结构,边缘为圆弧形的光滑面,大小与主舱体1两端的预留件相匹配。软体增压舱用完之后,可排空,整体折叠收纳。当需要使用时,铺开,装上支撑杆,撑开主舱体1加压成型后,拆掉支撑杆即可。所述气源为空气,通过压缩空气机与进气阀12连通,进气阀12设在主舱体1顶面上。在主舱体1上设有氧气入口通道,并且预留吸氧管路,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氧气。主舱体1顶面上还设有安全减压阀11,主舱体1的两个竖直侧面上设有观察窗10,在观察窗1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电源通道8和自动泄压阀9,在舱门上设有手动减压阀13。舱内还可设置温度、湿度、压力检测器等,以上设备以及舱外的各自动阀门,均可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加固条14的根数可根据具体的主舱体长度来选择,本实施例中加固条14预设有两根,加固条14的宽度不小于10厘米。在主舱门2的竖直方向也设有辅助加固条,所述辅助加固条的两端超过主舱门2两端的辅助舱体3。舱内安全保障:空气压缩机设定压缩空气压强上限,超过上限会自动停机;自动泄压阀9始终保持开启状态,以保持舱内空气新鲜与压强平衡,假如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阀12进入舱内气体量大的情况下,也会自动加大排气量,以保证舱内压强平衡;安全减压阀11当舱内压强超过预先设置的安全范围时,会自动开启排气;手动减压阀13,当出现紧急状态则可通过手动减压阀13排气,从而通过拉开舱门的内部拉链5,解封硅胶密封条,开启主舱门2。所述主舱门2与主舱体1的舱面7材料相同,在主舱门2上设有两条拉链5,两条拉链5相对的重叠设置,在两条拉链5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密封整个拉链5。所述支撑条4有多根,四根为一组,每组分别设在主舱体1竖直截面的四个侧面上。支撑条4优选有一定硬度的弹性体材质,方便收纳,最佳形状为圆柱体。所述主舱体1根据具体容纳人数的多少可以适当改变主舱体1的长度,当然主舱体1加长,也可相应增加支撑条4的组数。主舱体1加压成型后,支撑条4可以在主舱体1受压时,对舱面7起到一定的定型作用,促进辅助舱体3在主舱体1的顶角处形成圆角,在主舱体1的侧边上形成有一定圆弧度的圆边;辅助主舱体1撑开成型的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舱面7与辅助舱体3的接头处采用内折相扣叠加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采用胶粘和线连相结合的方式,更稳固。所述舱面7与辅助舱体3的接头处叠加宽度不少于5厘米。所述主舱体1上端的四个顶角和其中三个边角处的辅助舱体3为一体剪裁,无拼接;所述主舱体1下端的四个顶角和其中三个边角处的辅助舱体3为一体剪裁,无拼接,(如图4所示)。辅助舱体3的形状展开为一条水平边,在水平边的竖直方向上连接有四条侧边,水平边在主舱体1的顶端舱面或底部舱面的四周,围合后首尾采用内折相扣叠加的方式固定连接,上、下辅助舱体3的侧边分别在相对位置上两两相接,构成主舱体1的四条竖直边,保证了主舱体1八个顶角以及侧边的良好受压。具体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体增压舱,包括主舱体,主舱门,控制系统,气源,所述主舱门设在主舱体上,控制系统与主舱体连接,气源为主舱体充气,所述主舱体为软体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状,主舱门设在主舱体的竖直面上,相邻舱面之间由辅助舱体连接,所述主舱体还设有加固条,加固条与主舱体材质相同,加固条与主舱体的竖直截面四周紧密贴合固定,主舱体的两端设有可伸缩并可拆卸的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增压舱,包括主舱体,主舱门,控制系统,气源,所述主舱门设在主舱体上,控制系统与主舱体连接,气源为主舱体充气,所述主舱体为软体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状,主舱门设在主舱体的竖直面上,相邻舱面之间由辅助舱体连接,所述主舱体还设有加固条,加固条与主舱体材质相同,加固条与主舱体的竖直截面四周紧密贴合固定,主舱体的两端设有可伸缩并可拆卸的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增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门与主舱体舱面的材料相同,在主舱门上设有两条拉链,两条拉链相对的重叠设置,在两条拉链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密封整个拉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增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面与辅助舱体的接头处采用内折相扣叠加的方式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体增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面与辅助舱体的接头处叠加宽度不少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鲁燕
申请(专利权)人:纪鲁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