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61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包括固定板、下板、上板、凸模、导杆、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连接件;导杆与凸模固定连接;上板簧调节组件设于下板、上板之间,下板簧调节组件设于固定板、下板之间,上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前调节件、后调节件,下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左调节件、右调节件为同一构件,左调节件包括下固定座、下板簧、下螺杆,下板簧两端分别与下板、固定板固定连接,下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螺纹孔,下螺杆穿过第二螺纹孔与下板簧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拆卸模具的前提,可快速方便地对凸模的高度进行微调,从而缩短了调模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特别是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
技术介绍
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由于凸模较多,各工序的(如压延、弯曲、翻边、拉伸等)凸模高度需保持一定的相对尺寸。生产模具的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往往要多次调整凸模,以满足各个凸模高度的要求。在调试模具过程中,为了满足精度上的要求,需通过打磨凸模刃的方式进行修复,如此一来则就要对其他凸模的高度加以微调。对于凸模高度的微调,现有的方式是钳工对凸模反复装配,不断试模来实现,一方面修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试,同时修改幅度较小,以防止修改过度造成模具报废,因此调试的工作量较大,修改所述耗费的工作时间、人力物力都较大,造成生产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方便地微调凸模高度的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包括固定板、下板、上板、凸模、导杆、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连接件,所述固定板、下板、上板从下到上顺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与下板之间、下板与上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上板上设有导孔,所述下板上设有上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下通孔,所述导孔、上通孔、下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的下端从上到下顺次穿过导孔、上通孔后与凸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与下板固定连接,所述凸模可以在下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导杆通过连接件与导孔连接;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设于下板、上板之间,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设于固定板、下板之间,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前调节件、后调节件,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的前侧、后侧上,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后调节件包括上固定座、上板簧、上螺杆,所述上板簧向后呈拱形形状,所述上板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板、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板簧、上固定座呈前后并列设置,所述上固定座固定设于下板上,所述上固定座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螺杆的前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上板簧拱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的左侧、右侧上,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左调节件包括下固定座、下板簧、下螺杆,所述下板簧向左呈拱形形状,所述下板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板、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座、下板簧呈左右并列设置,所述下固定座固定设于固定板上,所述下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下螺杆的右端穿过第二螺纹孔与下板簧拱起的外表面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螺杆的前端、下螺杆的右端均设有弧形抵接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螺杆的后端、下螺杆的左端均设有旋转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销帽、弹性元件,所述销帽固定设于导杆的上端,所述导孔采用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大孔、小孔,所述销帽的直径小于大孔的直径且大于小孔的直径,所述导杆的直径小于小孔的直径,所述弹性元件设于销帽与沉头孔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销帽、大孔的底部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采用底环大顶环小的塔式弹簧,所述塔式弹簧的底环抵接在大孔的底部上,所述塔式弹簧的顶环抵接在销帽的下端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可以通过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对凸模的高度进行微调,在不拆卸模具的前提下,可快速方便地对凸模的高度进行微调,从而缩短了调模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包括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凸模110、导杆120、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连接件,所述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从下到上顺次设置,所述固定板100与下板130之间、下板130与上板140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上板140上设有导孔141,所述下板130上设有上通孔,所述固定板100上设有下通孔,所述导孔141、上通孔、下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120的下端从上到下顺次穿过导孔141、上通孔后与凸模1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20与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凸模110可以在下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导杆120通过连接件与导孔141连接;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设于下板130、上板140之间,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设于固定板100、下板130之间,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前调节件、后调节件,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120的前侧、后侧上,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后调节件包括上固定座151、上板簧152、上螺杆153,所述上板簧152向后呈拱形形状,所述上板簧1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板140、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上板簧152、上固定座151呈前后并列设置,所述上固定座151固定设于下板130上,所述上固定座151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螺杆153的前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上板簧152拱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120的左侧、右侧上,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左调节件包括下固定座161、下板簧162、下螺杆163,所述下板簧162向左呈拱形形状,所述下板簧16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板130、固定板100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座161、下板簧162呈左右并列设置,所述下固定座161固定设于固定板100上,所述下固定座161内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下螺杆163的右端穿过第二螺纹孔与下板簧162拱起的外表面抵接。上板140、固定板100固定不动,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左调节件、右调节件为同一构件,调整时,同时调节前调节件、后调节件,或者同时调节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即可调整凸模110的高度;其调整操作例如左调节件,向右旋转下螺杆163,下螺杆163使得下板簧162上下拱起,推动下板130相对于固定板100向上运动,由于导杆120与下板130固定连接,导杆120带动凸模110向上运动;当需要调整凸模110向下运动时,可以先松开下板簧162使其恢复原位,再向前旋转上螺杆153,上螺杆153使得上板簧152上下拱起,推动下板130相对于上板140向下运动,凸模110向下运动;同时操作调整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或者同时操作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凸模(110)、导杆(120)、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连接件,所述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从下到上顺次设置,所述固定板(100)与下板(130)之间、下板(130)与上板(140)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上板(140)上设有导孔(141),所述下板(130)上设有上通孔,所述固定板(100)上设有下通孔,所述导孔(141)、上通孔、下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120)的下端从上到下顺次穿过导孔(141)、上通孔后与凸模(1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20)与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凸模(110)可以在下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导杆(120)通过连接件与导孔(141)连接;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设于下板(130)、上板(140)之间,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设于固定板(100)、下板(130)之间,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前调节件、后调节件,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120)的前侧、后侧上,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后调节件包括上固定座(151)、上板簧(152)、上螺杆(153),所述上板簧(152)向后呈拱形形状,所述上板簧(1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板(140)、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上板簧(152)、上固定座(151)呈前后并列设置,所述上固定座(151)固定设于下板(130)上,所述上固定座(151)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螺杆(153)的前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上板簧(152)拱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120)的左侧、右侧上,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左调节件包括下固定座(161)、下板簧(162)、下螺杆(163),所述下板簧(162)向左呈拱形形状,所述下板簧(16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板(130)、固定板(100)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座(161)、下板簧(162)呈左右并列设置,所述下固定座(161)固定设于固定板(100)上,所述下固定座(161)内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下螺杆(163)的右端穿过第二螺纹孔与下板簧(162)拱起的外表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板簧的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凸模(110)、导杆(120)、上板簧调节组件、下板簧调节组件、连接件,所述固定板(100)、下板(130)、上板(140)从下到上顺次设置,所述固定板(100)与下板(130)之间、下板(130)与上板(140)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上板(140)上设有导孔(141),所述下板(130)上设有上通孔,所述固定板(100)上设有下通孔,所述导孔(141)、上通孔、下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120)的下端从上到下顺次穿过导孔(141)、上通孔后与凸模(1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20)与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凸模(110)可以在下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导杆(120)通过连接件与导孔(141)连接;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设于下板(130)、上板(140)之间,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设于固定板(100)、下板(130)之间,所述上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前调节件、后调节件,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杆(120)的前侧、后侧上,所述前调节件、后调节件为同一构件,所述后调节件包括上固定座(151)、上板簧(152)、上螺杆(153),所述上板簧(152)向后呈拱形形状,所述上板簧(1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板(140)、下板(130)固定连接,所述上板簧(152)、上固定座(151)呈前后并列设置,所述上固定座(151)固定设于下板(130)上,所述上固定座(151)内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螺杆(153)的前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上板簧(152)拱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下板簧调节组件包括左调节件、右调节件,所述左调节件、右调节件分别对称设于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珊聂宝华蒙宇陆敏莎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