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638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属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选取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分别对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进行高低分频处理,保留基础低频静校正量,以保证地质构造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将分离出的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按照设定的权重进行加权重构,选取的权重使得同相轴最聚焦,得到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将保留的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和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进行拟合重构,并利用拟合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的优势,拟合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对叠加剖面形态没有改变,并提高了局部成像精度,消除了地质解释的多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属于地震勘探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是勘测石油、天然气资源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随着四川盆地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地震勘探不断向起伏较大的复杂山地发展。地表、地质条件双重复杂的特点,使得该区域检波点接收的地下反射时距曲线发生严重扭曲变形,近地表的非均质性造成地震资料的多解性,不能刻画地下真实构造形态。对于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来讲,静校正是其第一环节,是影响剖面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目前,地震资料的静校正技术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包括高程静校正、野外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及层析静校正。高程静校正只消除地形变化因素,忽视了低降速带的影响;野外模型静校正受小折射、微测井空间采样精度和密度的限制,不能准确反应复杂山地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的剧烈变化;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在符合其使用条件的山地数据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被广泛地采用,成为解决复杂近地表静校正问题的主流方法。受上述多因素影响,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单一的静校正方法,其残存的剩余静校正量造成叠加数据同向轴错位或抖动,造成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当剩余静校正量大于反射波的1/2周期时,剩余静校正方法也无法解决,影响后续地质研究工作。随着勘探能力、勘探技术不断发展,静校正技术也从单一技术应用向静校正高低频拟合重构应用发展。专利《地震数据的层析静校正融合方法及系统》公开了一种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及系统,对折射静校正及层析静校正进行有效融合,结合了初至波层析静校正方法和初至波层析静校正方法的优点,使得折射层稳定区域及低降速带剧烈变化的区域成像效果得到了改善。但该方法对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的低频静校正量进行了拟合重构,而低频分量影响剖面的构造面貌,对低频静校正量的修正会造成构造假象,同时,该方法在对高频静校正量融合时,未考虑折射静校正量的高频静校正量和层析静校正量的高频分量的权重问题,不能完全发挥优势的高频静校正量的作用。专利《基于变差函数拟合重构的高精度三维静校正》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差函数的三维静校正拟合重合方法,采用以层析静校正为基础静校正量,折射静校正或其他有部分成像优势的静校正为辅助静校正量进行先高低频静校正量分离、后融合的方法,该方法保留了基础静校正量的低频静校正量,保证了构造形态的可靠性,但该方法同样未考虑折射静校正量的高频静校正量和层析静校正量的高频分量的权重问题,有两点缺陷,一是在重构区域内不能够完全发挥辅助静校正量的高频静校正量的作用,叠加剖面的反射同向轴没有聚焦;二是容易在重构区域边界出现闭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以解决现有静校正方法没有考虑各高频静校正量的权重问题,导致得到的静校正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该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山地地震数据,对获取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至少两种静校正方式计算静校正量,并将得到静校正量分别应用到山地地震数据中,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加处理,得到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2)对得到的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逐次进行对比,选择能够使叠加剖面大于设定区域的同相轴、不抖动的静校正量作为基础静校正量,选择局部区域内具有同向叠加聚焦、同相轴光滑的静校正量作为辅助静校正量,并将该局部区域选为特定区域;3)确定所选特定区域内的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4)根据平滑半径对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分别进行高、低频静校正量的分离;5)将经步骤4)分离出的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按照设定的权重进行重构,得到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将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加上由基础静校正量分离出的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得到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平滑半径根据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排列长度确定,R=1/4*Q其中R为平滑半径,Q为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排列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得到的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为:STCH=STAH*MA+STBH*MB其中STCH为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STBH为辅助高频静校正量,STAH为基础高频静校正量,MA为基础高频静校正量的权重系数,MB为助高频静校正量的权重系数,MA+MB=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至少两种静校正方式包括高程静校正、野外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中的至少两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是以确定的平滑半径为基准,分别对特定区域内的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进行长波长和短波长的静校正量分离,以得到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是将所选择基础静校正量应用到所选特定区域内以得到特定区域内基础静校正量,将所选择辅助静校正量应用到所选特定区域内以得到特定区域内辅助静校正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选取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然后分别对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进行高低分频处理,保留基础低频静校正量,以保证地质构造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将分离出的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按照设定的权重进行重构,选取的权重使得同相轴最聚焦,得到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将保留的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和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进行拟合重构,并利用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本专利技术充分发挥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的优势,对于局部信噪比低的成像部分,采用加权重构后的静校正量,相对于基础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拟合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对叠加剖面形态没有改变,而且局部成像精度提高,消除了地质解释的多解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高程曲线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初始叠加剖面图;图4是高程静校正量叠加剖面图;图5是野外模型静校正量叠加剖面图;图6是折射静校正量叠加剖面图;图7是层系静校正量叠加剖面图;图8是拟合重构后的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针对山地地震数据采用不同静校正方法进行有效拟合重构,以充分发挥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的优势,对于局部信噪比低的成像部分,按照成像的质量,选取优势的辅助静校正量,并与分离出的基础静校正量的高频分量进行加权拟合重构,获得拟合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利用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对山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以四川盆地某一条二维测线地震数据为实例对本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1.获取山地地震数据,对获取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至少两种静校正方式计算静校正量,并将得到静校正量分别应用到山地地震数据中,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加处理,得到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四川盆地某二维测线的高程曲线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该二维曲线高程起伏较大,最大落差达467米,静校正问题严重,该二维测线的初始叠加剖面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层同相轴不连续、扭曲、抖动严重,剖面成像困难,地质构造现象无法辨识。针对上述二维测线地震数据,本专利技术分别采用高程静校正、野外模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四种方式计算不同的静校正量。①高程静校正方法,不考虑近地表的低降速带对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山地地震数据,对获取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至少两种静校正方式计算静校正量,并将得到静校正量分别应用到山地地震数据中,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加处理,得到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2)对得到的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逐次进行对比,选择能够使叠加剖面大于设定区域的同相轴、不抖动的静校正量作为基础静校正量,选择局部区域内具有同向叠加聚焦、同相轴光滑的静校正量作为辅助静校正量,并将该局部区域选为特定区域;3)确定所选特定区域内的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4)根据平滑半径对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分别进行高、低频静校正量的分离;5)将经步骤4)分离出的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按照设定的权重进行重构,得到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将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加上由基础静校正量分离出的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得到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山地地震数据,对获取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至少两种静校正方式计算静校正量,并将得到静校正量分别应用到山地地震数据中,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加处理,得到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2)对得到的不同静校正量的叠加剖面逐次进行对比,选择能够使叠加剖面大于设定区域的同相轴、不抖动的静校正量作为基础静校正量,选择局部区域内具有同向叠加聚焦、同相轴光滑的静校正量作为辅助静校正量,并将该局部区域选为特定区域;3)确定所选特定区域内的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4)根据平滑半径对基础静校正量和辅助静校正量分别进行高、低频静校正量的分离;5)将经步骤4)分离出的基础高频静校正量和辅助高频静校正量按照设定的权重进行重构,得到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将重构后的高频静校正量加上由基础静校正量分离出的基础低频静校正量得到重构后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对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平滑半径根据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排列长度确定,R=1/4*Q其中R为平滑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王献勇孟凡冰马建波王东奎李源龙侯东濮唐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