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84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中间座、顶座、水泥层及混凝土芯构成,在所述的底座之上焊接有若干节中间座,在中间座的顶部焊接有顶座,所述底座、中间座及顶座中间贯穿设置有浇筑孔,在该浇筑孔内浇筑有混凝土,在底座、中间座、顶座构成的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前地面的预处理;(2)杆塔的初步成型;(3)杆塔的成型;(4)填埋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具有重量轻,方便运输、搬运及安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涉及一种输电杆塔,特别是一种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杆塔是架空配电线路中的基本设备之一,是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按所用材质可分为木杆、水泥杆和金属杆三种。水泥杆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使用较为广泛。水泥杆中使用最多的是拨梢杆,锥度一般均为1/75,分为普通钢筋混泥土杆和预应力型钢筋混泥土杆。但是,无论哪种水泥杆,其重量都较大,不利于运输、搬运及安装,加大了运输、搬运及安装的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合理,重量轻,方便运输、搬运及安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中间座、顶座、水泥层及混凝土芯构成,在所述的底座之上焊接有若干节中间座,在中间座的顶部焊接有顶座,所述底座、中间座及顶座中间贯穿设置有浇筑孔,在该浇筑孔内浇筑有混凝土,在底座、中间座、顶座构成的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泥层。而且,所述的底座由底板、外套筒、内套筒及加强筋构成,再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外套筒,在该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而且,所述的中间座由外套筒、内套筒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在所述内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插装槽相适配的插装凸起,各所述的中间座通过插装槽与插装凸起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而且,所述的顶座由外套筒、内套筒、顶盖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在所述内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插装槽相适配的插装凸起,所述的顶盖盖装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空隙处。一种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前地面的预处理:在地面上要安装杆塔的位置处挖要求深度的安装坑,然后在安装坑的底部设置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从下向上穿出的螺杆;(2)杆塔的初步成型:在安装板上通过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完成底座在其上的安装,然后依据要搭建杆塔的高度选择相应数量的中间座进行依次的插接,最后在顶部插装上顶座,在各座插接的过程中,每插接一层,需要通过焊接工具完成上下座上外套筒的焊接,最后将相应口径的顶盖焊接于顶座顶部的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3)杆塔的成型:在初步成型的杆塔内部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或水泥,在初步成型的杆塔外表面设置水泥层;(4)填埋作业:向安装坑内填土夯实,使该块地面与周围的地面平齐。而且,所述的安装板为混凝土浇筑的安装板。而且,所述的安装深度为要安装杆塔高度的十分之一再加0.5m-1m的深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分段成型并施工的结构及方法,大大降低了运输及吊装的困难,且其在不降低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自身重量,节约了成本。本输电杆塔组装的灵活性强,可根据具体的搭建线路的要求来实现不同节数座体的安装,根据具体的高度来选择底座的尺寸,底座和顶座都是在中间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从而减少了施工单位的库存。螺栓固定加填埋的安装方式,使得本杆塔安装的更为牢靠。2.本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通过插装槽与插装凸起的设置,方便了上下件间的定位,从而便于外套筒的焊接,加快施工效率。3.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具有重量轻,方便运输、搬运及安装,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输电杆塔及该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输电杆塔,其创新之处在于:由底座、中间座6、顶座1、水泥层9及混凝土芯2构成,在所述的底座之上焊接有若干节中间座,在中间座的顶部焊接有顶座,所述底座、中间座及顶座中间贯穿设置有浇筑孔,在该浇筑孔内浇筑有混凝土,在底座、中间座、顶座构成的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泥层。所述的底座由底板7、外套筒5、内套筒3及加强筋4构成,再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外套筒,在该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所述的中间座由外套筒、内套筒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在所述内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插装槽相适配的插装凸起8,各所述的中间座通过插装槽与插装凸起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所述的顶座由外套筒、内套筒、顶盖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在所述内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插装槽相适配的插装凸起,所述的顶盖盖装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空隙处。一种输电杆塔成型的施工方法,其创新之处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前地面的预处理:在地面上要安装杆塔的位置处挖要求深度的安装坑,然后在安装坑的底部设置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从下向上穿出的螺杆;(2)杆塔的初步成型:在安装板上通过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完成底座在其上的安装,然后依据要搭建杆塔的高度选择相应数量的中间座进行依次的插接,最后在顶部插装上顶座,在各座插接的过程中,每插接一层,需要通过焊接工具完成上下座上外套筒的焊接,最后将相应口径的顶盖焊接于顶座顶部的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3)杆塔的成型:在初步成型的杆塔内部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或水泥,在初步成型的杆塔外表面设置水泥层;(4)填埋作业:向安装坑内填土夯实,使该块地面与周围的地面平齐。所述的安装板为混凝土浇筑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深度为要安装杆塔高度的十分之一再加0.5m-1m的深度。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中间座、顶座、水泥层及混凝土芯构成,在所述的底座之上焊接有若干节中间座,在中间座的顶部焊接有顶座,所述底座、中间座及顶座中间贯穿设置有浇筑孔,在该浇筑孔内浇筑有混凝土,在底座、中间座、顶座构成的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泥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中间座、顶座、水泥层及混凝土芯构成,在所述的底座之上焊接有若干节中间座,在中间座的顶部焊接有顶座,所述底座、中间座及顶座中间贯穿设置有浇筑孔,在该浇筑孔内浇筑有混凝土,在底座、中间座、顶座构成的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泥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由底板、外套筒、内套筒及加强筋构成,再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外套筒,在该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座由外套筒、内套筒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插装槽,在所述内套筒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插装槽相适配的插装凸起,各所述的中间座通过插装槽与插装凸起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座由外套筒、内套筒、顶盖及加强筋构成,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同轴套装有内套筒,在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连接有间隔均布的加强筋,在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津沛张馨月龚长英邓云博牛学雨吴黎明周作静马伟刚马倩袁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