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35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56
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其中,具备:导管(20),其具有内腔(20a)且在前端侧具有锥形部(24);和内针(50),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内腔(20a)。在内针(50)的前端侧设置有相对于该内针(50)的轴心倾斜的刃面(58)。在内针(50)插通于内腔(20a)的组装状态下,锥形部(24)覆盖刃面(58)的基端部分,且锥形部(24)的最前端(24a)的内侧形状沿着刃面(5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将内针插通于导管内,并使内针从导管的前端露出的多层构造的针的导管组装体。
技术介绍
在输液过程中针对患者构建输液线的导入部时,使用导管组装体。如日本特开平10-23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导管组装体具有内针插通于导管内,且该针尖从导管的前端露出的双层构造的针。使用者在使用导管组装体时,将双层构造的针穿刺到患者的体内,来使导管进入到血管内,之后从导管抜去内针并留置导管。这里,若内针的刃面的基端与导管的前端的距离较远,则存在使用者意识到导管的插入而将针较深地穿刺的趋势。若像这样将针较深地穿刺,则存在内针的针尖扎进血管内壁的担忧,根据情况不同有时导管的插入变得困难。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35号公报中公开的导管组装体(注射针)构成为,在将内针插通于导管内的组装状态下,使导管覆盖内针的刃面(内针切割部分)。然而,刃面通常形成为相对于内针的轴心倾斜规定角度的平坦面,在日本特开平10-235号公报中公开的导管组装体在组装状态下使导管的锥形的前端与刃面之间产生高低差(参照日本特开平10-235号公报的图1)。若存在这样的高低差,则在穿刺时,由生物体对高低差施加较大的阻力,从而不易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内针从导管的突出量,并且在穿刺时降低对导管施加的阻力,将导管良好地插入到生物体内的导管组装体。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组装体具备:导管,其沿轴心具有内腔,并且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前端方向而尖端变细的锥形部;和内针,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内腔,上述导管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针的前端侧设置有相对于该内针的轴心倾斜的刃面,在上述内针插通于上述内腔的组装状态下,上述锥形部覆盖上述刃面的基端部分,且上述锥形部的最前端的内侧形状沿着上述刃面。根据上述内容,导管组装体可以通过将内针插通于导管内的多层构造的针,将导管良好地插入到生物体内。即,多层构造的针通过覆盖刃面的基端部分的锥形部,能够减小从导管的最前端突出的内针的突出量,在穿刺时,抑制内针对血管内壁的影响(损伤等)。另外,导管组装体通过锥形部的最前端的内侧形状沿着刃面,而在刃面与导管之间不产生高低差,降低导管在进入生物体组织时对导管施加的阻力。因此,使用者能够顺畅地将导管插入到生物体内。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锥形部的上述最前端与包括上述刃面的上述内针的外周面接触。像这样,通过锥形部的最前端与内针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消除导管与刃面之间的高低差。因此,可以更加良好地插入导管。另外,上述锥形部也可以具有对置面和外侧平坦面,其中,所述对置面是构成上述内腔的内表面中的与上述刃面对置的面,所述外侧平坦面在与上述对置面的周向位置一致的外表面侧形成为平坦状。像这样,锥形部具有外侧平坦面,由此能够使双层构造的针(导管)的外形为与刃面相配合的形状。由此,在将导管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可以顺畅地从刃面过渡到锥形部。并且进一步,优选上述外侧平坦面相对于上述刃面的倾斜角度小于上述刃面的基端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内针的轴心的倾斜角度。像这样,外侧平坦面相对于刃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刃面的基端侧部分的倾斜角度,由此能够充分地扩大刃面与外侧平坦面的边界部分的钝角。因此,在将导管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能够更加顺畅地从刃面过渡到锥形部。而且,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内针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当沿与该内针的轴心正交的截面观察时包括上述刃面、圆弧面以及圆角面,其中,上述圆角面以比上述圆弧面大的曲率将上述刃面与上述圆弧面连结,上述锥形部当在上述组装状态下沿与上述导管的轴心正交的截面观察时具备平坦部、圆弧部以及圆角部,其中,上述平坦部具有上述对置面,上述圆弧部与上述圆弧面对置,上述圆角部将上述平坦部与上述圆弧部连结并与上述圆角面对置。像这样,在内针存在圆角面,由此即使在导管的锥形部没有被预先赋予形状的情况下(即圆锥形),也能够不易在导管与刃面之间产生高低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上述平坦部、上述圆弧部以及上述圆角部在上述内针未插通于上述内腔的状态下被预先赋予形状。像这样,导管组装体通过平坦部、圆弧部、圆角部被预先赋予形状,而能够在组装状态下抑制导管与内针的位置偏移,并且更加可靠地消除高低差。这里,也可以上述内针在轴心具有针孔,且上述刃面具有与上述针孔连通的针尖开口,上述锥形部覆盖上述针尖开口的基端部。像这样,锥形部覆盖针尖开口的基端部,由此能够抑制针尖开口的基端部的口缘对生物体组织的损伤。另外,上述刃面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其中,上述第一部位具有能够形成伤口的前端,上述第二部位与上述第一部位的基端相连并且由与该第一部位不同的面构成并用于扩张上述伤口,在上述组装状态下,上述锥形部不覆盖上述第一部位而局部覆盖上述第二部位。像这样,刃面包括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由此能够利用第一部位容易地形成伤口并利用第二部位扩张伤口。此时,锥形部不覆盖第一部位而局部覆盖第二部位,因此能够不使基于第一部位的穿刺能力降低地,减小内针的突出量。进一步,优选上述导管由包含聚氨酯的材料构成。像这样,若导管由包含聚氨酯的材料构成,则在导管的制造过程中,能够采用如下制造方法,即:通过按压于加热后的模具等方法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之后对沿着内针或内针的刃面的形状的部分覆盖管状的材料并进行加热。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加热在导管产生热收缩,使锥形部更加与刃面的形状一致,成型为在导管的锥形的前端与刃面之间没有高低差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导管组装体而言,能够减小内针从导管的突出量,并且降低在穿刺时对导管施加的阻力,将导管良好地插入到生物体内。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组装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双层构造的针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双层构造的针的侧剖视图。图4A是图3的IVA-IVA线剖视图,图4B是图3的IVB-IVB线剖视图,图4C是图3的IVC-IVC线剖视图。图5A是示出图1的导管组装体的穿刺时的动作的第一说明图,图5B是示出接着图5A的穿刺时的动作的第二说明图,图5C是示出接着图5B的穿刺时的动作的第三说明图。图6是放大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层构造的针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7A是图6的VIIA-VIIA线剖视图,图7B是图6的VIIB-VIIB线剖视图,图7C是示出能够适用于图6的双层构造的针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8是放大示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层构造的针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9是放大示出参考例所涉及的双层构造的针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双层构造的针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管组装体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管组装体例如在对患者(生物体)进行输液、输血等时,被使用以形成输液剂、输血剂的导入部。作为该导管组装体,例如列举有末梢静脈导管、末梢动脈导管、中心静脈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中线导管等。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导管,能够适用于利用内针切开生物体组织并将导管插入于内部的各种设备(例如,注射器)。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其中,具备:导管(20),其沿轴心具有内腔(20a),并且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前端方向而尖端变细的锥形部(24);和内针(50),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所述内腔(20a),所述导管组装体(1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针(50)的前端侧设置有相对于该内针(50)的轴心倾斜的刃面(58),在所述内针(50)插通于所述内腔(20a)的组装状态下,所述锥形部(24)覆盖所述刃面(58)的基端部分,且所述锥形部(24)的最前端(24a)的内侧形状沿着所述刃面(5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4 JP 2016-1535981.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其中,具备:导管(20),其沿轴心具有内腔(20a),并且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前端方向而尖端变细的锥形部(24);和内针(50),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所述内腔(20a),所述导管组装体(1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针(50)的前端侧设置有相对于该内针(50)的轴心倾斜的刃面(58),在所述内针(50)插通于所述内腔(20a)的组装状态下,所述锥形部(24)覆盖所述刃面(58)的基端部分,且所述锥形部(24)的最前端(24a)的内侧形状沿着所述刃面(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24)的所述最前端(24a)与包括所述刃面(58)的所述内针(50)的外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24)具有对置面(32)和外侧平坦面(34),其中,所述对置面(32)是构成所述内腔(20a)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刃面(58)对置的面,所述外侧平坦面(34)在与所述对置面(32)的周向位置一致的外表面侧形成为平坦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平坦面(34)相对于所述刃面(58)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刃面(58)的基端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内针(50)的轴心的倾斜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50)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当沿与该内针(50)的轴心正交的截面观察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崇之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