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93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箱式变电站上的进风口、散热口、排风扇以及冷却组件,所述排风扇安装于散热口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盖合于散热口在箱式变电站内侧的冷却盘、连接于冷却盘一侧进水管以及连接于冷却盘另一侧的出水管,所述冷却盘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的空腔,冷却盘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盘面的通孔,且通孔与所述散热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箱式变电站中热量的散发效果,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配电组件稳定的进行输配电。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Box Sub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a box sub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air inlet, a heat sink, an exhaust fan and a cooling component arranged on a box substation. The exhaust fan is installed in a heat sink. The cool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cooling plate covered with a heat sink inside the box substation, an inlet pipe connected to one side of the cooling plate and a cooling component connected to the cold sink. The outlet pip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ol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respectively, and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cooling plate at intervals through the disc faces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cooling plate, and the through ho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in the box substation, provides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the distribution components in the box subst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stabl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器使用数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因供电需求量不断提升,所以箱式变电站内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体积也越来越大,以便于满足高用电量需求,进而导致内部变电组件产热量也越来越多。目前,箱式变电站的传统散热方式是通过在箱式变电站上开设进风口和散热口,并在散热口上安装排风扇,利用排风扇将箱式变电站内部的热空气输排出。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箱式变电站顶部的排放扇、散热口和进风口只是简单的将箱式变电站内外的空气加以交换,随着箱式变电站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内外侧的空气温度差异相对较小,导致传统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较低,进而会使热量在箱式变电站中积蓄并对配电组件的正常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箱式变电站散热装置,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增加了箱式变电站中热量的散发效果,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箱式变电站上的进风口、散热口、排风扇以及冷却组件,所述排风扇安装于散热口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盖合于散热口在箱式变电站内侧的冷却盘、连接于冷却盘一侧进水管以及连接于冷却盘另一侧的出水管,所述冷却盘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的空腔,冷却盘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盘面的通孔,且通孔与所述散热口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时,往进水管中通入冷水,冷水沿着进水管进入冷却盘的空腔中,再由出水管排出,与此同时,箱式变电站内的热空气在排风扇的引导下,从冷却盘的通孔流通至散热口,以此对热空气加以冷却,使得排出箱式变电站外的空气温度相对降低,从而使得新通入箱式变电站中的空气温度较低,增加了箱式变电站中热量的散发效果,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配电组件稳定的进行输配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呈S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型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还能给箱式变电站内部的空气加以冷却,加快箱式变电站内空气的降温,其结构简单、降温效果优良,能够较好的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热片,所述出水管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热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能分别增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表面积,有助于增加空气中热量的交换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热片的长度方向为所述进水管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导热片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出水管的轴线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如此设置,除了能增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散热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强度,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呈长条状且均匀间隔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条状的通孔相对于单个具有更好的流通量,便于空气的顺利流通,具有结构简单、空气流通顺畅的特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设置能够便于冷却盘中水体的顺利流通,减少水体在流动过程中对冷却盘在通孔边角处造成冲击,降低了冷却盘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间隔开设于箱式变电站的前侧门底部,所述散热口间隔开设于箱式变电站的后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口设置于箱式变电站的前侧门,能够避免人们在开启箱式变电站时其内部的热空气对人体造成烫伤;而将散热口设置于箱式变电站的后侧壁上,使得进风口和散热口相对,有助于加快空气的流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盘为金属盘,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金属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能够较快的进行热交换,因此金属盘和金属管的设置能够加快冷却水对空气中热量的吸收,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进风口、散热口、排风扇、冷却盘、进水管、出水管的设置,增加了箱式变电站中热量的散发效果,为箱式变电站中的配电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配电组件稳定的进行输配电;2.本技术通过设定进水管和出水管为S型以及设置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增加了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散热效果,同时增加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箱式变电站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箱式变电站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散热装置安装于箱式变电站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冷却盘纵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在B处的放大图。图中,1、箱式变电站;11、前侧门;12、后侧壁;2、进风口;3、散热口;4、排风扇;5、冷却组件;51、冷却盘;511、空腔;512、通孔;52、进水管;521、第一导热片;53、出水管;531、第二导热片;6、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进风口2、散热口3、排风扇4以及冷却组件5。其中,进风口2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进风口2均开设于箱式变电站1的前侧门11底部,且每个进风口2处还设置有一过滤网6,以此减少进入箱式变电站1内的粉尘。散热口3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口3均开设于箱式变电站1的后侧壁12上,排风扇4与散热口3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安装于散热口3中,以此便于空气的快速流通。参见图3和图4,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盘51、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其中冷却盘51为金属盘,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均为金属管,本实施例中的金属优先为不锈钢,除此之外金属盘、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还可以由其他便于导热的材质制造。冷却盘51盖合于散热口3(参见图2)在箱式变电站1内侧,进水管52连接于冷却盘51的一侧,出水管53连接于冷却盘51的另一侧,且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相对设置,冷却盘5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分别与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连通的空腔511。冷却盘51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盘面的通孔512,且通孔512与散热口3连通,以此实现对从通孔512通过的空气加以冷却。通孔512呈长条状且均匀间隔排布,每个通孔512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圆角,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冷却水的冲击。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均呈S型,两者均通过若干抱箍固定安装于箱式变电站1后侧壁12的内壁上。进水管52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热片521(参见图5),出水管53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热片531(参见图6),且第一导热片521的长度方向为进水管52的轴线方向,第二导热片531的长度方向为出水管53的轴线方向,以此增加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的冷却效果的同时,还能使得两者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往进水管52中通入冷水,冷水沿着进水管52进入冷却盘51的空腔511中,再由出水管53排出,以此将箱式变电站1内的热量吸收至冷却水中,随着冷却水的排出而降低箱式变电站1内的温度。与此同时,箱式变电站1内的热空气在排风扇4的引导下,从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箱式变电站(1)上的进风口(2)、散热口(3)、排风扇(4)以及冷却组件(5),所述排风扇(4)安装于散热口(3)中,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盖合于散热口(3)在箱式变电站(1)内侧的冷却盘(51)、连接于冷却盘(51)一侧进水管(52)以及连接于冷却盘(51)另一侧的出水管(53),所述冷却盘(51)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连通的空腔(511),冷却盘(51)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盘面的通孔(512),且通孔(512)与所述散热口(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箱式变电站(1)上的进风口(2)、散热口(3)、排风扇(4)以及冷却组件(5),所述排风扇(4)安装于散热口(3)中,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盖合于散热口(3)在箱式变电站(1)内侧的冷却盘(51)、连接于冷却盘(51)一侧进水管(52)以及连接于冷却盘(51)另一侧的出水管(53),所述冷却盘(51)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连通的空腔(511),冷却盘(51)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盘面的通孔(512),且通孔(512)与所述散热口(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均呈S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2)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热片(521),所述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斌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航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