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伟专利>正文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85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所述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微创筋膜缝合器器体和缝合针,所述器体下部设置有活动翼板,活动翼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和垫台,所述器体中部外侧套装有定位器,所述的缝合针的针头可脱;采用这种结构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定位器可以将整个器体更好的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方便操作,固定块和垫台底部硅胶膜上的硬质挡片保证了术中缝合针不会穿出伤及体内血管和内脏器官,同时固定块的存在避免了缝合针抽出时缝合线被一起抽出,而空腔和硅胶膜构成的空间则可以将可脱针头包裹起来,整个装置使用起来更加安全,适用于微创腔镜手术中组织拉近和切口经皮闭合。

A Minimally Invasive Fascial Sutur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inimally invasive fascial sutur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inimally invasive fascial suture device body and a suture needle. The lower part of the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wing plate, and the movable w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block and a cushion platform. The middle and outer sides of the device body are equipped with a locator, and the needle of the suture needle can be detache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fascial suture device with this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a locator. In order to fix the whole body better on the patient's body for easy operation, the rigid block on the fixing block and the bottom of the cushion ensures that the suture needle will not penetrate the blood vessels and internal organs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fixing block prevents suture from being pulled out together when the suture needle is drawn out, while the space composed of the cavity and the silicone film can wrap the detachable needle up. The device is safer to use and is suitable for tissue closure and incision percutaneous closure in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今临床外科腔镜手术中,如未将腹膜和筋膜层缝合,容易形成腹腔内网膜或肠管疝气或局部粘连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可能,往往引起穿刺孔出血、穿刺孔疝等问题,出现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针对这一问题,专利技术人在2016年提交了在先申请,申请号201620970368.5,名称为一种线结推送器的技术(同时申请了专利技术专利)专利申请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在现有的缝合过程中,缝合针将缝合线插入腹腔后,如患者腹腔壁紧涩度高于缝合器活动翼板内硅胶薄片的夹持力,缝合线容易在退取缝合针时随之退出,这样就无法完成后续的缝合,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同时由于患者胖瘦不同,患者腹腔壁厚度不同,要实现效果最佳的皮下缝合,缝合器的插入深度有一个安全合适的范围,并且需要在操作时将缝合器进行适当的固定,不然手术过程中缝合器易上下移动,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因此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专利技术人又需要解决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所述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微创筋膜缝合器器体和缝合针,所述器体下部设置有活动翼板,活动翼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和垫台,所述器体中部外侧套装有定位器,所述的缝合针的针头可脱;采用这种结构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定位器可以将整个器体更好的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方便操作,固定块和垫台底部硅胶膜上的硬质挡片保证了术中缝合针不会穿出伤及体内血管和内脏器官,同时固定块的存在避免了缝合针抽出时缝合线被一起抽出,而空腔和硅胶膜构成的空间则可以将可脱针头包裹起来,整个装置使用起来更加安全,适用于微创腔镜手术中组织拉近和切口经皮闭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器体结构与在先申请申请号201620970368.5,名称为一种线结推送器的技术的基本结构类似,因此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对其内部具体结构做过多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方便对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点均位于器体下方的活动翼板以及套装在器体中部外侧的定位器和可脱针头的缝合针上,因此专利技术人着重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微创筋膜缝合器器体和缝合针,所述器体下部设置有活动翼板,活动翼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和垫台,所述器体中部外侧套装有定位器,所述的缝合针的针头可脱;其中所述的活动翼板前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挡线块,所述固定块下方连接有垫台,所述垫台内部有空腔,底部设置有硅胶膜,硅胶膜上设置有硬质挡片;所述的挡线块采用硅胶材质制备而成;所述的硬质挡片可以选用硬塑料或硬质硅胶,以缝合针不能穿透为准;所述的缝合针由针柄和针头组成,所述的针柄包括前针柄和后针柄,前针柄前端连接有外针套,后针柄中心连接有针杆,所述针杆可插入外针套中,且前针柄后端和后针柄前端设置有彼此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针杆前端连接有卡环,所述针头上设置有与该卡环配合的通孔,通过该通孔针头与针杆固定连接;针头的外径与外针套的外径相同;所述定位器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其中外套管包括外管体和对称设置在外管体两侧的指握板,外管体侧面设置有开口,外管体下部连接有过渡套管,过渡套管外壁为弧形,且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内套管包括内管体和安装在内管体内的弧形卡条,所述的内管体内壁上方对称设置有凸块,内管体一侧管壁上设置有窗口,该窗口与外管体上的开口位置对应,窗口对侧的管壁内侧上设置有安装槽,窗口一侧的内管体外侧设置有卡腿;所述的弧形卡条一端为安装块,卡条另外一端外侧连接有卡腿;所述卡条的宽度小于上述窗口的高度,且卡条上的卡腿穿过上述窗口,位于内管体的外侧;弧形卡条通过安装块卡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内管体管壁内侧和弧形卡条上对称设置有凸起,该凸起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备而成;内管体外侧和卡条上的卡腿上均设置有通孔,通过该通孔轴连接有按压开关,按压开关转轴下方设置有宽度逐渐变大的卡台,且卡台后方的宽度恒定;内管体顶部外侧与外管体顶部内侧固定连接,使两者成为一体,具体可采用焊接的方式或者粘结的方式实现;且两个卡腿以及按压开关均位于外管体侧面的开口处。所述器体外壁上设置有与器体内缝合针通道平行的滑槽,且该滑槽的大小与内套体内壁上的凸块配合,安装时该凸块位于滑槽内,通过这种结构,将整个定位器套装在器体的外侧过渡段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在器体中部外侧加装了定位器,且为了适配定位器,在器体外侧还设置了与缝合针通道平行的滑槽,这样,利用内套体内壁上的凸块与上述滑槽配合,可以实现整个定位器垂直方向的移动,且由于滑槽是与缝合针通道平行的,因此在其垂直移动过程中不会对缝合线通道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由于外管体下部连接有过渡套管,过渡套管外壁为弧形,且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这样当整个定位器放到到微创开口位置时,可以调节定位器的垂直高度使过渡套管嵌入患者体内,且由于其弧形外壁和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可以更好的与患者的微创开口适配,起到初步固定整个微创筋膜缝合器的目的,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确保在医生用缝合针穿刺时整个微创筋膜缝合器不位移,专利技术人又专门设计了上述的内套管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在按压开关开启时,开关下方的卡台向前运动,逐渐嵌入到内管体外侧的卡腿和卡条外侧的卡腿之间,由于卡台前部的宽度逐渐变大,使得两个卡腿间的距离增大,由于内管体外侧的卡腿是固定的,因此卡条上的卡腿带动卡条向远离内管体外侧卡腿的方向运动,由于卡条的另外一端是固定在安装槽内的,此时整个卡条在卡腿的带动下,其水平方向的直径变小,从而实现卡条的收缩,又因为内管体管壁内侧和弧形卡条上对称设置有凸起,卡条收缩过程中,这些凸起就可以压紧器体外壁,从而实现器体的固定,由于卡台后方的宽度恒定,当按压开关完全闭合时卡台宽度恒定的部分位于卡腿之间,两侧卡腿将其加持起来,这样就可以保持在微创筋膜缝合器使用过程中整个定位器对器体的固定,确保缝合针穿刺的准确性;当上述手术过程完成后,打开按压开关,卡条在其弹性作用下回位,解除对器体的固定,同时稍微旋转定位器使其上升,即可将整个定位器从患者微创开口移出,进而将整个微创筋膜缝合器从微创开口拔出,将缝合线随之带出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上述过程中缝合线的穿刺过程与在先申请申请号201620970368.5,名称为一种线结推送器的技术记载的过程相同,专利技术人不再赘述;与在先申请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缝合针采用了可脱针头的设计,如上所述,缝合针由针柄和针头组成,所述的针柄包括前针柄和后针柄,前针柄前端连接有外针套,后针柄中心连接有针杆,所述针杆可插入外针套中,且前针柄后端和后针柄前端设置有彼此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针杆前端连接有卡环,所述针头上设置有与该卡环配合的通孔,通过该通孔针头与针杆固定连接;针头的外径与外针套的外径相同;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外针套采用非磁性材料制备,将针头和针杆采用磁力材料制备,这样可以利用针头和针杆的磁力作用将两者吸附在一起,也方便退针时三者的分离;这样,使用时首先将针杆插入到外针套中,并将前后针柄通过插接结构对接,外针套的长度与小于针杆位于后针柄外侧的长度,这样,针柄的前端可以穿出外针套,由于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微创筋膜缝合器器体(1)和缝合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下部通过过渡段(2)连接有活动翼板(7),活动翼板(7)上设置有固定块(7‑4)和垫台(7‑6),所述器体(1)中部外侧套装有定位器(4),所述的缝合针(3)的针头可脱;其中所述的活动翼板(7)前端设置有固定块(7‑4),所述固定块(7‑4)内设置有挡线块(7‑3),所述固定块(7‑4)下方连接有垫台(7‑6),所述垫台(7‑6)内部有空腔,底部设置有硅胶膜(7‑9),硅胶膜(7‑9)上设置有硬质挡片(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微创筋膜缝合器器体(1)和缝合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下部通过过渡段(2)连接有活动翼板(7),活动翼板(7)上设置有固定块(7-4)和垫台(7-6),所述器体(1)中部外侧套装有定位器(4),所述的缝合针(3)的针头可脱;其中所述的活动翼板(7)前端设置有固定块(7-4),所述固定块(7-4)内设置有挡线块(7-3),所述固定块(7-4)下方连接有垫台(7-6),所述垫台(7-6)内部有空腔,底部设置有硅胶膜(7-9),硅胶膜(7-9)上设置有硬质挡片(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针(3)由针柄和针头(3-4)组成,所述的针柄包括前针柄(3-2)和后针柄(3-1),前针柄(3-2)前端连接有外针套(3-3),后针柄(3-1)中心连接有针杆(3-5),所述针杆(3-5)可插入外针套(3-3)中,且前针柄(3-2)后端和后针柄(3-1)前端设置有彼此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针杆(3-5)前端连接有卡环(3-6),所述针头(3-4)上设置有与该卡环(3-6)配合的通孔,通过该通孔针头(3-4)与针杆(3-5)固定连接;针头(3-4)的外径与外针套(3-3)的外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4)由外套管(5)和内套管(6)组成,其中外套管(5)包括外管体(5-1)和对称设置在外管体两侧的指握板(5-2),外管体(5-1)侧面设置有开口,外管体(5-1)下部连接有过渡套管(5-3),过渡套管外壁为弧形,且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内套管(6)包括内管体(10)和安装在内管体(10)内的弧形卡条(8),所述的内管体(10)内壁上方对称设置有凸块(10-1),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三元戴勇翟永华吴波丁伟张相满张光永王延磊刘少壮杨陈王作胜盖玉娟李雪梅孙龙万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丁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