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桂桂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25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端左侧安装有挂钩,所述框体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与框体相连,所述框体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安装有套筒。该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通过套筒和第一压缩弹簧的配合,通过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的配合,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缝合线的接头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杆和顶板的配合,通过卡齿和齿轮的配合,转动齿轮,齿轮通过卡齿带动顶板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套筒向上运动,使用镊子将接头从套筒中拉出进行打结,使用方便,实用性能强。

A medical laparoscopic intracavity suture knot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laparoscopic intracavity suture knott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the top left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 top right side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mpression spring, the second compres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second compression spr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body.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e medical laparoscopic intracavity suture knotter fixes the joint of suture threa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leeve and first compression spring,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irst rubber block and the second rubber block,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liding groove and slider,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connecting rod and roof plat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clamping teeth and gears, rotates gears, and the gear drives the roof to move upward through clamping teeth, thus driving the roof to move upward. The sleeve moves upward and the joint is pulled out from the sleeve by tweezers for knotting.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has strong practical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缝合打结器
,具体为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
技术介绍
在人体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缝合中需要将缝合线打结,目前临床上的缝合方法是借助持针器的钳头夹住缝合针进行缝合,打结时再借助于持针器、持物钳等多种手术器械相互配合,先打一个十字结,同法打一个活结收尾,例如申请号为201220002094.2的专利,包括手柄、支承块和钳杆,该专利虽然能够进行收尾,但是接头处固定效果不好,操作复杂,实用性能差,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顶端左侧安装有挂钩,所述框体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与框体相连,所述框体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块,所述套筒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一橡胶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卡接,所述滑槽与套筒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右侧安装有卡齿,所述卡齿的右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卡齿啮合相连,所述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框体相连,所述框体的顶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通过底座与框体相连。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底端右侧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内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右侧设有开口,所述滚轮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杆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设有螺钉。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凸块。优选的,所述螺钉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挡块。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内壁安装有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通过挂钩和框体的配合,在两个挂钩之间缠绕使缝合的线成一个圈,通过套筒和第一压缩弹簧的配合,通过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的配合,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缝合线的接头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杆和顶板的配合,通过卡齿和齿轮的配合,转动齿轮,齿轮通过卡齿带动顶板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套筒向上运动,使用镊子将接头从套筒中拉出进行打结,通过底座和刀片的配合,对缝合线进行切断,使用方便,实用性能强,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杆、底板和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顶板、卡齿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支杆、第二转轴和滚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2、挂钩,3、连接杆,4、套筒,5、第一压缩弹簧,6、滑槽,7、滑块,8、第一橡胶块,9、第二橡胶块,10、第二压缩弹簧,11、顶板,12、卡齿,13、齿轮,14、第一转轴,15、底座,16、刀片,17、底板,18、支杆,19、第二转轴,20、滚轮,21、螺钉,22、开口,23、凸块,24、挡块,25、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包括框体1,框体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挂钩2,框体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10,第二压缩弹簧10的弹性性能为5N/CM到10N/CM之间,第二压缩弹簧10与框体1相连,框体1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0与连接杆3相连,连接杆3的底端安装有底板17,底板17的底端安装有套筒4,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的过程中,待缝合结束进行打结时,先将缝合线从框体1顶端的两个挂钩2上缠绕一圈,在缠绕的完成后缝合线的端头置于第一橡胶块8和第二橡胶块9之间,第一橡胶块8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5,第一压缩弹簧5的弹性性能为1N/CM到5N/CM之间,第一压缩弹簧5因自身的弹性系数发生弹性形变,推动第一橡胶块8向上运动,第一橡胶块8与第二橡胶块9紧密贴合将缝合线的接头夹紧,套筒4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块9,套筒4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5,第一压缩弹簧5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块8,第一橡胶块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块7,滑块7的外壁设有滑槽6,滑槽6与滑块7滑动卡接,滑槽6与套筒4相连,连接杆3的右侧安装有顶板11,顶板11的右侧安装有卡齿12,卡齿12的右侧设有齿轮13,齿轮13与卡齿12啮合相连,转动齿轮13,齿轮13以第一转轴14为圆心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齿轮13外壁与卡齿12啮合在一起,通过卡齿12带动顶板11向上运动,顶板11带动连接杆3向上运动,待套筒4运到框体1的内部时,使用镊子将缝合线的线头拉出,并将之前套在挂钩2上的缝合线取下,齿轮13通过第一转轴14与框体1相连,框体1的顶端安装有底座15,底座15的顶端安装有刀片16,第二压缩弹簧10因自身的弹性性能使连接杆3恢复成原始的状态,将缝合线的接头打成结,并将缝合线压向刀片16的顶端,刀片16将缝合线切断,刀片16通过底座15与框体1相连,框体1的底端右侧安装有支杆18,支杆18的内部设有滚轮20,滚轮20的右侧设有开口22,将缝合线的线头插入到开口22的内部,并转动滚轮20,缝合线缠绕在滚轮20的外壁上,对缝合线进行收纳,滚轮20通过第二转轴19与支杆18相连,第二转轴19的内部设有螺钉21,转动螺钉21,对第二转轴19进行固定,框体1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凸块23,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捏住凸块23,螺钉2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挡块24,方便转动螺钉21,开口22的内壁安装有垫片25,垫片25增加与开口22内壁之间脱落,防止缝合线头滑出。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的过程中,待缝合结束进行打结时,先将缝合线从框体1顶端的两个挂钩2上缠绕一圈,在缠绕的完成后缝合线的端头置于第一橡胶块8和第二橡胶块9之间,第一橡胶块8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5,第一压缩弹簧5因自身的弹性系数发生弹性形变,推动第一橡胶块8向上运动,第一橡胶块8与第二橡胶块9紧密贴合将缝合线的接头夹紧,转动齿轮13,齿轮13以第一转轴14为圆心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齿轮13外壁与卡齿12啮合在一起,通过卡齿12带动顶板11向上运动,顶板11带动连接杆3向上运动,待套筒4运到框体1的内部时,使用镊子将缝合线的线头拉出,并将之前套在挂钩2上的缝合线取下,第二压缩弹簧10因自身的弹性性能使连接杆3恢复成原始的状态,将缝合线的接头打成结,并将缝合线压向刀片16的顶端,刀片16将缝合线切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挂钩(2),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0)与框体(1)相连,所述框体(1)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0)与连接杆(3)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底端安装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底端安装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块(9),所述套筒(4)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5)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块(8),所述第一橡胶块(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外壁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与滑块(7)滑动卡接,所述滑槽(6)与套筒(4)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右侧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右侧安装有卡齿(12),所述卡齿(12)的右侧设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与卡齿(12)啮合相连,所述齿轮(13)通过第一转轴(14)与框体(1)相连,所述框体(1)的顶端安装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的顶端安装有刀片(16),所述刀片(16)通过底座(15)与框体(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挂钩(2),所述框体(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0)与框体(1)相连,所述框体(1)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0)与连接杆(3)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底端安装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底端安装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第二橡胶块(9),所述套筒(4)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5)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橡胶块(8),所述第一橡胶块(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外壁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与滑块(7)滑动卡接,所述滑槽(6)与套筒(4)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右侧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右侧安装有卡齿(12),所述卡齿(12)的右侧设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与卡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桂张争奇
申请(专利权)人:罗桂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