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52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所述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埋管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外周,所述套管由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布满筛孔,所述套管的上部随所述埋管向上延伸后,随所述埋管向所述桩基实体一侧延伸至所述桩基实体外,在所述桩基实体内以及位于所述桩基实体上方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管和所述埋管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该种柔性保护套管成本低、现场施工简单、加工方便并可大批量生产,可有效的防止破桩头工序时对埋管的损坏。

Flexible protective sleeve fo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pile foundation burie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
技术介绍
竖直U型埋管地源热泵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常需要足够大的室外面积来设置地埋管换热器,这成为制约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容积率大的场合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同时,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较高的钻孔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适用性。桩基埋管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在建筑物建造时,直接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管埋设在建筑物的混凝土桩基中,使其与建筑结构相结合,这样即可以解决地源热泵的换热问题又能省去了高昂的钻孔费用。在浇注混凝土桩基的灌注桩时,为了保证桩头的砼强度,灌注桩的桩顶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5~1.0m,但高于设计桩顶标高的桩头部分在后续工序施工时必须予以凿除,凿除这部分桩头的工作叫做“破桩头”。在破桩头时经常发生将换热管打破或碎石掉入换热管内的情况,甚至使整个换热管报废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急需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该种柔性保护套管成本低、现场施工简单、加工方便并可大批量生产,可有效的防止破桩头工序时对埋管的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所述桩基包括桩基实体,所述桩基实体为混凝土结构,所述埋管由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底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连通,多根所述埋管的下部竖向埋设于所述桩基实体内,多根所述埋管的上部由所述桩基实体顶端穿出并向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弯曲,所述埋管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后与热泵机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埋管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外周,所述套管由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布满筛孔,所述套管的上部随所述埋管向上延伸后,随所述埋管向所述桩基实体一侧延伸至所述桩基实体外,在所述桩基实体内以及位于所述桩基实体上方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管和所述埋管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所述套管底部位于所述桩基实体内,所述套管的底端距所述桩基实体的顶端为300~500mm。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外管的直径为0.7~0.9毫米。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外管的筛孔的直径为3.35毫米~4毫米。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内管的直径为0.4~0.6毫米。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内管的筛孔的直径为2~2.36毫米。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套管的弯曲半径大于150毫米。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套管的形状能够与所述埋管的形状保持一致。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套管的形状为螺旋形或者S形或者U形。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材质均为具有凹凸结构的钢丝网。分析可知,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套管分别套设于埋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周,套管由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组成,内管和外管均为凹凸网状结构,内管和外管上均布满筛孔,套管的上部随埋管向上延伸后,随埋管向桩基实体一侧延伸至桩基实体外,在桩基实体内的套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空隙、位于桩基实体上方套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形成保护壳。该种柔性保护套管成本低、现场施工简单、加工方便并可大批量生产,可有效的防止破桩头工序时对埋管的损坏,由于套管的内管和外管均采用网状结构,混凝土沙浆可以容易的渗入钢丝网的内部,使埋管可以与混凝土紧密接触,不会因空隙的存在而产生热阻影响换热。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与埋管在桩基实体内的埋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桩基实体;2埋管;3进水管;4出水管;5套管;6钢筋;7内管;8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桩基包括桩基实体1,桩基实体1为混凝土结构,埋管2由进水管3和出水管4构成,进水管3底端与出水管4的底端连通,多根埋管2的下部竖向埋设于桩基实体1内,多根埋管2的上部由桩基实体1顶端穿出并向桩基实体1的一侧弯曲,埋管2的顶端延伸出桩基实体1的一侧后与热泵机组连接。套管5分别套设于埋管2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外周,套管5由内管7和套设在内管7外部的外管8组成,内管7和外管8均为网状结构,内管7和外管8上均布满筛孔,套管5的上部随埋管2向上延伸后,随埋管2向桩基实体1一侧延伸至桩基实体1外,在桩基实体1内以及位于桩基实体1上方的套管5的内管7和外管8之间的空隙、内管7和埋管2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如此设置使套管5在埋管2的外周形成坚硬的保护壳,能够保护埋管2在破桩头工序中不会被破坏,内管7和外管8采用网状结构使埋管2能够与混凝土紧密接触,不会因空隙的存在而产生热阻影响埋管2与桩基实体1之间的热量交换。套管5下部位于桩基实体1内,套管5的底端距桩基实体1的顶端为300~500mm,优选为300mm,如此设置能够在破桩头的工序中对埋管2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节省成本。进一步地,外管8的直径为0.7~0.9毫米、筛孔的直径为3.35毫米~4毫米。内管7的直径为0.4~0.6毫米、筛孔的直径为2~2.36毫米。如此设置能够保证与埋管2(PE管)接触的都是细小颗粒的水泥沙浆,粗颗粒的都被挡在外面,防止大尺寸的石粒压坏埋管2,同时又能保证埋管2与周围混凝土的紧密接触,提高换热效果。进一步地,套管5的弯曲半径大于150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所述桩基包括桩基实体,所述桩基实体为混凝土结构,所述埋管由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底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连通,多根所述埋管的下部竖向埋设于所述桩基实体内,多根所述埋管的上部由所述桩基实体顶端穿出并向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弯曲,所述埋管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后与热泵机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埋管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外周,所述套管由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布满筛孔,所述套管的上部随所述埋管向上延伸后,随所述埋管向所述桩基实体一侧延伸至所述桩基实体外,在所述桩基实体内以及位于所述桩基实体上方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管和所述埋管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所述套管底部位于所述桩基实体内,所述套管的底端距所述桩基实体的顶端为300~5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桩基埋管的柔性保护套管,所述桩基包括桩基实体,所述桩基实体为混凝土结构,所述埋管由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底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连通,多根所述埋管的下部竖向埋设于所述桩基实体内,多根所述埋管的上部由所述桩基实体顶端穿出并向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弯曲,所述埋管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桩基实体的一侧后与热泵机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埋管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外周,所述套管由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上均布满筛孔,所述套管的上部随所述埋管向上延伸后,随所述埋管向所述桩基实体一侧延伸至所述桩基实体外,在所述桩基实体内以及位于所述桩基实体上方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所述内管和所述埋管之间的空隙均充满混凝土;所述套管底部位于所述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存堂邱明红韩红鸣
申请(专利权)人: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