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theter assembly (10) has a catheter (20) with an inner cavity (20a) along the axis and an inner needle (50) that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cavity (20a) in a retrograde manner. The inner needle (50) comprises an inner needle side main body part (52); a knife edge surface (58), which i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axis of the inner needle (50); and a clamping face (64a), which is arranged at least part of the outer surface connecting the inner needle side main body part (52) with the knife edge surface (58). The catheter (20) has a second pair of opposite faces (32) tha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lip stop (64a) in the assembly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将内针插通于导管内,并使内针从导管的前端露出的多重构造的针的导管组装体。
技术介绍
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管线的导入部导入患者时,使用导管组装体。导管组装体如日本特开2015-47493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具有在导管内插通内针并使其针尖从导管的前端露出的双重构造的针。用户在使用导管组装体的时,将双重构造的针穿刺于患者的体内并使导管进入血管内后,从导管拔去内针而留置导管。然而,这种导管组装体通过将导管柔软地构成,从而能够容易地插入以及留置于患者的体内。然而,柔软的导管由于时间流逝、外部环境的影响等而容易收缩,若产生轴向的收缩,则导致导管的前端相对于内针后退。其结果,从导管的前端突出的内针的突出量增大,从而用户意识到导管的插入而将针进行较深地穿刺的趋势增高。若这样将针进行较深地穿刺,则有可能使内针的针尖刺到血管内壁,根据情况会使导管的插入变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导管的前端后退,从而使从导管突出的内针的突出量总是稳定地较小,能够将导管良好地插入生物体内的导管组装体。为了实现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具备:导管(20),其沿着轴心具有内腔(20a);内针(50),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所述内腔(20a),所述导管组装体(10)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针(50)包括:主体部(52);刀刃面(58),其设置于比所述主体部(52)靠前端侧,并相对于所述内针(50)的轴心倾斜;以及内针侧卡止面(64、66a、67、68),其设置于将所述主体部(52)与所述刀刃面(58)连接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管(20)的内表面具有导管侧卡止面(32、32A、34、35),该导管侧卡止面(32、32A、34、35)在所述内针(50)插通于所述内腔(20a)的组装状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4 JP 2016-1536001.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具备:导管(20),其沿着轴心具有内腔(20a);内针(50),其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插通于所述内腔(20a),所述导管组装体(10)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针(50)包括:主体部(52);刀刃面(58),其设置于比所述主体部(52)靠前端侧,并相对于所述内针(50)的轴心倾斜;以及内针侧卡止面(64、66a、67、68),其设置于将所述主体部(52)与所述刀刃面(58)连接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管(20)的内表面具有导管侧卡止面(32、32A、34、35),该导管侧卡止面(32、32A、34、35)在所述内针(50)插通于所述内腔(20a)的组装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内针侧卡止面(64、66a、67、68),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内针侧卡止面(64、66a、67、68)与所述导管侧卡止面(32、32A、34、35)抵接,由此抑制所述导管(20)相对于所述内针(50)向基端方向的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50)具有中间面(57),该中间面(57)形成于所述内针侧卡止面(64、66a、67、6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