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风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77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炉(1)的燃尽风装置,该炉(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4)和第二壁(6)以及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用于形成炉壳(2)。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燃尽风口(20),用于将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炉(1)中;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其布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第一壁(4)附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设置成将第一附加燃尽风流(60)横向于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炉(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尽风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尽风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燃尽风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将燃尽风供应到炉中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氮氧化物(NOx)是燃烧过程(诸如燃烧化石燃料)中不需要的副产物,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物因引起酸雨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炉内燃料的分级燃烧或通过空气分级供应到炉中而降低NOx排放。这意味着分级燃烧燃料。原则上,通过增加燃烧过程的分级可以减少NOx排放。然而,通过增加燃烧过程的分级会增加未燃烧物的量,所述未燃烧物包括一氧化碳(CO)。增加的未燃烧物降低燃烧效率并且还导致排放。通过使用燃尽风装置可以防止未燃烧物的增加,在燃尽风装置中,空气被供应到上部炉以在分级燃烧之后良好地燃尽燃料。在现有技术的燃尽风装置中,通常有一级或两级的燃尽风口,所述一级或两级的燃尽风口设置在上部炉中的炉壁上且在竖直方向上在下部炉的上方,在所述下部炉中进行分级燃烧。在这些现有技术的燃尽风装置中,燃尽风被从一个炉壁或两面相对的炉壁朝向炉的中心供应。因此,当使用分级燃烧时,燃尽风改善了燃料的燃尽。然而,现有技术的燃尽风装置的一个缺点是燃尽风的混合和整个上部炉的覆盖不足以实现在整个上部炉区域中燃料的良好燃尽。这会危及燃烧效率并且还产生不希望的未燃烧物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燃尽风供应到炉中的燃尽风装置和方法,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缺点。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燃尽风装置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的特征部分的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构思:为炉提供燃尽风装置,该炉具有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形成炉壳。燃尽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燃尽风口,用于将第一燃尽风流供应到炉中内;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其设置在第一壁附近、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布置成将第一附加燃尽风流横向于第一燃尽风流供应到炉中。在一个可替代实施例中,燃尽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燃尽风口,用于将第二燃尽风流供应到炉中;至少一个第二附加燃尽风口,其设置在第二壁的附近、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附加燃尽风口布置成将第二附加燃尽风流横向于第二燃尽风流供应到炉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布置成分别沿第一壁和第二壁并且在第一壁和第二壁附近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布置成分别平行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或者分别平行于并沿着第一壁和第二壁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布置成分别垂直于第一燃尽风流和第二燃尽风流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或者平行于且沿着第一壁和第二壁而且垂直于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分别设置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第一燃尽风口和第二燃尽风口布置成与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一起提供进入炉中的燃尽风的交叉流。本专利技术还基于将燃尽风供应到炉中的想法,该炉具有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形成炉壳。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燃尽风流从第一壁供应到炉中,以及在第一壁附近、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横向于第一燃尽风流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燃尽风流从第二壁供应到炉中,以及在第二壁附近、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横向于第二燃尽风流供应第二附加燃尽风流。当从设置在炉的第一和第二相对壁上的燃尽风口供应空气时,燃尽风流被引导朝向炉的中心或相对壁。因此,在炉的中心或朝向炉的相对壁形成富氧区域。同时,在将燃尽风供应到炉中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附近形成贫氧区域。这是由于以下事实:通过第一壁和第二壁供应的燃尽风流从第一壁和第二壁流出并且开始在炉中向上升起。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壁和第二壁附近并且基本上沿着第一壁和第二壁从炉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供应附加燃尽风流。因此,附加燃尽风被供应到贫氧区域。附加燃尽风流向供应燃尽风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附近的贫氧区域提供氧气。附加燃尽风增强了燃料的燃尽,从而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未燃烧量。附加燃尽风流也可以提供屏蔽流并降低炉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腐蚀趋势。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借助于优选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炉的示意图;图2A和2B示出了图1的炉的现有技术的燃尽风装置;图3示出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燃尽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炉;图4A和4B示出了图3的燃尽风装置;图5示出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燃尽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炉;图6A和6B示出了图5的燃尽风装置;图7A、7B、7C和7D示出了图5的炉的燃尽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图8示出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燃尽风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炉;和图9A和9B示出了图8的燃尽风装置;图10A、10B和10C示出了图8的炉的燃尽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炉1,炉具有底部3和顶部9、相对的前壁4和后壁6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图2B中所示)。前壁4和后壁6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一起形成炉1的炉壳2,如图2B所示。炉1包括设置在炉的相对的第一壁4和第二壁6上的燃烧器14、12、10、15、13、11,用于燃烧燃料。在该实施例中,炉包括设置在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一次燃烧器14和设置在第二壁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一次燃烧器15,用于形成第一级燃烧器和第一燃烧级。炉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二次燃烧器12和设置在第二壁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二次燃烧器13,所述二次燃烧器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在一次燃烧器14、15上方并且用于燃料的分级燃烧。二次燃烧器12、13形成第二级燃烧器和第二燃烧级。燃烧器14、15、12、13的燃烧产物朝向炉1的中心流动,如箭头16所示。因此,相对的燃烧器14、15、12、13在下部炉100处形成分级燃烧区18。应该注意的是,炉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一次燃烧器14、15和沿着竖直方向在所述至少一个一次燃烧器14、15上方的至少一个二次燃烧器12、13,用于提供分级燃烧。炉1还可以包括三级或其它级燃烧器,用于形成多于两个的燃烧级。此外,燃烧器也可仅设置在炉1的一面壁上。该炉还包括燃尽风装置,该燃尽风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燃尽风口20、21,所述燃尽风口20、21设置到在下部炉100上方的上部炉110。在图1的实施例中,该炉包括:设置在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燃尽风口20;和设置在第二壁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燃尽风口21。应该注意的是,也可以省略第一燃尽风口20或第二燃尽风口21,使得仅从炉1的一面壁供应燃尽风。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燃尽风口20、21可以与燃烧器14、12、15、13设置在同一壁上,或者可选地设置在相邻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炉(1)的燃尽风装置,所述炉(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4)和第二壁(6)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用于形成炉壳(2),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燃尽风口(20),用于将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所述炉(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第一壁(4)附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布置成将第一附加燃尽风流(60)横向于所述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所述炉(1)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1 FI 201655551.一种用于炉(1)的燃尽风装置,所述炉(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4)和第二壁(6)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用于形成炉壳(2),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燃尽风口(20),用于将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所述炉(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第一壁(4)附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附加燃尽风口(50)布置成将第一附加燃尽风流(60)横向于所述第一燃尽风流(40)供应到所述炉(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壁(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燃尽风口(21),用于将第二燃尽风流(41)供应到所述炉(1)中;和﹣至少一个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附加燃尽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第二壁(6)附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1)布置成将第二附加燃尽风流(61)横向于所述第二燃尽风流(41)供应到所述炉(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布置成:﹣分别沿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60,61);或者﹣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60,61);或者﹣垂直于所述第一燃尽风流和第二燃尽风流(40,41)供应第一附加燃尽风流和第二附加燃尽风流(60,6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第一距离(z)小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与所述炉壳(2)的竖直中心线(A﹣A')之间的第二距离(y);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第一距离(z)小于或等于所述炉壳(2)的所述竖直中心线(A﹣A')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第三距离(x)的三分之一;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第一距离(z)小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与所述炉壳(2)的竖直中心线(A﹣A')之间的第二距离(y),并且所述第一距离(z)小于2.0米;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分别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4,6)之间的第一距离(z)小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与所述炉壳(2)的竖直中心线(A﹣A')之间的第二距离(y),并且所述第一距离(z)介于0.3﹣1.0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燃尽风口和第二燃尽风口(20,21)上方;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燃尽风口和第二燃尽风口(20,21)上方小于2.0米的距离处;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燃尽风口和第二燃尽风口(20,21)上方0.3﹣1.0m之间的距离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一次燃尽风口(20)和沿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一次燃尽风口(20)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二次燃尽风口(22);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一次燃尽风口(20)和沿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一次燃尽风口(20)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二次燃尽风口(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壁(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一次燃尽风口(21)和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一次燃尽风口(21)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二二次燃尽风口(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二次燃尽风口和第二二次燃尽风口(22,23)上方;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二次燃尽风口和第二二次燃尽风口(22,23)上方小于2.0m的距离处;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二次燃尽风口和第二二次燃尽风口(22,23)上方0.3至1.0m的距离处;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附加燃尽风口(50,51)沿着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一次燃尽风口和第二一次燃尽风口(20,21)与所述第一二次燃尽风口和第二二次燃尽风口(22,23)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附加燃尽风口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胡图宁
申请(专利权)人: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