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祥专利>正文

一种钢珠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62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钢珠生产线,包括包括铸造模具和与铸造模具相连的坯件处理设备,铸造模具其包括成型部件、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夹具;成型部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瓣模块,每块模块在其拼接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的模槽,相邻两模槽通过竖直设置的流道连通,坯件处理设备顺次相连的拨珠器、淬火装置、传送装置;拨珠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板、压簧、压板、轨道板以及拨动机构;固定板与压板之间通过所述压簧连接;拨动机构包括拨叉部件和带动拨叉部件向上伸入到轨道槽内并将轨道槽内的钢珠朝其运输方向推动的连杆机构。该设备钢珠成品质量稳定可靠且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珠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钢珠成型热处理后的后续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钢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轴承滚珠,例如作为点接触的淬硬钢球等。在目前的钢珠生产时,一般分为铸造成型阶段和成型后的后续处理阶段,其中,在成型阶段时,一般是将钢珠铸造成球状,通常采用水平设置的上下模板来铸造,两模板脱模各自分别需要脱模外力,其模具本身以及装夹、脱模结构均较为复杂,整个模具笨重,且由于是水平搁置模板,金属流动性较差,铸造出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流道中形成的金属筋体使得钢珠不易脱模。而在后续处理阶段,要将成型好的钢珠成批地放入淬火池中堆积淬火,其淬火效果较差,而且钢珠需要复杂的转运工序,在转运过程中,成堆的钢珠可能不同程度地自然冷却,或者转运时间不一致,导致其最后淬火处理效果差,且在淬火后又需要整批将钢珠捞起,沥干或者风干,同样由于钢珠的堆积原因,所有钢珠难以保证较为一致的干燥性,且某些钢珠长时间挤压在底部容易磨损划花,影响其表面光洁度,导致一批钢珠质量不稳定,影响使用,例如,若用在同一轴承上,则会由于其中一个钢珠的不合格而导致整个轴承报废,给维护和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珠生产线,该钢珠生产线可以实现钢珠的成串成型,成型质量稳定可靠,且实现成型后的连续逐个后续处理,将淬火、吹扫、烘干、风干一系列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钢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保证了同批次钢珠质量的稳定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珠生产线,包括铸造模具和与铸造模具相连的坯件处理设备;其中,铸造模具包括成型部件、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夹具;成型部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瓣模块,每块模块在其拼接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的模槽,相邻两模槽通过竖直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由两瓣模块拼接而成,两模块的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的同一铰接轴上且两模块拼接后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结构,两模块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两头分别预埋于两模块内的脱模弹簧相连,所述脱模弹簧不经过所述模槽且在自然状态下将两瓣模块顶至张开呈“八”字形的脱模位置状态;上盖板下端面开设有圆锥型腔体,所述圆锥型腔体罩在所述圆锥台状结构时将两瓣模块拼接完毕而形成铸造一串钢珠的成型腔,在上盖板内还预埋有进液管,该进液管出口端伸入所述圆锥型腔体内并直插连通于两模块接缝处最上部的所述流道,进液管的入口端与上盖板顶部的灌注阀连通;下盖板朝模块的一侧表面为与模块底端面贴合的光滑平面结构;夹具包括一个“T”型的扭动板和两组由连接臂与夹臂构成的杠杆部,所述扭动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块板体且其中一块板体为另一块板体的中垂线,所述杠杆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另一块板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夹臂的端部,所述夹臂的两端之间的某处铰接在机架上,以形成杠杆效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夹臂上,扭动所述扭动板做平面运动时两所述夹臂分别带动上、下盖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部件的上下两端,且最终可使得上盖的圆锥型腔体罩在两模块的上端并使得两模块拼接成型,所述下盖可盖在拼接好的成型部件的下端面并将最底端的所述流道出口封住;坯件处理设备,其包括顺次相连的拨珠器、淬火装置、传送装置;拨珠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板、压簧、压板、轨道板以及拨动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压板之间通过所述压簧连接,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且与压板平行,在轨道板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一道贯穿轨道板上下表面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可供钢珠放置而不落下;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叉部件和带动拨叉部件向上伸入到轨道槽内并将轨道槽内的钢珠朝其运输方向推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拨叉部件包括条型的耙子状的拨齿部以及连接杆,拨齿部的水平杆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设有多个凸齿,每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间隙能容纳且仅容纳一个钢珠,拨齿部的水平杆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以使得整个拨叉部件呈T字形;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支座上的主动杆,主动杆的另一端与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与从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铰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拨齿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杆上,并使得所述主动杆绕其与第一固定支座的铰接轴旋转时,所述拨齿部做往复摆动而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凸齿推动一个相应的钢珠在轨道槽内朝其传输方向移动,所述钢珠被拨齿部顶起时可与所述压板相接;淬火装置,包括一个圆弧状的呈波谷型设置的淬火管道,所述淬火管道的孔径容纳且仅能容纳一个钢珠滚动,在淬火管道内盛有在管道内装满钢珠时至少可以淹没一个钢珠的淬火液,所述淬火液通过分别设置在靠淬火管道两端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淬火液箱连通,以实现淬火液的动态循环补给,在所述淬火管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斜向下设置的可供一个钢珠通过的出料管;传送装置,包括由上至下排布的进入段、中间段、输出段且三段首尾相连并呈波浪形的折线结构;其中,所述进入段用于支承钢珠的输送板采用金属滤网制成,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气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吹出热干风的喷气口;中间段由两段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可供钢珠滚过;输出段用于传输钢珠的输送板采用所述金属滤网制成,在该处的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淋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喷洒防锈清洁液的喷液口;拨珠器的轨道槽的出口端与淬火装置的淬火管道入口对接,所述出料管的出口端与传送装置的进入段的进入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段的输出端水平地连接有卸料台,卸料台的出口端处竖直地设有一块封板,所述封板背离卸料台的一侧上方设有将封板朝卸料台一侧挤压的顶紧弹簧,以使得在不卸料时封板将卸料台出口端封闭;所述封板背离卸料台一侧的下部连接有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朝钢珠最终的水平传送方向斜向上绕过一个定滑轮后与拨杆的拨柄相连;所述拨杆包括所述拨柄和箭头杆,拨柄和箭头杆一体相连且呈一定夹角,所述箭头杆的箭头部位于卸料台的上方且与钢珠接触,箭头杆与拨柄相交处铰接在机架上,拨柄与同样固定在机架上的复位弹簧相连,所述复位弹簧在钢珠非卸料的状态下通过对拨柄的拉拽作用使得所述箭头部始终与卸料台上的某个钢珠接触;所述拨柄靠所述连杆机构的自由端处竖直地固定有一根滑柱,所述拨珠器将一个钢珠朝前拨弄推移完毕时,所述连杆机构主动杆与中间杆铰接端旋转至与所述滑柱接触的位置而带动拨杆绕其在所述机架上的铰接点旋转形成对钢珠的杠杆效应,并同时带动所述拉绳将封板拉开,以使得所述箭头部将一个钢珠迅速拨出卸料台的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槽的横截面与漏斗的纵切面结构相同,且漏斗结构的开口朝上。进一步地,所述凸齿用于推动钢珠移动的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在所述压簧的压力下使得被拨珠器拨动的钢珠可以刚好进入到所述淬火管道的入口端内。进一步地,所述喷气管的横截面呈矩形,且在其正对钢珠的一侧表面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行所述喷气口。进一步地,两所述金属板之间的间距仅供一个钢珠滚过,且不用于直接支撑钢珠供钢珠在上面滚动的那块金属板能接住从所述进入段的金属滤网上滤下的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铸造模具和与铸造模具相连的坯件处理设备;铸造模具,其包括成型部件、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夹具;成型部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瓣模块,每块模块在其拼接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的模槽,相邻两模槽通过竖直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由两瓣模块拼接而成,两模块的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的同一铰接轴上且两模块拼接后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结构,两模块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两头分别预埋于两模块内的脱模弹簧相连,所述脱模弹簧不经过所述模槽且在自然状态下将两瓣模块顶至张开呈“八”字形的脱模位置状态;上盖板下端面开设有圆锥型腔体,所述圆锥型腔体罩在所述圆锥台状结构时将两瓣模块拼接完毕而形成铸造一串钢珠的成型腔,在上盖板内还预埋有进液管,该进液管出口端伸入所述圆锥型腔体内并直插连通于两模块接缝处最上部的所述流道,进液管的入口端与上盖板顶部的灌注阀连通;下盖板朝模块的一侧表面为与模块底端面贴合的光滑平面结构;夹具包括一个“T”型的扭动板和两组由连接臂与夹臂构成的杠杆部,所述扭动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块板体且其中一块板体为另一块板体的中垂线,所述杠杆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另一块板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夹臂的端部,所述夹臂的两端之间的某处铰接在机架上,以形成杠杆效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夹臂上,扭动所述扭动板做平面运动时两所述夹臂分别带动上、下盖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部件的上下两端,且最终可使得上盖的圆锥型腔体罩在两模块的上端并使得两模块拼接成型,所述下盖可盖在拼接好的成型部件的下端面并将最底端的所述流道出口封住;坯件处理设备;其包括顺次相连的拨珠器、淬火装置、传送装置;拨珠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板、压簧、压板、轨道板以及拨动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压板之间通过所述压簧连接,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且与压板平行,在轨道板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一道贯穿轨道板上下表面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可供钢珠放置而不落下;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叉部件和带动拨叉部件向上伸入到轨道槽内并将轨道槽内的钢珠朝其运输方向推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拨叉部件包括条型的耙子状的拨齿部以及连接杆,拨齿部的水平杆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设有多个凸齿,每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间隙能容纳且仅容纳一个钢珠,拨齿部的水平杆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以使得整个拨叉部件呈T字形;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支座上的主动杆,主动杆的另一端与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与从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铰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拨齿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杆上,并使得所述主动杆绕其与第一固定支座的铰接轴旋转时,所述拨齿部做往复摆动而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凸齿推动一个相应的钢珠在轨道槽内朝其传输方向移动,所述钢珠被拨齿部顶起时可与所述压板相接;淬火装置,包括一个圆弧状的呈波谷型设置的淬火管道,所述淬火管道的孔径容纳且仅能容纳一个钢珠滚动,在淬火管道内盛有在管道内装满钢珠时至少可以淹没一个钢珠的淬火液,所述淬火液通过分别设置在靠淬火管道两端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淬火液箱连通,以实现淬火液的动态循环补给,在所述淬火管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斜向下设置的可供一个钢珠通过的出料管;传送装置,包括由上至下排布的进入段、中间段、输出段且三段首尾相连并呈波浪形的折线结构;其中,所述进入段用于支承钢珠的输送板采用金属滤网制成,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气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吹出热干风的喷气口;中间段由两段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可供钢珠滚过;输出段用于传输钢珠的输送板采用所述金属滤网制成,在该处的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淋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喷洒防锈清洁液的喷液口;拨珠器的轨道槽的出口端与淬火装置的淬火管道入口对接,所述出料管的出口端与传送装置的进入段的进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铸造模具和与铸造模具相连的坯件处理设备;铸造模具,其包括成型部件、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夹具;成型部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瓣模块,每块模块在其拼接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的模槽,相邻两模槽通过竖直设置的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由两瓣模块拼接而成,两模块的上端铰接在机架上的同一铰接轴上且两模块拼接后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结构,两模块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两头分别预埋于两模块内的脱模弹簧相连,所述脱模弹簧不经过所述模槽且在自然状态下将两瓣模块顶至张开呈“八”字形的脱模位置状态;上盖板下端面开设有圆锥型腔体,所述圆锥型腔体罩在所述圆锥台状结构时将两瓣模块拼接完毕而形成铸造一串钢珠的成型腔,在上盖板内还预埋有进液管,该进液管出口端伸入所述圆锥型腔体内并直插连通于两模块接缝处最上部的所述流道,进液管的入口端与上盖板顶部的灌注阀连通;下盖板朝模块的一侧表面为与模块底端面贴合的光滑平面结构;夹具包括一个“T”型的扭动板和两组由连接臂与夹臂构成的杠杆部,所述扭动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块板体且其中一块板体为另一块板体的中垂线,所述杠杆部分别铰接在所述另一块板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夹臂的端部,所述夹臂的两端之间的某处铰接在机架上,以形成杠杆效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夹臂上,扭动所述扭动板做平面运动时两所述夹臂分别带动上、下盖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成型部件的上下两端,且最终可使得上盖的圆锥型腔体罩在两模块的上端并使得两模块拼接成型,所述下盖可盖在拼接好的成型部件的下端面并将最底端的所述流道出口封住;坯件处理设备;其包括顺次相连的拨珠器、淬火装置、传送装置;拨珠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板、压簧、压板、轨道板以及拨动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压板之间通过所述压簧连接,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且与压板平行,在轨道板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一道贯穿轨道板上下表面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可供钢珠放置而不落下;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叉部件和带动拨叉部件向上伸入到轨道槽内并将轨道槽内的钢珠朝其运输方向推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拨叉部件包括条型的耙子状的拨齿部以及连接杆,拨齿部的水平杆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设有多个凸齿,每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间隙能容纳且仅容纳一个钢珠,拨齿部的水平杆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以使得整个拨叉部件呈T字形;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支座上的主动杆,主动杆的另一端与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与从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铰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拨齿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杆上,并使得所述主动杆绕其与第一固定支座的铰接轴旋转时,所述拨齿部做往复摆动而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凸齿推动一个相应的钢珠在轨道槽内朝其传输方向移动,所述钢珠被拨齿部顶起时可与所述压板相接;淬火装置,包括一个圆弧状的呈波谷型设置的淬火管道,所述淬火管道的孔径容纳且仅能容纳一个钢珠滚动,在淬火管道内盛有在管道内装满钢珠时至少可以淹没一个钢珠的淬火液,所述淬火液通过分别设置在靠淬火管道两端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淬火液箱连通,以实现淬火液的动态循环补给,在所述淬火管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斜向下设置的可供一个钢珠通过的出料管;传送装置,包括由上至下排布的进入段、中间段、输出段且三段首尾相连并呈波浪形的折线结构;其中,所述进入段用于支承钢珠的输送板采用金属滤网制成,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气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吹出热干风的喷气口;中间段由两段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之间的间隙可供钢珠滚过;输出段用于传输钢珠的输送板采用所述金属滤网制成,在该处的金属滤网用于输送钢珠的表面正对之处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的长度方向与钢珠在金属滤网上的传输方向平行,喷淋管朝钢珠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