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6377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监测区域范围内合理布设检测节点;(2)若检测节点检测到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干扰信号,则判定存在干扰;(3)中心节点接收并处理各个检测节点发送过来的监测数据,并解析出检测节点的位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及环境类型信息,然后结合电波传播模型进行GNSS干扰源定位;(4)中心节点进行干扰源定位后,以距离干扰源最近的检测节点为基准,利用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辐射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采用了可适用于各种环境的电波传播模型计算信号传播路径损耗,提高了干扰源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干扰研究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GNSS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卫星导航已经融入到包括交通、测绘、通信、雷达、航空、科研等各个应用领域。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为无数的陆海空天用户提供实时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但由于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有意或无意的干扰越来越多,而且卫星信号自身存在脆弱性,这导致了卫星导航信号容易受到干扰。GNSS信号一旦受到干扰,不但会影响普通用户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对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需要快速对GNSS干扰源进行检测定位。目前常用的GNSS干扰源检测定位方法主要是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信号到达频率差(FDOA)和信号到达角(AOA)。上述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基于TDOA的干扰源定位方法定位精度较高,但不足之处是多个监测节点需要实现严格的时间同步,且无法对单频干扰或者窄带干扰进行检测定位,系统设备相对复杂、成本较高;FDOA定位精度较差,且无法对相对静止的干扰源进行定位,通常无法单独使用;AOA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测向定位方法,又可分为比幅法和比相法,前者较为简单但存在定位精度较差、易受噪声影响等缺点,后者通常采用相关干涉原理进行测向,但存在设备复杂、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精度较高、成本较低、容易实现、不需要高精度时间同步的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监测区域范围内合理布设检测节点,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以及监测能力需求可知,节点之间的间隔为1-3km,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适当缩短节点之间的距离,在简单环境下适当增加节点之间的距离;(2)若检测节点检测到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干扰信号,则判定存在干扰,然后该检测节点将带有时间标的干扰信号功率、节点位置和环境类型信息发送至中心节点,干扰信号阈值的大小与监测带宽和周边的环境噪声有关;(3)中心节点接收并处理各个检测节点发送过来的监测数据,并解析出检测节点的位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及环境类型信息,然后结合电波传播模型进行GNSS干扰源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粗略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干扰源精确定位;(4)中心节点进行干扰源定位后,以距离干扰源最近的检测节点为基准,利用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辐射功率。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复杂地形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众多的市区。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简单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乡村开阔地带。进一步的,步骤(2)中,2MHz带宽内的白噪声功率约为—110dBm。进一步的,步骤(3)中,中心节点可与任一检测节点共址。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31)根据GNSS信号频段和传播距离等因素,采用COST231-WI模型(是“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的简写,中文含义是:科学与技术研究协会231工作委员会,Walfish和Ikegami是两个人名,通常不写中文含义,行业内都熟悉这两个名字)计算信号传播路径损耗,COST231-WI模型分视距传播LOS和非视距传播NLOS两种情况,对于视距传播环境,其路径损耗为:LLOS=42.64+20lgf+26lgd(1)式中,f的单位为MHz,d的单位为km;(32)如图2所示,非视距环境的参数包括:干扰源发射天线高出地面的高度hb,单位为m;干扰检测节点天线高度hm,单位为m;建筑物屋顶高度hB,单位为m;发射天线高出建筑物屋顶的高度Δhb=hb-hB,单位为m;接收天线低于建筑物屋顶的高度Δhm=hB-hm,单位为m;建筑物间隔b,单位为m,默认值为20~50m;街道宽度w,单位为m,默认值为b/2;街区轴线和发射机天线与接收机天线连线的夹角Φ,默认值为90°;当不知道建筑物的准确高度时,可以用式(2)进行估计hB=3×nf+hr(2)式中,nf为楼层数量,hr为房顶高度,在非视距传播的情况下:式(3)中,Lfs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Lfs=32.44+20lgf+20lgr(4)式(4)中,f单位为MHz,r单位为km;式(3)中,Lrts为从屋顶到街面的衍射和散射损耗;Lmsd为多遮蔽物衍射损耗;Lrts=-16.9-10lgw+10lgf+20lgΔhm+Lori(5)式(5)中,f单位为MHz,w单位为m,Lori为定向损耗:Lmsd=Lbsh+ka+kdlgd+kflgf-9lgb(7)式(7)中:(33)根据各个检测节点的监测信息,采用区域搜索的方式,进行干扰源定位,然后根据步骤(32)的内容计算传播路径损耗,记为LNOS,则干扰源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PEIRP=PRE+LNOS,其中PRE为检测节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干扰源定位结果如图3所示,功率残差最小的点就是干扰源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公开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采用了可适用于各种环境的电波传播模型计算信号传播路径损耗,提高了干扰源定位精度;不需要高精度时间同步,降低对高稳晶振守时或GNSS授时的依赖性,降低复杂度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专门针对GNSS频段内的干扰检测,针对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既可检测单频和窄带干扰,也可以检测宽带干扰;仅需要检测节点的位置信息、接收干扰信号功率和环境类型几个参数即可实现干扰源定位,数据速率小,降低对无线网络传输带宽的要求;可以根据干扰源定位结果和观测环境下的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网格化GNSS干扰源定位示意图;图2是COST231-WI模型在非视距环境下的参数图;图3是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干扰源定位结果示意图;图4是不同传播环境下信号接收功率和距离的关系图;图5是不同传播环境下信号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的关系图;图6是带宽为0.5MHz的干扰源定位结果示意图;图7是单频干扰源定位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网格化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具体内容如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对导航频段内的干扰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和定位。它通常采用3个或3个以上的检测节点,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如图1所示,每个检测节点不但可以实时输出位置信息,还可实时检测是否存在干扰。由于信号传播容易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包括地形起伏、地面植被、建筑物等因素。各节点测得的信号功率容易存在偏差,偏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扰源定位精度。本实施例采用精确的电波传播模型进行信号功率修正,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选择不同的修正模型参量,以得到准确的信号功率,从而可以计算出干扰源的准确位置。图4是在发射功率固定的条件下,不同传播环境下信号接收功率和距离的关系,其中发射功率为1w,信号频率为1575.42MHz。图5是在相同传播距离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监测区域范围内合理布设检测节点,节点之间的间隔为1‑3km,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适当缩短节点之间的距离,在简单环境下适当增加节点之间的距离;(2)若检测节点检测到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干扰信号,则判定存在干扰,然后该检测节点将带有时间标的干扰信号功率、节点位置和环境类型信息发送至中心节点,干扰信号阈值的大小与监测带宽和周边的环境噪声有关;(3)中心节点接收并处理各个检测节点发送过来的监测数据,并解析出检测节点的位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及环境类型信息,然后结合电波传播模型进行GNSS干扰源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粗略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干扰源精确定位;(4)中心节点进行干扰源定位后,以距离干扰源最近的检测节点为基准,利用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辐射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监测区域范围内合理布设检测节点,节点之间的间隔为1-3km,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适当缩短节点之间的距离,在简单环境下适当增加节点之间的距离;(2)若检测节点检测到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干扰信号,则判定存在干扰,然后该检测节点将带有时间标的干扰信号功率、节点位置和环境类型信息发送至中心节点,干扰信号阈值的大小与监测带宽和周边的环境噪声有关;(3)中心节点接收并处理各个检测节点发送过来的监测数据,并解析出检测节点的位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及环境类型信息,然后结合电波传播模型进行GNSS干扰源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粗略定位;若检测到干扰信号的节点数目≥3个,则进行干扰源精确定位;(4)中心节点进行干扰源定位后,以距离干扰源最近的检测节点为基准,利用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辐射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复杂地形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众多的市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简单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乡村开阔地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2MHz带宽内的白噪声功率约为—110dB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中心节点可与任一检测节点共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31)根据GNSS信号频段和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风国陈奇东甄卫民车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