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010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流检测端BAT‑I,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CU充电频率信号接口BAT‑PWM,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电路包含电池充电电路,硬件保护电路,同时在电路功耗上面也设计了相关的开关电路,降低电池功耗。

A Charg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resistor R1, a transistor Q1, a transistor Q2 and a transistor Q3. One end of the resistor R1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urrent detecting terminal BAT I,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or R1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of the transistor Q1 and the resistor R2,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or R2 is connected with the emitter and ground of the transistor Q1, and the collector of the transistor Q1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sistor R3 and the other resistor R3.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CU charging frequency signal interface BAT PW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esistance R4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of the transistor Q2 and the resistance R5. The charging circuit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and a hardware protection circuit. At the same time, relevant switching circuit is designed on the circuit power consumption to reduce the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具体是一种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充电电路是充电器内部的电压转换电路,通常还具有保护和自动断电的功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现有的充电器达到为小电压充电,而对于大电压的充电电池,需要找到合适的充电管理芯片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电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流检测端BAT-I,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CU充电频率信号接口BAT-PWM,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W1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MO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流检测端BAT‑I,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CU充电频率信号接口BAT‑PWM,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W1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流检测端BAT-I,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MCU充电频率信号接口BAT-PWM,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W1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MOS管M1的源级,MOS管M1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MOS管M1的漏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正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接口CN1的第一引脚,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阳级、电容C1的负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地GND,接口CN1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帮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松立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